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及其顺序脱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554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包括贴合于永磁体表面的固定板,固定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容纳槽,消磁条一一放入对应容纳槽中并与永磁体表面接触,每个消磁条的两端凸起形成限位边沿,容纳槽的两端对应限位边沿设置有限位台阶,各限位台阶的高度不一致,在固定板与永磁体分离过程中,各消磁条由各限位台阶限位从而分批、逐步地与永磁体表面分离。上述脱磁机构通过对各消磁条进行不同位置限位,从而实现多消磁条逐步脱磁,相对于一次脱磁而言,降低了脱磁难度,降低了执行力要求,避免脱磁时瞬间磁力上升造成机构不稳定,提高了机构稳定性,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针对上述脱磁机构公开了一种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

A Degaussing Mechanism of Degaussing Strip and Its Sequential Degauss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及其顺序脱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磁
,尤其涉及一种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及其顺序脱磁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一些特定加工场合中,会采用具有磁吸力的夹具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固定以便于加工,然而,高导磁零件在永磁夹具上吸合极其牢固,从原理上分析,永磁夹具上的永磁体产生磁场,磁场的磁力线从零件上通过形成吸附力。针对上述情况,在零件上下料时较为困难,下料时如若采用机械结构强力分离的方式,很容易损伤零件,上料时也容易造成不稳定现象。因此,如果希望做到无损上下料,最佳方式是对永磁夹具进行间歇性消磁(或称脱磁、去磁),降低其对高导磁零件的吸合力。目前,一种方式是采用电磁铁结构,而电磁铁除了需要必要的电控外,在某些场合下没有普通永磁体稳定;另一种方式是使用消磁条接触永磁体表面构成磁回路,降低永磁体对零件的磁吸力。后者成本更低,结构更稳定,然而,在上料后恢复磁力需要将消磁条剥离,消磁条脱磁过程中较为困难,强磁力导致执行机构操作较费力,且易发生夹具震动,零件有震落风险。因此,需要一种合适的脱磁机构及脱磁方法以方便消磁条脱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磁条的脱磁机构,以帮助消磁条轻松、顺利与永磁夹具脱离,减轻执行机构的压力,且降低脱磁时震动过大导致零件震落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设计一种脱磁顺序分批脱磁,避免一次脱磁方式造成的操作费力、机构受力不稳定而震落零件的情况发生。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其包括贴合于永磁体表面的固定板,固定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容纳槽,消磁条一一放入对应容纳槽中并与永磁体表面接触,每个消磁条的两端凸起形成限位边沿,容纳槽的两端对应限位边沿设置有限位台阶,各限位台阶的高度不一致,在固定板与永磁体分离过程中,各消磁条由各限位台阶限位从而分批、逐步地与永磁体表面分离。优选地,多个容纳槽以最中间的容纳槽或者最中间两个容纳槽的中间位置为中心对称排布,两侧对称的容纳槽的限位台阶高度一致。优选地,相邻容纳槽的限位台阶的高度不一致。优选地,最中间和最边缘的容纳槽的限位台阶最低。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增大了脱磁行程,通过对各消磁条进行不同位置限位,从而实现多消磁条逐步脱磁,相对于一次脱磁而言,降低了脱磁难度,降低了执行力要求,避免脱磁时瞬间磁力上升造成机构不稳定,提高了机构稳定性,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操作。一种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针对上述的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其将固定板与永磁体分离,且两者间隙逐渐扩大,期间,起初各消磁条与永磁体表面保持吸附状态,随后各消磁条受不同高度的限位台阶阻挡分批与永磁体分离,直至所有消磁条完全脱磁。优选地,以最中间的消磁条或者最中间两个消磁条的中间位置为对称中心,将两侧的消磁条成对地脱磁,以保证分力均匀。优选地,采用间隔脱磁方式,避免相邻的消磁条同时脱磁,以降低消磁条脱磁时瞬间磁力。优选地,将受磁力大的消磁条优先脱磁,以降低剩余消磁条的脱磁难度。优选地,将最中间和最边缘的容纳槽中的消磁条最后脱磁,以保证脱磁过程中机构的稳定性。