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5157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7:23
本案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界定有一可视区及一紧邻可视区的一非可视区,触控面板包含一盖板、一光源、一触控感测结构、一遮蔽层以及一扩散层。光源位于非可视区内,并被盖板覆盖。触控感测结构至少位于可视区内,并被盖板覆盖。遮蔽层位于非可视区内,并被盖板覆盖,遮蔽层具有一开口,遮蔽层之开口位于光源之一出光路径上。扩散层涂布于光源、盖板或遮蔽层,并位于光源之出光路径上。采用将扩散层直接涂布于光源、遮蔽层或盖板上,而免除贴合或黏贴具有扩散功能之扩散片的步骤。

Touch panel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触控技术中,触控面板设置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CRT)、场发射显示器(filedemissiondisplay;FED)、等离子(plasmadisplaypanel;PDP)或电激发光显示(electroluminescentdisplay)等图像显示组件的显示面上,让用户可藉由碰触触控面板并观看图案显示组件来输入讯息。触控面板是多层结构,举例而言,触控面板具有盖板作为第一层以及位于盖板下方的一层或多层触控感测结构,两者透过黏着层贴合。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采用将扩散层直接涂布于光源、遮蔽层或盖板上,而免除贴合或黏贴具有扩散功能之扩散片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界定有一可视区及一紧邻可视区的一非可视区,触控面板包含一盖板、一光源、一触控感测结构、一遮蔽层以及一扩散层。光源位于非可视区内,并被盖板覆盖。一触控感测结构至少位于可视区内,并被盖板覆盖。遮蔽层位于非可视区内,并被盖板覆盖,遮蔽层具有一开口,遮蔽层之开口位于光源之一出光路径上。扩散层涂布于光源、盖板或遮蔽层,并位于光源之出光路径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更包含一抗反射层,抗反射层覆盖盖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层涂布于光源的面对盖板的一顶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层涂布该盖板之背对光源的一顶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层涂布于遮蔽层之面对光源的一底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含形成具有一开口的一遮蔽层于一盖板;形成一触控感测结构于盖板;设置一光源于遮蔽层之开口下方;以及涂布一扩散层于光源、盖板或遮蔽层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层涂布于盖板之背对触控感测结构的一顶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方法更包含设置一抗反射层于该扩散层上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层涂布于光源的面对盖板的一顶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层涂布于遮蔽层的面对光源的一底面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爆炸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3为图1之触控面板沿着图1之A-A’线的剖面爆炸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剖面爆炸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剖面爆炸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剖面爆炸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剖面爆炸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剖面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触控面板12:可视区14:非可视区100:光源102、102a、102b、102c、102d、102e:扩散层104:触控感测结构106:遮蔽层108:盖板110:涂层202:第一轴向电极204:第二轴向电极302:导电单元304:桥接结构306:绝缘层308:引线结构O:开口P:按键图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示出。图1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之部份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2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之部份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爆炸图。图3绘示图1之触控面板沿着图1之A-A’线的剖面爆炸图。其中触控面板10可例如是应用于计算机、手机、相机、音响设备、车用设备等具屏幕显示功能之电子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触控面板10界定有可视区12及紧邻于可视区12的非可视区14,并包含光源100、扩散层102、触控感测结构104、遮蔽层106及盖板108,盖板108上设置有涂层110,以附加防静电、防眩(AG;anti-glare)及/或抗反射(AR;anti-reflective)的功能,形成具有保护功能的盖板108。也就是说,涂层110可为抗反射层,并覆盖盖板108。具体而言,上述电子装置的屏幕可视区对应于可视区12。其中,盖板108可为一强化玻璃或一塑化膜,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盖板108的顶面可供用户触碰,盖板108的底面可设置如下所述其他组成触控面板的组件。如图1及图2所示,触控感测结构104至少位于可视区12内,并被盖板108覆盖。触控感测结构104包括复数条沿着第一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X轴)平行排列的第一轴向电极202,以及复数条沿着第二方向(本实施方式为Y轴)平行排列的第二轴向电极204。其中,第二轴向电极204与第一轴向电极202相互绝缘且第二轴向电极204包括复数个导电单元302以及复数条电性连接两相邻导电单元302的桥接结构304。第一轴向电极202与桥接结构304间有绝缘层306存在,绝缘层306可使第一轴向电极202和第二轴向电极204之间彼此电性绝缘。触控感测结构104更包含复数条位于非可视区14的引线结构308,各引线结构308一端分别与第一轴向电极202以及第二轴向电极204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处理器(未绘示)相连,用以来传递处理器与第一电极结构202与第二电极结构204之间的信号。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引线结构308与桥接结构304采用金属材料,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于部份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104为单层触控电极结构,第一轴向电极202与导电单元302位于同一层级平面,这种设计可使触控感测结构104的厚度降低。于其他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104为双层或多层触控电极结构,即两个轴向的电极通过一整面的绝缘层分隔到不同的平面。请参阅图3,遮蔽层106位于非可视区14内,并被盖板108覆盖。遮蔽层106在非可视区14可位于盖板108与触控感测结构104之间,于部份实施方式中,遮蔽层106在非可视区14可位于盖板108的下表面,其作用为遮蔽位于非可视区14内的其他电路组件,以保证产品的外观,其中遮蔽层106的材料为不透光材料,例如有色油墨。于部份实施方式中,遮蔽层106为黑色矩阵(BM;blackmatrix)。遮蔽层106具有开口O,开口O位于光源100之出光路径上,开口O为通过蚀刻的方式形成于遮蔽层106上的镂空图案P,如图1所示。此镂空图案P可为位于非可视区内的触控功能按键图案、产品的品牌标示或其他装饰图案。于部份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104在非可视区14可位于遮蔽层106的下表面且具有一部份对应至开口O,触控感测结构104在非可视区14则可设置于盖板108下方,例如可直接设置在盖板108的下表面。于部份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104与盖板108之间在可视区12范围中亦可设置其他辅助组件层,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于部份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104可由可视区12延伸至位于非可视区14的图案P的所在区域,以使触控面板10位于非可视区14内的图形按键具备触控功能,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于部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界定有一可视区及一紧邻该可视区的一非可视区,该触控面板包含:一盖板;一光源,位于该非可视区内,并被该盖板覆盖;一触控感测结构,至少位于该可视区内,并被该盖板覆盖;一遮蔽层,位于该非可视区内,并被该盖板覆盖,其中该遮蔽层具有一开口,该遮蔽层之该开口位于该光源之一出光路径上;以及一扩散层,涂布于该光源、该盖板或该遮蔽层,并位于该光源之该出光路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界定有一可视区及一紧邻该可视区的一非可视区,该触控面板包含:一盖板;一光源,位于该非可视区内,并被该盖板覆盖;一触控感测结构,至少位于该可视区内,并被该盖板覆盖;一遮蔽层,位于该非可视区内,并被该盖板覆盖,其中该遮蔽层具有一开口,该遮蔽层之该开口位于该光源之一出光路径上;以及一扩散层,涂布于该光源、该盖板或该遮蔽层,并位于该光源之该出光路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抗反射层,该反射层覆盖该盖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涂布于该光源的面对该盖板的一顶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涂布于该盖板之背对该光源的一顶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春颜希哲
申请(专利权)人: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