消化道自助吻合夹及其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28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化道自助吻合夹及其释放装置,所述吻合夹包括依次相连的内刺、圆角和外环;一种释放装置可以和所述吻合夹匹配使用,该释放装置包括头端、中间柔性管和手柄。

Gastrointestinal self-help anastomotic clamp and its releas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化道自助吻合夹及其释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消化道自助吻合夹及其释放装置;本技术还涉及此吻合夹及释放装置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式。
技术介绍
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内窥镜微创手术后的止血、穿孔的闭合绝大部分是以止血夹为主的止血方式活跃于临床,止血夹利用机械挤压原理夹持组织的黏膜层来实现夹闭,夹子释放后留置于体内,待创面组织自行修复完成后,夹闭部分的组织由于夹持力的作用坏死、脱落,夹子随脱落的组织一起经消化道排出体外。目前,常用的夹闭的止血夹滞留长度在10mm以上,绝大部分夹子在释放之后与消化道壁垂直,且夹子大多夹住的是黏膜层,很有可能因为消化系统蠕动、进食或腹部外力等原因导致夹子移位或脱落。特别是临床上出现较大创面或穿孔时,止血夹因其夹持力小、开口尺寸有限等原因难以达到有效的闭合效果。内镜缝合装置(OTSC)对于大创面和穿孔有很好的闭合作用,但是因其器械安装的复杂性,且其费用昂贵,故此项技术很难在国内临床上展开普遍使用。故此消化道自助吻合夹就应运而生,该设计旨在通过内镜能简单快捷的对胃肠道急性出血、瘘管、裂缝、穿孔或者黏膜缺损进行相应的修补。专利CN101453957描述了一种用于伤口闭合和手术的自行闭合的组织紧固装置,包括中心环和组织刺穿刺,通过施加扭转能量而从实质上平面的结构改变为实质上圆柱形构造。但在扭转过程中会存在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导致产品稳定性较差已发生断裂破损;且该组织紧固装置的最外侧有若干突起部位,对消化道的刺激较大,在向体外的排出过程中,也会划伤消化道侧壁。专利CN107137119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专利CN101453957中的设计,但并没有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克服上述问题的组织紧固装置,既能快捷的修补消化道破损,又不易划伤消化道,且稳定性较高,不仅不易断裂,且能稳定的固定在消化道破损处直至伤口愈合。同时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用于释放吻合夹的释放装置导向件较长,且导向件外部多存在多处外刺和/或凸起,因此在进入患者体内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在配合内镜使用时,往往需要先用橡胶圈等连接配件将内镜与导向件固定后方可使用,操作复杂且费时。因此一种能操作简便且对患者损伤小的释放装置也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消化道自助吻合夹及其释放装置。该吻合夹配合释放装置能快速的一次性闭合消化道胃肠道急性出血、瘘管、裂缝和穿孔;产品夹持力大且不会因为内、外部因素导致夹子夹持力失效,对于相关病变还可以实现先缝合再切除(包括全程切除)的特殊需求;在吻合夹的释放(夹持)过程中稳定性好,不会因为局部应力集中而断裂;对消化道刺激小,不易划伤其侧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吻合夹,所述吻合夹包括多个外环、圆角和内刺依次相连,整体连接结构呈中心对称;所述多个外环之间设有间隔,呈不连续状,相邻的不连续的所述外环之间由所述圆角相连,所述圆角上设有所述内刺,所述内刺呈尖状,在所述外环朝向中心对称点的方向,两个所述圆角反向相连形成类S型后连接所述内刺与所述外环,所形成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外环与所述圆角之间呈弧形,整个连接结构无应力集中部位。本技术的吻合夹,所述多个外环组成一个不连续的近乎圆形的环,无外突的尖锐部分。本技术的吻合夹,所述多个外环还可以组成一个不连续的多边形。本技术的吻合夹,所述吻合夹装配到释放装置时,其内刺从不连续的环的圆心向外翻,使得位于释放装置内待释放的吻合夹呈筒状结构。本技术的吻合夹,呈筒状结构的吻合夹外径大于等于未装配时的吻合夹外径。本技术的吻合夹为超弹性材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所述吻合夹的装配和释放的吻合夹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夹释放装置可以与所述吻合夹匹配使用。本技术的吻合夹释放装置,包括头端、中间柔性管、手柄;所述头端包括拉线、透明帽和连接软帽,所述连接软帽一端与所述透明帽相连,另一端与内窥镜相连,穿过所述透明帽的拉线通过所述中间柔性管相连至所述手柄,所述吻合夹可以装配到所述透明帽内,吻合夹压在所述拉线上,使得待释放状态的所述吻合夹呈筒状。本技术的吻合夹释放装置,所述头端还可以包括推环,所述推环置于所述透明帽内,所述推环与所述透明帽之间由拉线穿过并连接,穿过所述推环和所述透明帽的拉线通过所述中间柔性管相连至所述手柄,所述推环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透明帽,所述吻合夹可以装配到所述透明帽内,其外环形成的不连续的环抵靠在所述推环上,使得待释放状态的所述吻合夹呈筒状。本技术的吻合夹释放装置,所述拉线按顺序依次穿过所述推环和所述透明帽将两者相连,且在两者之间形成类Ω型结构。本技术的吻合夹释放装置,所述透明帽为其上带有透明帽孔和连接孔的双层结构。本技术的释放装置,吻合夹套在所述透明帽的靠内侧一层上,其所述外环形成的不连续的环抵靠在所述推环上,且所述内刺的顶端不超出所述透明帽的端部。本技术的释放装置,所述连接软帽由弹性材质构成。本技术的释放装置,所述中间柔性管沿吻合夹释放装置的轴向设置。