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留置装置及留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580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留置装置(11),其是一种用于将导管(76)留置在体内的留置装置。留置装置(11)具备:插入部(12)、传送部(36)以及供给部件(61)。供给部件(61)具备:供给部主体(62),其内部插入插入部(12);以及凸出部(63),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在供给部主体(62)的内周面上绕供给部主体(62)的整个圆周与插入部(12)之间紧密接触且可滑动地保持插入部(12)。在供给部主体(62)的内周面上比凸出部(63)更位于前端侧形成有通孔(62a),通孔(62a)在供给部主体(62)内部比凸出部(63)更位于前端侧处贯穿。

Catheter indwelling device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管留置装置及留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导管留置在体内的留置装置及留置系统。本申请基于2017年11月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213267号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该优先权的内容。
技术介绍
当前,在无法自主地吞下食物的吞咽障碍患者等的治疗中会使用导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进行了消化系统的手术后,为了进行洗胃、降低胃部及肠部内压,不得不将导管留置在胃中(体内)。现状是将内部插入有导丝的导管根据使用者的感觉从鼻腔内插入。通过在导管的内部插入导丝,使得导管不易沿长度方向被压缩或弯折。基于该特性,导管从被检查者的鼻子等插入体内。在体内的咽喉深处,食道和气管位置非常接近。气管由于用于呼吸,所以通常是开口的。另一方面,食道则通常是闭合的。由于通过目视来确认体内(咽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有可能将从鼻子插入到达咽喉处的导管并没有插入食道(误认为食道)而误插入气管。虽然可以通过X-射线的影像或听诊器的腹音等确认导管是否被正确地插入食道,但对误插入的可靠对策并无成规。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06879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由于如前所述对误插入的对策并无成规,因此,研究了下述方法,即,在代替导丝而将能够观察前端侧的插入部插入至导管内的状态下,将插入部和导管一起插入体内。通过一边利用插入部观察前端侧一边插入导管,能够抑制导管被错误地插入的情况。也就是说,从防止误插入和操作性的角度寻求提供一种装置及系统,其一边收集导管前端侧的信息而在外部观察体内的影像,一边将导管的前端引导至体内的规定位置。然而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插入部承受在留置导管时用于插入导管的外力、以及被检查者的身体产生的外力,从而插入部容易损坏。另外,插入部必须保持在无菌状态,但在留置时容易沾染被检查者的体液而被污染。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对插入体内的插入部进行维护的留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留置装置的留置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留置装置为一种用于将导管留置在体内的留置装置。所述留置装置具备:插入部,其具有可挠性并且能够观察前端侧,能够在所述导管内插入/拔出;传送部,其具有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可拆装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将通过所述插入部的观察得到的像、或者对所述像进行变换得到的信号进行传送;以及供给部件,其内部可拔出地插入有所述插入部,且可拆装地安装有所述导管的基端部。所述供给部件具备:供给部主体,其内部插入所述插入部;以及凸出部,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在所述供给部主体的内周面上绕所述供给部主体的整个圆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紧密接触且可滑动地保持所述插入部。在所述供给部主体的内周面上比所述凸出部更位于前端侧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供给部主体内部比所述凸出部更位于前端侧处贯穿。根据这一专利技术,通过插入部观察前端侧。一边利用例如显示部确认通过观察得到的像、或者将像先暂时变换为信号后再进行变换而得到的像,一边将插入部与导管一起向体内引导插入。在将导管引导至适当的位置后,将留置装置的插入部从导管中拔出,将导管留置。在留置装置中,插入部与传送部的第一连接部之间是可拆装的。因此,能够从第一连接部上拆下插入部,将新的插入部安装在第一连接部上,或无需清洗传送部而仅清洗拆下的插入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插入部的维护。另外,用导管的基端部包覆供给部件的径向外侧的表面,向供给部件的前端侧供给流体(气体或液体)。由于插入部的外周面与供给部件的内周面之间保持密封,因此能够通过插入部的外周面与导管的内周面之间将流体向前端侧供给。由此,流体在导管的内周面与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流过,能够抑制导管的内周面与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产生摩擦。其结果是,即使在例如导管与插入部之间的间隙非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插入部插入导管内,或容易地将插入部从导管内拔出。另外,能够在插入部的外周面与供给部件的内周面之间保持密封的状态下,将插入部相对于供给部件向前端侧插入,或将插入部相对于供给部件向基端侧拔出。(2)在上述(1)所涉及的留置装置中,所述凸出部也可以在所述供给部主体的内周面配置多个。(3)在上述(1)或(2)所涉及的留置装置中,所述供给部主体及所述凸出部也可以是用具有弹性的材料一体形成。(4)在上述(1)至(3)中任意一项所涉及的留置装置中,所述供给部主体的外周面上也可以形成有被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绕所述供给部主体的整个圆周形成,由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基端部处的卡止部卡止。作为卡止部及被卡止部例如可以考虑凸部和凹部的组合。(5)在上述(1)至(4)中任意一项所涉及的留置装置中,所述插入部也可以具有:聚光透镜,其会聚来自前端侧的光;以及光源,其朝前端侧射出光且产生热,与所述聚光透镜接触。根据这一专利技术,通过将光源产生的热传送至聚光透镜而使聚光透镜的温度升高,能够抑制由于体内的水蒸气等而使聚光透镜结露的情况。