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95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悬挂架、调节杆、动力输入轴、右罩壳、右侧板、右侧连接法兰、旋耕刀、刀轴、刀座、补耕铲、齿轮箱体、中间法兰、左侧连接法兰、左侧板、拖板、左罩壳、主动齿轮、从动齿轮Ⅰ、过渡区、从动齿轮Ⅱ。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旋耕机所耕土地种植不同作物时需要利用拖拉机液压系统调节耕深,且耕深加大时耕地效果不好、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可大大方便旋耕机耕深调节效率,耕地效果更好,更加节约能源;该结构设计合理,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作业可靠,通用化程度高,完全满足旋耕机所耕土地种植不同作物时需要调节耕深的要求。

A Rotary Tiller with Self-adjustable Tillage Dep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针对目前使用旋耕机耕整不同作物土壤时需要调节耕深时,利用拖拉机液压系统调节。幅度不好控制,且加大耕深时,拖拉机液压系统将整个旋耕机压入土壤中作业,使得旋耕阻力大大增加,极大的增加了能源的损耗,造成旋耕机寿命降低甚至损毁,且后方拖板位置太低,容易将翻耕后的土壤再次压实,直接影响到耕整土地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以用于解决旋耕机调节耕深不便,且加大耕深后能源损耗大、机器寿命降低、耕地效果不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包括悬挂架1、调节杆2、动力输入轴3、右罩壳4、右侧板5、右侧连接法兰6、旋耕刀7、刀轴8、刀座9、补耕铲10、齿轮箱体11、中间法兰12、左侧连接法兰13、左侧板14、拖板15、左罩壳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Ⅰ18、过渡区19、从动齿轮Ⅱ20;其中悬挂架1通过螺栓螺母三处固定在齿轮箱体11和左罩壳16、右罩壳4上;调节杆2插入右罩壳4,一端抵在中间法兰12上;动力输入轴3外面连接万向节,接收拖拉机动力,另一端和齿轮箱体11中的齿轮相连,传递动力给刀轴8;右罩壳4、左罩壳16分别与右侧板5和左侧板14相连,加上拖板15共同构成旋耕机外壳部分;右侧连接法兰6固定在右罩壳5上另一端固定刀轴8,刀轴8中间通过齿轮箱体11,且通过部分留有一定间隙;刀轴8上有若干刀座9,每个刀座上都有一把旋耕刀7三者固定在一起;补耕铲10固定在刀轴8正中间、齿轮箱体11前下方;中间法兰12固定在刀轴8与齿轮箱体11之间;左侧连接法兰13固定在左侧板14上,另一边与刀轴8左端留有一定间隙,且低于刀轴8;从动齿轮Ⅰ18与主动齿轮17啮合,右边与从动齿轮Ⅱ20通过过渡区19固定在一起;完成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左侧连接法兰13与刀轴8之间有一定间隙,且低于刀轴8,使得刀轴8左下移时可以插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2与中间法兰12接触处少装一组刀座9,以保证旋耕机工作时,旋耕刀7不会碰到调节杆2。进一步地,所述补耕铲10用于将齿轮箱体11下方的土壤翻耕,以达到防止漏耕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Ⅱ20与主动齿轮17模数、压力角均一致,两者能完美啮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需要调节耕深时,撬动调节杆2,调节杆2的另一端会给中间法兰12一个向左的力,在此之前主动齿轮17和从动齿轮Ⅰ18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刀轴8通过右侧连接法兰6和齿轮箱体11进行支撑,刀轴8会带动从动齿轮Ⅰ18向左移动,过渡区19经过主动齿轮17,使得从动齿轮Ⅱ20与主动齿轮17啮合,此时刀轴8通过左侧连接法兰13和齿轮箱体11进行支撑,刀轴8左端插入左侧连接法兰13,竖直方向固定。从动齿轮Ⅱ20半径大于从动齿轮Ⅰ18,刀轴8位置降低,而机器其他部分处于原高度。拖拉机动力经由齿轮箱中的齿轮传动带动刀轴8转动,旋耕刀7旋耕土壤,随着机具前进,拖板15将旋耕后的土壤抚平,完成土壤耕作。当需要减小耕深的时候,配合人工对刀轴进行复原使得主动齿轮17和从动齿轮Ⅰ18处于啮合状态,此时耕深变浅。所述右侧连接法兰6与刀轴8连接处足够稳固,旋耕机工作时刀轴8不会晃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耕深加大时,仅仅是刀轴位置降低,减小作业阻力,节约能源,对旋耕机起到有效保护作用;2、对液压系统损坏的拖拉机,一样可以配合作业,调节耕深,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3、该结构设计合理,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作业可靠,通用化程度高,完全满足了不同土壤作物不同耕深的耕地要求;4、可大大方便旋耕机耕深调节效率,耕地效果更好,更加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箱内部齿轮细节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箱体与刀轴连接处细节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连接法兰处细节图。