本技术的释放装置,其拉线的穿线方式为:首先将所述拉线的一端穿入所述透明帽一侧的两个孔,然后将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透明帽另一侧对称的两个孔,所述拉线合拢之后通过所述中间柔性管连接至所述手柄。本技术的释放装置,其拉线的穿线方式还可以为:首先将所述透明帽及所述推环上各自的四个孔分别对齐,随后将所述拉线的一端先顺序穿入所述透明帽的孔及所述推环的孔,再由所述推环的孔及所述透明帽的孔顺序穿出;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以同样的方式顺序穿过所述透明帽及所述推环对称的四个孔,所述拉线收拢之后通过所述中间柔性管连接至所述手柄。本技术的释放装置,装配吻合夹后位于所述透明帽和所述推环之间的所述拉线为类Ω型结构。本技术的释放装置,内窥镜端部卡在所述释放装置内。附图说明图1是吻合夹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吻合夹待释放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吻合夹位于释放装置中呈待释放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吻合夹释放后的示意图;图5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吻合夹结构示意图;图6是适用于本技术吻合夹的吻合夹释放装置的爆炸图;图7A是图6所示的吻合夹释放装置剖视图;图7B是图6所示的吻合夹释放装置剖视图图8是图6所示的吻合夹释放装置中拉线的穿线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吻合夹1,外环101、601,内刺102、602,圆角103、603,头端2,推环201,拉线202,透明帽203,连接软帽204,透明帽孔2031、2032,线槽2033,连接孔2034,推环孔2011、2012,中间柔性管3,柔性外管301,内部操作丝302,手柄4,芯杆401,滑块402,内窥镜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申请的范围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定,乃以申请专利的范围为准。而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使熟悉该项技艺者能理解本申请的申请内容,图示内各部分并不一定依照其相对的尺寸而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的比例会被凸显而显得夸张,且不相关或不重要的细节部分亦未完全绘出,以求图示的简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吻合夹,所述吻合夹包括多个外环、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吻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夹包括多个外环、圆角和内刺依次相连,整体连接结构呈中心对称;所述多个外环之间设有间隔,呈不连续状,相邻的不连续的所述外环之间由所述圆角相连,所述圆角上设有所述内刺,所述内刺呈尖状,在所述外环朝向中心对称点的方向,两个所述圆角反向相连形成类S型后连接所述内刺与所述外环,所形成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外环与所述圆角之间呈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吻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夹包括多个外环、圆角和内刺依次相连,整体连接结构呈中心对称;所述多个外环之间设有间隔,呈不连续状,相邻的不连续的所述外环之间由所述圆角相连,所述圆角上设有所述内刺,所述内刺呈尖状,在所述外环朝向中心对称点的方向,两个所述圆角反向相连形成类S型后连接所述内刺与所述外环,所形成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外环与所述圆角之间呈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环组成一个不连续的近乎圆形的环,无外突的尖锐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环还可以组成一个不连续的多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夹装配到释放装置时,其内刺从不连续的环的圆心向外翻,使得位于释放装置内待释放的吻合夹呈筒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吻合夹,其特征在于,呈筒状结构的吻合夹外径大于等于未装配时的吻合夹外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夹为超弹性材质。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吻合夹的装配和释放的吻合夹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夹释放装置可以与所述吻合夹匹配使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吻合夹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夹释放装置包括头端、中间柔性管、手柄;所述头端包括拉线、透明帽和连接软帽,所述连接软帽一端与所述透明帽相连,另一端与内窥镜相连,穿过所述透明帽的拉线通过所述中间柔性管相连至所述手柄,所述吻合夹可以装配到所述透明帽内,吻合夹压在拉线上,使得待释放状态的所述吻合夹呈筒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吻合夹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还可以包括推环,所述推环置于所述透明帽内,所述推环与所述透明帽之间由拉线穿过并连接,穿过所述推环和所述透明帽的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鸿雁沈正华仇卫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