(6)在上述(1)至(5)中任意一项所涉及的留置装置中,获取所述像的摄像元件也可以配置在所述传送部内。根据这一专利技术,通过不将价格较高且难清洗的摄像元件配置在插入部内,能够将插入部的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并且能够使插入部易于清洗。(7)在上述(1)至(6)中任意一项所涉及的留置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设置有形成有第二开口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插入部中,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可拆装且密封地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密封部件经由连结部件与所述插入部连接。根据这一专利技术,当插入部的基端部连接在第一连接部时,密封部件被从插入部的第二开口拆下。另一方面,在使用密封部件将插入部的第二开口密封的状态下能够清洗插入部,能够容易地进行插入部的清洗。(8)在上述(1)至(7)中任意一项所涉及的留置装置中,所述插入部也可以具备外皮管、插入所述外皮管内的光纤、从基端侧覆盖所述光纤的透镜或者透明罩。(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留置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留置装置、以及所述导管。(10)在上述(9)所涉及的留置系统中,所述导管也可以具备:管主体,其形成为管状,所述插入部插入其中;以及第一凸起部,其从所述管主体的前端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凸出,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面卡止。根据这一专利技术,在将导管及插入部一起插入体内时,能够抑制插入部相对于导管向前端侧位置偏移的情况。(11)在上述(10)所涉及的留置系统中,所述第一凸起部也可以仅设置在所述管主体的周向的一部分上。根据这一专利技术,能够易于通过管主体的内周面与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的周向上没有设置第一凸起部的部分将流体向前端侧供给。(12)在上述(10)或(11)所涉及的留置系统中,所述导管也可以具备第二凸起部,该第二凸起部从所述管主体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凸出。根据这一专利技术,通过使插入部的外周面接触第二凸起部的凸出的前端而在管主体的内周面与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能够易于通过该间隙将流体向前端侧流动。(13)在上述(10)或(11)所涉及的留置系统中,所述导管也可以具备线状部件,其由刚性高于所述管主体的材料形成,沿着所述管主体的轴线设置在所述管主体上。根据这一专利技术,能够在使导管维持与管主体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弯曲性的同时,不易沿管主体的轴线方向变形。(14)在上述(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留置装置,其用于将导管留置在体内,其中,该留置装置具备:插入部,其具有可挠性并且能够观察前端侧,能够在所述导管内插入/拔出;传送部,其具有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可拆装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将通过所述插入部的观察得到的像、或者对所述像进行变换得到的信号进行传送;以及供给部件,其内部可拔出地插入有所述插入部,且可拆装地安装有所述导管的基端部,所述供给部件具备:供给部主体,其内部插入所述插入部;以及凸出部,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在所述供给部主体的内周面上绕所述供给部主体的整个圆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紧密接触且可滑动地保持所述插入部,在所述供给部主体的内周面上比所述凸出部更位于前端侧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供给部主体内部的比所述凸出部更位于前端侧处进行贯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2 JP 2017-2132671.一种留置装置,其用于将导管留置在体内,其中,该留置装置具备:插入部,其具有可挠性并且能够观察前端侧,能够在所述导管内插入/拔出;传送部,其具有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可拆装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将通过所述插入部的观察得到的像、或者对所述像进行变换得到的信号进行传送;以及供给部件,其内部可拔出地插入有所述插入部,且可拆装地安装有所述导管的基端部,所述供给部件具备:供给部主体,其内部插入所述插入部;以及凸出部,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在所述供给部主体的内周面上绕所述供给部主体的整个圆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紧密接触且可滑动地保持所述插入部,在所述供给部主体的内周面上比所述凸出部更位于前端侧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供给部主体内部的比所述凸出部更位于前端侧处进行贯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装置,其中,所述凸出部在所述供给部主体的内周面配置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留置装置,其中,所述供给部主体及所述凸出部用具有弹性的材料一体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留置装置,其中,形成有被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绕所述供给部主体的整个圆周形成,由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基端部处的卡止部卡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留置装置,其中,所述插入部具有:聚光透镜,其会聚来自前端侧的光;以及光源,其朝前端侧射出光且产生热,与所述聚光透镜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留置装置,其中,获取所述像的摄像元件配置在所述传送部内。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留置装置,其中,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设置形成有第二开口的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幸田耕二郎幸田义治
申请(专利权)人:光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