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及干花饮品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2652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及干花饮品制作方法,其对白及花采摘时间与干燥处理时机控制,鲜花放置与温度控制合理,使得制备的白及干花开花浸泡后,白及花在汤中保持原色、原状,未被损坏;而且白及花汤呈紫色,汤色诱人,浸出物高达60%以上,茶汤清香怡人,回味清甜。

A Method for Making White and Dry Flower Drin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及干花饮品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花制作
,尤其是一种浸出物含量高的白及干花保持原色原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珍稀名贵药材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exA.Murray)Rchb.f.的干燥块茎。性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在《神农本草经》记载“白及,味苦,平;主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在《本草汇言》记载“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如肺气郁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于肺窍气管之中,此属统计一身气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气之逆,痰血清而炎自退矣”。白及自古就被誉为“美白仙子”,是美容上佳用品。赵永曜(2015)等认为不同溶剂浸出物含量可以应用于金银花药材的质量评价。不同储藏时间金银花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基本一致,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有差异;不同生境下同一农家品种的金银花浸出物含量基本一致;不同方法加工的金银花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硫熏晒干法金银花浸出物含量最高,晒干法次之,烘干法最低;两种浸出物以三、四茬金银花含量较高,其次是二茬花,头茬花含量较低;不同农家品种金银花浸出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两种浸出物含量最高,也是当地的优良品种。茶叶品质高低直接与其浸出物含量多少直接相关。白及花清香怡人,含有一定量的总黄酮和多糖,尤其含有大量浸出物,白及花开发成饮料,浸出物含量起到关键作用。以白及花为原料制备饮品,不仅可以减少植株的消耗,增加白及药材产量,而且白及花茶的开发增加了白及种植的收益,充分发掘了白及传统功效成分,提供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品。也正是鉴于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技术,将白及花作为原料制备白及花茶,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854377.7的一种白及花茶及其制作方法,用白及花和茶叶混合制作花茶,将白及花与茶青一起萎凋,杀青之后,将杀青茶青与白及花一起堆放、揉捻、二次堆放、二次揉捻、烘干机烘干提香,于冷却室快速冷却,密封包装,其中烘干时间限制为前15min烘干温度为100-110℃,后15min烘干温度为80-90℃,使得获得的白及花茶的口感独特、香气浓郁、富含白及中的药用成分,具有较优的保健效果;再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402782.0的一种白及花茶及其制备方法,用白及花汁和蜂蜜、冰糖混合制成,将白及花分别进行30℃、40℃、50℃、晾干、晒干、真空50℃的热处理,进而得出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处理导致的白及中的花青素等成分的变化情况的研究,使得经过加热处理的白及花与蜂蜜、冰糖混合之后,获得的白及花茶的品质较优。白及花不经蒸气杀青直接低温烘干有利于白及花感官品质的形成,更有利于白及花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保留,而经蒸气杀青90~120s更有利于白及花水浸出物和茶多酚的保留,且其抗氧化能力较强。因此,以蒸青90~120s进行白及花杀青更有利于白及花优良品质的形成。可见,对于现有技术中,将白及花作为原料生产白及花茶,均需要将白及花与其他原料进行混合制备而成,虽然在制备过程中,其考虑了温度对白及花茶制备过程中的营养影响,但是其对于白及花单独作为原料制备过程中,对于温度控制依然是白及花茶生产过程中着重考虑的技术难点,而且也并未有相关技术文献得出白及花单独作为原料制备花茶过程中,其温度如何控制,制作花茶之后,将其如何进行包装,能够有助于白及花茶口感、品质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白及干花饮品制作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白及干花饮品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每年四月采摘完全盛开的白及花,并于采摘当日放置于烘干设备中;(2)烘干设备采用多层架式,层架间距10-15㎝,铺设白纸,白及花撒于纸上。