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相对于一次脱磁而言,降低了脱磁难度,降低了执行力要求,避免脱磁时瞬间磁力上升造成机构不稳定,提高了机构稳定性,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磁条的脱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磁条的脱磁机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的脱磁状态一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的脱磁状态二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的脱磁状态三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的脱磁状态四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消磁条的脱磁机构,用于将消磁条3与永磁夹具上的永磁体2分离,其包括贴合于永磁体2表面的固定板1,固定板1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容纳槽4,消磁条3一一放入对应容纳槽4中并与永磁体2表面接触,每个消磁条3的两端凸起形成限位边沿5,容纳槽4的两端对应限位边沿5设置有限位台阶6,各限位台阶6的高度不一致,在固定板1与永磁体2分离过程中,各消磁条3由各限位台阶6限位从而分批、逐步地与永磁体2表面分离。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展示间隔脱磁方式,本实施例以9个消磁条进行示例,容纳槽4的数量对应设置为9个,并以最中间的容纳槽4为对称中心,两侧对称的容纳槽4的限位台阶6高度一致,从而对称脱磁,避免对机构脱磁后分力不均匀。且,最中间和最边缘的容纳槽4的限位台阶6最低,从而最后脱磁,保证之前脱磁过程的稳定性。另外,相邻容纳槽4的限位台阶6的高度不一致,避免相邻消磁条3同时脱磁时瞬间磁力升高。此结构只需通过执行机构控制固定板1的行程,即可实现多个消磁条3分步、有序脱磁。本实施例针对上述的消磁条的脱磁机构还提供一种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主要通过将固定板1与永磁体2分离,且两者间隙逐渐扩大,期间,起初各消磁条3与永磁体2表面保持吸附状态,随后各消磁条3受不同高度的限位台阶6阻挡分批与永磁体2分离,直至所有消磁条3完全脱磁。将本实施例中的9个消磁条进行编号说明,自左往右依次为X1、X2、X3、X4、X5、X6、X7、X8、X9,以消磁条X5为对称中心,将两侧的消磁条成对地脱磁,以保证分力均匀。优选地,采用间隔脱磁方式,避免相邻的消磁条同时脱磁,以降低消磁条脱磁时瞬间磁力。将受磁力大的消磁条优先脱磁,以降低剩余消磁条的脱磁难度。将位于最中间和最边缘的消磁条X1、X5、X9最后脱磁,以保证脱磁过程中机构的稳定性。对于此9个消磁条,脱磁时需增大脱磁行程,本实施例提出四个脱磁状态:1)请参阅图3所示,固定板1开始与永磁体2分离,间距为h0时,此时消磁条X1~X9均仍与永磁体2表面接触;2)请参阅图4所示,固定板1开始与永磁体2分离,间距为h1时,消磁条X1、X3、X5、X7、X9仍与永磁体2表面接触,而消磁条X2、X4、X6、X8受各自限位台阶6作用与永磁体2表面分离;3)请参阅图5所示,固定板1开始与永磁体2分离,间距为h2时,消磁条X1、X5、X9仍与永磁体2表面接触,而消磁条X3、X7受各自限位台阶6作用与永磁体2表面分离;4)请参阅图6所示,固定板1开始与永磁体2分离,间距为h3时,消磁条X1、X5、X9受各自限位台阶6作用与永磁体2表面分离,完成全部脱磁。需要说明的是,消磁条X2、X4、X6、X8相对受磁力较大,因优先脱离,因为在脱磁过程中会因导磁体减少而集中于余下的消磁条,导致单条磁力上升,这样有助于后续消磁条脱磁。综上,该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增大了脱磁行程,通过对各消磁条进行不同位置限位,配合该消磁条的顺序脱磁方法通过一定顺序进行脱磁,将受磁力较大的消磁条优先脱磁,将最中间和最边缘的容纳槽中的消磁条最后脱磁,从而实现多消磁条逐步脱磁,相对于一次脱磁而言,降低了脱磁难度,降低了执行力要求,避免脱磁时瞬间磁力上升造成机构不稳定,提高了机构稳定性,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操作。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于永磁体表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容纳槽,所述消磁条一一放入对应容纳槽中并与永磁体表面接触,每个所述消磁条的两端凸起形成限位边沿,所述容纳槽的两端对应所述限位边沿设置有限位台阶,各限位台阶的高度不一致,在所述固定板与永磁体分离过程中,各消磁条由各限位台阶限位从而分批、逐步地与永磁体表面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于永磁体表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容纳槽,所述消磁条一一放入对应容纳槽中并与永磁体表面接触,每个所述消磁条的两端凸起形成限位边沿,所述容纳槽的两端对应所述限位边沿设置有限位台阶,各限位台阶的高度不一致,在所述固定板与永磁体分离过程中,各消磁条由各限位台阶限位从而分批、逐步地与永磁体表面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纳槽以最中间的容纳槽或者最中间两个容纳槽的中间位置为中心对称排布,两侧对称的容纳槽的限位台阶高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容纳槽的限位台阶的高度不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磁条的脱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最中间和最边缘的容纳槽的限位台阶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振华开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