图1-4中各标号:1-悬挂架、2-调节杆、3-动力输入轴、4-右罩壳、5-右侧板、6-右侧连接法兰、7-旋耕刀、8-刀轴、9-刀座、10-补耕铲、11-齿轮箱体、12-中间法兰、13-左侧连接法兰、14-左侧板、15-拖板、16-左罩壳、17-主动齿轮、18-从动齿轮Ⅰ、19-过渡区、20-从动齿轮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包括悬挂架1、调节杆2、动力输入轴3、右罩壳4、右侧板5、右侧连接法兰6、旋耕刀7、刀轴8、刀座9、补耕铲10、齿轮箱体11、中间法兰12、左侧连接法兰13、左侧板14、拖板15、左罩壳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Ⅰ18、过渡区19、从动齿轮Ⅱ20;其中悬挂架1通过螺栓螺母三处固定在齿轮箱体11和左罩壳16、右罩壳4上;调节杆2插入右罩壳4,一端抵在中间法兰12上;动力输入轴3外面连接万向节,接收拖拉机动力,另一端和齿轮箱体11中的齿轮相连,传递动力给刀轴8;右罩壳4、左罩壳16分别与右侧板5和左侧板14相连,加上拖板15共同构成旋耕机外壳部分;右侧连接法兰6固定在右罩壳5上另一端固定刀轴8,刀轴8中间通过齿轮箱体11,且通过部分留有一定间隙;刀轴8上有若干刀座9,每个刀座上都有一把旋耕刀7三者固定在一起;补耕铲10固定在刀轴8正中间、齿轮箱体11前下方;中间法兰12固定在刀轴8与齿轮箱体11之间;左侧连接法兰13固定在左侧板14上,另一边与刀轴8左端留有一定间隙,且低于刀轴8;从动齿轮Ⅰ18与主动齿轮17啮合,右边与从动齿轮Ⅱ20通过过渡区19固定在一起;完成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左侧连接法兰13与刀轴8之间有一定间隙,且低于刀轴8,使得刀轴8左下移时可以插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2与中间法兰12接触处少装一组刀座9,以保证旋耕机工作时,旋耕刀7不会碰到调节杆2。进一步地,所述补耕铲10用于将齿轮箱体11下方的土壤翻耕,以达到防止漏耕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Ⅱ20与主动齿轮17模数、压力角均一致,两者能完美啮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需要调节耕深时,撬动调节杆2,调节杆2的另一端会给中间法兰12一个向左的力,在此之前主动齿轮17和从动齿轮Ⅰ18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刀轴8通过右侧连接法兰6和齿轮箱体11进行支撑,刀轴8会带动从动齿轮Ⅰ18向左移动,过渡区19经过主动齿轮17,使得从动齿轮Ⅱ20与主动齿轮17啮合,此时刀轴8通过左侧连接法兰13和齿轮箱体11进行支撑,刀轴8左端插入左侧连接法兰13,竖直方向固定。从动齿轮Ⅱ20半径大于从动齿轮Ⅰ18,刀轴8位置降低,而机器其他部分处于原高度。拖拉机动力经由齿轮箱中的齿轮传动带动刀轴8转动,旋耕刀7旋耕土壤,随着机具前进,拖板15将旋耕后的土壤抚平,完成土壤耕作。当需要减小耕深的时候,配合人工对刀轴进行复原使得主动齿轮17和从动齿轮Ⅰ18处于啮合状态,此时耕深变浅。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架(1)、调节杆(2)、动力输入轴(3)、右罩壳(4)、右侧板(5)、右侧连接法兰(6)、旋耕刀(7)、刀轴(8)、刀座(9)、补耕铲(10)、齿轮箱体(11)、中间法兰(12)、左侧连接法兰(13)、左侧板(14)、拖板(15)、左罩壳(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Ⅰ(18)、过渡区(19)、从动齿轮Ⅱ(20);其中悬挂架(1)通过螺栓螺母三处固定在齿轮箱体(11)和左罩壳(16)、右罩壳(4)上;调节杆(2)插入右罩壳(4),一端抵在中间法兰(12)上;动力输入轴(3)外面连接万向节,接收拖拉机动力,另一端和齿轮箱体(11)中的齿轮相连,传递动力给刀轴(8);右罩壳(4)、左罩壳(16)分别与右侧板(5)和左侧板(14)相连,加上拖板(15)共同构成旋耕机外壳部分;右侧连接法兰(6)固定在右罩壳(5)上另一端固定刀轴(8),刀轴(8)中间通过齿轮箱体(11),且通过部分留有一定间隙;刀轴(8)上有若干刀座(9),每个刀座上都有一把旋耕刀(7)三者固定在一起;补耕铲(10)固定在刀轴(8)正中间、齿轮箱体(11)前下方;中间法兰(12)固定在刀轴(8)与齿轮箱体(11)之间;左侧连接法兰(13)固定在左侧板(14)上,另一边与刀轴(8)左端留有一定间隙,且低于刀轴(8);从动齿轮Ⅰ(18)与主动齿轮(17)啮合,右边与从动齿轮Ⅱ(20)通过过渡区(19)固定在一起;完成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架(1)、调节杆(2)、动力输入轴(3)、右罩壳(4)、右侧板(5)、右侧连接法兰(6)、旋耕刀(7)、刀轴(8)、刀座(9)、补耕铲(10)、齿轮箱体(11)、中间法兰(12)、左侧连接法兰(13)、左侧板(14)、拖板(15)、左罩壳(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Ⅰ(18)、过渡区(19)、从动齿轮Ⅱ(20);其中悬挂架(1)通过螺栓螺母三处固定在齿轮箱体(11)和左罩壳(16)、右罩壳(4)上;调节杆(2)插入右罩壳(4),一端抵在中间法兰(12)上;动力输入轴(3)外面连接万向节,接收拖拉机动力,另一端和齿轮箱体(11)中的齿轮相连,传递动力给刀轴(8);右罩壳(4)、左罩壳(16)分别与右侧板(5)和左侧板(14)相连,加上拖板(15)共同构成旋耕机外壳部分;右侧连接法兰(6)固定在右罩壳(5)上另一端固定刀轴(8),刀轴(8)中间通过齿轮箱体(11),且通过部分留有一定间隙;刀轴(8)上有若干刀座(9),每个刀座上都有一把旋耕刀(7)三者固定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花鲁超宇赖庆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