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369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耳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耳道清洁器具切实地清除耳道内的各类大小异物。耳道清洁器具具有:插入耳道内并输出耳道内的图像的摄像管(220)、沿着摄像管(220)设置并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吸引管(230)、以及安装有摄像管(220)和吸引管(230)的主体部(200),其中摄像管(220)具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240),吸引管(230)的末端安装有集尘管路(232)。

Ear canal cleaning apparatus and ear canal inspection apparatu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ar canal cleaning apparatus and an ear canal inspection apparatus. The ear canal cleaner can effectively remove all kind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oreign bodies in the ear canal. With the ear cleaning appliances: insert the camera tube in the ear canal and the output image of the ear (220), along the tube (220) suction tube set and attract foreign bodies in the ear canal (230),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amera tube (220) and (230) suction tube body (200), the camera tube (220) is taken from the ear canal camera (240), suction tube (230) at the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of a dust collecting pipe (2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除耳道内异物的耳道清洁器具及对耳道内进行观察的耳道检查器具。
技术介绍
对耳道内的清洁,人自不必说,对于中小动物而言也是必要的。耳道内会产生干性耳垢、湿性耳垢、碎屑状耳垢等各种形态的耳垢。特别是中小动物,在耳道内容易寄生螨虫和虱子等微小动物。因此,为了在早期发现人和中小动物的耳道内的异常,需要定期检查耳道内,进行耳道内的清洁。人在清洁耳道内时,一般是将耳挖勺伸入耳道内,凭感觉清除耳垢。但是,用耳挖勺在耳道内摸索时,耳挖勺的末端部可能会对耳道造成伤害。另外,由于耳垢等异物大小不一,因此仅靠耳挖勺难以将异物完全清除。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耳道内视清洁装置,其对耳道内进行照明以便容易地取出异物,另外还能够一边看着耳内腔一边容易地取出耳垢而不损伤耳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8098号公报但是,文献文件1公开的耳道内视清洁装置必须用一只手拿着棒状的耳挖勺装置,用另一只手拿着显示装置,一边看着显示装置一边取出耳垢等异物。因此,其操作性不佳,在操作性这点上仍有改进的余地。另外,人们也希望干净地清除耳道内残留的细小耳垢等异物。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耳道内视清洁装置不具备吸引耳道内异物的功能。因此,专利文献1公开的耳道内视清洁装置难以满足干净地清除异物的要求。而且,医治小动物的动物医院也希望通过清晰的图像来观察耳道内。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耳道内视清洁装置在观察耳道内湿度高于人类的小动物的耳道内时,难以不使照相机的镜头模糊地进行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满足这种现有技术的需求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实清除耳道内的各类大小异物的耳道清洁器具、以及能够一边观看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器上的耳道内图像一边观察耳道内的耳道检查器具。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耳道清洁器具具有:插入耳道内并输出耳道内的图像的摄像管、沿着摄像管设置并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吸引管、以及安装有摄像管和吸引管的主体部,其中摄像管具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吸引管的末端安装有集尘管路。另外,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耳道检查器具具有:插入耳道内并输出耳道内的图像的摄像管、以及安装有摄像管的主体部,其中摄像管具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和加热照相机的加热器。专利技术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耳道清洁器具,可以通过吸引来切实地清除耳道内的大小异物。另外,利用耳道内影像装置和显示装置分离的本专利技术的耳道检查器具,即使在湿度高的耳道内也能够通过不模糊的图像来观察耳道内。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图;图2是图1的主体部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主体部的俯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摄像管、吸引管、集尘管路的构成和集尘管路的安装顺序的图;图5是集尘管路的具体构成图;图6是摄像管的截面的构成图;图7是表示主体部内的吸引压调整孔和吸引管的关系的图;图8是图7的吸引压调整孔周边的具体构成图;图9是图1的照相机和图像处理部进行有线连接时的控制方框图;图10是图1的照相机和图像处理部进行无线连接时的控制方框图;图11是表示利用图1的耳道清洁器具得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图12是表示加热器的变形例的图;图13是表示集尘管路的变形例的图;图14是实施方式2的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图;图15是作为实施方式3说明的耳道检查器具的构成图;图16是安装了耳挖部和把手部的状态下的耳道检查器具的构成图;图17是表示利用图16的耳道检查器具得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耳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进行详细说明。