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昕专利>正文

一种桑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6007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桑叶发酵茶发酵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桑叶100份、桑黄菌2‑10份;其制备方法如下:收集桑叶并除杂烘干;加湿处理,装袋灭菌;接种桑黄菌;恒温避光培养;按需要造型,干制灭菌装袋包装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桑叶培养桑黄菌菌丝得到复合物干制茶,不但复合了桑叶和桑黄菌的两种功效,还改变了桑叶涩苦的口感和桑黄菌的枯木味道,并使两者的功效得到最大的强化,工艺简单可行,得到保健效果更好的复合产品茶,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A Mulberry Leaf Fermented Tea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
,具体是一种桑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叶,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能,是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称桑叶为“神仙叶”,具有滋阴补血,疏散风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明目长发;《寿世保元》中以桑叶为主的扶桑至宝丹“久服不以自登上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桑叶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植物甾醇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以及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抗丝虫,抗溃疡等多方面药理作用,但目前的桑叶茶由于味微苦、涩而饮用不佳。桑黄菌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十分珍贵的大型真菌,一般是从多年野生桑树采摘获得,桑黄菌是少有的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用真菌,包括火木层孔菌、鲍氏层孔菌和裂蹄木层孔菌、粗毛纤孔菌等,桑黄菌主要含多糖类、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呋喃衍生物、氨基酸多肽类、脂肪酸、无机元素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扩张血管、降血脂和抗癌等作用,目前有以其干品代茶饮用的习惯,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降脂降压,治痛风,保持血糖稳定的功效,但是其朽木味浓,不便直接食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桑叶发酵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桑叶100份、桑黄菌2-10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桑叶100份、桑黄菌5份。一种桑叶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桑叶,去除杂质、霉变,并烘干,收藏于干燥处备用;(2)加湿至含水的质量分数为60-70%,然后取出切条;(3)装袋;(4)灭菌,然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5)接种活化培养好的桑黄菌;(6)恒温避光培养40-90d;(7)培养结束后取出,造型;(8)干制,灭菌,装袋包装制成成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桑叶为霜降前后15d内的黄色桑叶,当日收集并当日烘干。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加湿为通过蒸汽加湿10-30min。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装袋为用聚丙烯袋加盖无棉盖体进行装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灭菌为在121℃下高压灭菌90min或在常压下灭菌10h。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5)中桑黄菌为固体菌种或液体菌种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6)中培养温度为25-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桑叶培养桑黄菌菌丝得到复合物干制茶,不但复合了桑叶和桑黄菌的两种功效,还改变了桑叶涩苦的口感和桑黄菌的枯木味道,并使两者的功效得到最大的强化,工艺简单可行,得到保健效果更好的复合产品茶,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桑叶发酵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桑叶100份、桑黄菌2份。一种桑叶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霜降前后15d内的黄色桑叶,去除杂质、霉变,并当日烘干,收藏于干燥处备用,处理时注意防止叶片被挤压破碎;(2)通过蒸汽加湿10min使其叶色发黑,并撒发甜甜的香味,至含水的质量分数为60%,然后取出切条;(3)装袋:装袋用聚丙烯袋加盖无棉盖体,使叶片在袋内紧实均匀,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使其成份仅限桑叶及水分;(4)灭菌,然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灭菌为在121℃下高压灭菌90min;(5)接种活化培养好的固体桑黄菌;(6)加热至25℃,恒温避光培养40d,在培养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对于有杂菌感染的,及时取出销毁,以保障产品品质;(7)培养结束后取出,撕成片状,尽量保持叶片形状;(8)干制,灭菌,装袋包装制成成品。实施例2一种桑叶发酵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桑叶100份、桑黄菌5份。一种桑叶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霜降前后15d内的黄色桑叶,去除杂质、霉变,并当日烘干,收藏于干燥处备用,处理时注意防止叶片被挤压破碎;(2)通过蒸汽加湿20min使其叶色发黑,并撒发甜甜的香味,至含水的质量分数为65%,然后取出切条;(3)装袋:装袋用聚丙烯袋加盖无棉盖体,使叶片在袋内紧实均匀,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使其成份仅限桑叶及水分;(4)灭菌,然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灭菌为在121℃下高压灭菌90min;(5)接种活化培养好的液体桑黄菌;(6)加热至29℃,恒温避光培养65d,在培养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对于有杂菌感染的,及时取出销毁,以保障产品品质;(7)培养结束后取出,采用普洱茶造型工艺压制成型;(8)干制,灭菌,装袋包装制成成品。实施例3一种桑叶发酵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桑叶100份、桑黄菌10份。一种桑叶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霜降前后15d内的黄色桑叶,去除杂质,当日霉变并烘干,收藏于干燥处备用,处理时注意防止叶片被挤压破碎;(2)通过蒸汽加湿30min使其叶色发黑,并撒发甜甜的香味,至含水的质量分数为70%,然后取出切条;(3)装袋:装袋用聚丙烯袋加盖无棉盖体,使叶片在袋内紧实均匀,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使其成份仅限桑叶及水分;(4)灭菌,然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灭菌为在常压下灭菌10h;(5)接种活化培养好的液体桑黄菌;(6)加热至32℃,恒温避光培养90d,在培养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对于有杂菌感染的,及时取出销毁,以保障产品品质;(7)培养结束后取出,撕成片状,尽量保持叶片形状,根据培养时间的不同分别获得口感不同的微甜制品和微苦制品;(8)烘干,灭菌,装袋包装制成成品。上述实施例1-3的桑叶为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树的桑叶;桑黄菌为黄河故道森林古桑树生长的野生桑黄菌;制备的成品还可以通过速溶工艺制成速溶茶进行包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桑叶发酵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桑叶100份、桑黄菌2‑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叶发酵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桑叶100份、桑黄菌2-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发酵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桑叶100份、桑黄菌5份。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桑叶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桑叶,去除杂质、霉变,并烘干,收藏于干燥处备用;加湿至含水的质量分数为60-70%,然后取出切条;装袋;灭菌,然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接种活化培养好的桑黄菌;恒温避光培养40-90d;培养结束后取出,造型;干制,灭菌,装袋包装制成成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桑叶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桑叶为霜降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昕
申请(专利权)人:闫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