(3)调整烘干设备初始温度为90-100℃,杀青处理3-5min后,再调整温度为40-55℃烘烤8-12h,达到彻底烘干,包装,即得。(4)白及干花用透明玻璃杯开水冲泡。如上所述的白及干花制作方法,其中,(1)白及花采摘时间要求白及花完全开放5日之内,晴天早晚或阴天采摘。(2)烘干设备中鲜花撒放在白纸上,白及鲜花堆放厚度2-4㎝。(3)杀青时间控制在3-5min,40-55℃烘烤,保障浸出物含量60%以上。(4)烘干时间以所有白及花彻底烘干为准,保障存放不吸潮。(5)所述的包装,采用普通茶叶纸袋包装,包装纸袋由外层牛皮纸与内层铝箔制备而成。(6)白及干花用85-95℃开水冲泡,一次2-2.5g。如上所述的制作方法,其包装纸袋长21.9㎝、宽15.9㎝、厚5.7㎝。如上所述的制作方法,所述的包装是每袋包装25g。如上所述的制作方法,所述的步骤(1),在白及花进入烘干机前,采用干净竹篮存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制作工艺简单,对白及花采摘与处理时机控制,烘干设施与温度控制合理,并将鲜花放置白纸上进行烘干,规避二次污染,使得制备的白及花茶浸泡后,白及花在汤中保持原色、原状,未被损坏;而且白及花茶茶汤呈紫色,汤色诱人,尤其浸出物含量高达60%以上,茶汤清香怡人,回味清甜。并且耐泡,能够持续冲泡2-4次,依然保持着诱人的茶汤色泽。充分利用了白及花中的营养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消除自由基的功能。经过HP8453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检设备测定,白及干花饮品中浸出物含量高达60%以上,具有一定含量的总黄酮和多糖,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白及干花饮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试验地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白及试验地,26°30′9.3″N,106°39′43.3″E,海拔1122m;贵州省安龙县钱相街道三道墙村,25°4′N,105°28′E,海拔1393m。面积1000余亩。试验材料:原植物经贵阳中医学院何顺志教授鉴定为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2018年4月12日于贵阳市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代中药材研究所白及试验基地,16:00开始采摘四年生白及花,选择完全盛开后第5d的一片基地,采摘白及鲜花。采用茶叶纸袋包装,茶叶纸袋由外层牛皮纸与内层铝箔制备而成。试验仪器:用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P8453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验方法:电热鼓风干燥箱进行烘干,两层钢丝网格上铺上A4纸张,白及鲜花撒于纸上,厚3㎝。温度调至95℃杀青,待温度达到95℃保持3min后切断电源,打开干燥箱门,将温度降至45℃,一直彻底烘干为止。经过HP8453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检设备测定浸出物、总黄酮和多糖。试验结果:(1)采摘白及鲜花419.68g,彻底烘干后得到白及干花45.99g,白及花折干率为10.96%=45.99/419.68。采摘鲜花159.22g,彻底烘干得到白及干花17.04g,白及花折干率为10.70%=17.04/159.22。(2)90℃开水冲泡,一次2.2g,白及花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及干花饮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每年四月采摘完全盛开的白及花,并于采摘当日放置于烘干设备中;(2)烘干设备采用多层架式,层架间距10‑15㎝,铺设白纸,白及花撒于纸上;(3)调整烘干设备初始温度为90‑100℃,杀青处理3‑5min后,再调整温度为40‑55℃烘烤8‑12h,达到彻底烘干,包装,即得;(4)将上述烘干得到的白及干花用透明玻璃杯开水冲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及干花饮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每年四月采摘完全盛开的白及花,并于采摘当日放置于烘干设备中;(2)烘干设备采用多层架式,层架间距10-15㎝,铺设白纸,白及花撒于纸上;(3)调整烘干设备初始温度为90-100℃,杀青处理3-5min后,再调整温度为40-55℃烘烤8-12h,达到彻底烘干,包装,即得;(4)将上述烘干得到的白及干花用透明玻璃杯开水冲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及干花饮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1)白及花采摘时间要求白及花完全开放5日之内,晴天早晚或阴天采摘;(2)烘干设备中鲜花撒放在白纸上,白及鲜花堆放厚度2-4㎝;(3)杀青时间控制在3-5min,然后于40-55℃烘烤,保障浸出物含量60%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开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安龙县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