耳道清洁器具将分成[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耳道检查器具将作为[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安装了耳挖部和把手部的状态下的耳道检查器具将作为[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是能够防止照相机模糊并且可以吸引耳道内异物的耳道清洁器具。〔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下面适当参照图1~图11,对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耳道清洁器具100具有主体部200和控制部300。如图1~图3所示,主体部200具有棒状的长椭圆形状,其前方侧的末端具有操作者为了支撑主体部200而用手指抓住的末端部210。末端部210具有防滑槽,操作者容易拿住主体部200。如图1~图4所示,插入耳道内并输出耳道内的图像的摄像管220和沿着摄像管220设置并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吸引管230从末端部210突出(特别参考图4)。如此,主体部200安装有摄像管220和吸引管230。需要说明的是,末端部210形成有耳挖部安装孔218,用于插入后述的耳挖部的一端以在末端部210上安装耳挖部。因此,耳挖部相对于末端部210可以自由装卸。摄像管220的末端安装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240,吸引管230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集尘管路232。如图1~图3所示,与摄像管220的照相机240连接的线缆225从主体部200的后方侧的末端拉出,另外,如图7所示,贯通主体部200的吸引管230的端部231从主体部200的后方侧的末端突出。图1~图3表示吸引管230的端部231与管路265连接的状态(参考图7)。线缆225的末端安装有连接器具即USB连接器260(注册商标),照相机240和控制部300的图像处理部310通过USB连接器260连接。另外,管路265与控制部300的吸引泵330连接。如图1~图4所示,摄像管220从末端部210的中心在主体部2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另外,吸引管230与摄像管220相邻,并从相对于末端部210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在主体部2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如图4所示,吸引管230从末端部210突出的长度比摄像管220从末端部210突出的长度短。吸引管230的末端安装有如图4所示的结构的集尘管路232。图1~图3表示吸引管230安装有集尘管路232的状态。如图1~图3所示,在安装有集尘管路232的状态下,集尘管路232从末端部210突出的长度,比摄像管220从末端部210突出的长度长。因此,摄像管220的照相机240能够拍摄集尘管路232的末端部分。如图6所示,摄像管220具有双重管道结构,外周管道225A中插入有外径小于外周管道225A的内径的内周管道225B。在外周管道225A和内周管道225B之间,沿着内周管道225B的外周配置有多个对耳道内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线状光纤226。在光纤226内引导的光从摄像管220的末端部分呈圆筒状照射,对耳道内进行照明。如图1~图4所示,在摄像管220的末端侧、具体而言是内周管道225B内的末端侧配置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240。另外,在摄像管220的照相机240的后侧、具体而言是内周管道225B内的照相机240的后侧(末端部210侧)配置有加热照相机240的加热器245或光源发热体。需要说明的是,将用于对耳道内照明的光供给到光纤226(参考图6)的光源内置在主体部200中。加热器245是用于加热照相机240的电阻加热器或光源发热体。若在使用耳道清洁器具100之前对照相机240进行预热,则当照相机240进入温度高于外部的耳道内时,可以防止照相机240的镜头模糊。另外,若对照相机240进行持续加热,则当长时间观察耳道内时,也可以防止镜头因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耳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道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摄像管,其插入耳道内,输出所述耳道内的图像;吸引管,其沿着所述摄像管设置,吸引所述耳道内的异物;以及主体部,其安装有所述摄像管和所述吸引管,其中,所述摄像管具有拍摄所述耳道内的照相机,所述吸引管的末端安装有集尘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1 JP 2016-0709641.一种耳道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摄像管,其插入耳道内,输出所述耳道内的图像;吸引管,其沿着所述摄像管设置,吸引所述耳道内的异物;以及主体部,其安装有所述摄像管和所述吸引管,其中,所述摄像管具有拍摄所述耳道内的照相机,所述吸引管的末端安装有集尘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管路具有插到所述摄像管上的插入部,通过将所述集尘管路的一端插到所述吸引管上并将所述插入部插到所述摄像管上,使所述集尘管路固定安装于所述吸引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从所述主体部的前方侧通过内部向后方侧突出,与外部的吸引泵连接的管路插到所述后方侧的突出部分上,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具有调整所述吸引管的吸引力的吸引压调整孔,所述吸引压调整孔与所述吸引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管具有在外周管道中插入有外径小于所述外周管道的内径的内周管道的双重管道结构,在所述外周管道和所述内周管道之间,沿着所述内周管道的外周配置有多个对所述耳道内进行照明的线状光纤,在所述内周管道内配置有所述照相机,所述主体部内置有向所述光纤提供用于对所述耳道内进行照明的光的光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道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周管道内,或所述外周管道的外周部配置有加热所述照相机的加热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道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与外部的加热器控制部连接,所述加热器的温度通过所述加热器控制部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机与外部的图像处理部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道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照相机与所述图像处理部通过有线连接时,将与所述照相机连接的线缆通过连接器具与所述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幸田义治幸田耕二郎
申请(专利权)人:光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