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射镜、3D识别模组及智能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02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反射镜、应用微反射镜的3D识别模组及应用3D识别模组的智能终端。微反射镜包括镜片组件,镜片组件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反射镜单元,照射到镜片组件上的光束被多个反射镜单元反射,以形成结构光,其中,至少一个反射镜单元的反射面为曲面。3D识别模组包括发射单元、接收单元以及微反射镜,发射单元发出的光束被微反射镜反射后投影至被测物表面并形成变形结构光,变形结构光进入3D识别模组并被接收单元接收。将微反射镜应用于3D识别模组中时,光源发射的光线投射至微反射镜后,经微反射镜反射,形成结构光。相对于传统的3D识别模组,可以省略棱镜,从而可以获得更薄的3D识别模组,便于应用于轻薄化的智能终端上。

Micromirror, 3D Recognition Module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反射镜、3D识别模组及智能终端
本技术涉及结构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反射镜、3D识别模组及智能终端。
技术介绍
3D人脸识别(FaceID)替代触摸式指纹解锁(TouchID),革新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交互界面。如图11所示,图11为传统的3D人脸识别装置中的3D识别模组(例如结构光发射模组),其中,光源11发射的光线投射至棱镜12,经棱镜12反射后,改变光路进入穿透式DOE(DiffractionOpticalElement,衍射光学元件)组件13,DOE组件13上的微结构,会让光线绕射,复制出数万个光点,形成结构光,投影至人脸上。然后获取人脸上的光点的图像,分析出人脸的景深信息,并由此合成相应的人脸3D模型。但传统的3D识别模组的元器件数目较多,导致3D识别模组的厚度较大,不利于获得轻薄化的3D人脸识别装置,限制了3D人脸识别装置在智能手机等轻薄化的智能终端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3D识别模组因厚度较大而不利于应用于轻薄化的智能终端上的问题,提供一种微反射镜、3D识别模组及智能终端。一种微反射镜,包括: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反射镜单元,照射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射镜包括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反射镜单元,照射到所述镜片组件上的光束被多个所述反射镜单元反射,以形成结构光;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反射镜单元的反射面为曲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射镜包括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反射镜单元,照射到所述镜片组件上的光束被多个所述反射镜单元反射,以形成结构光;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反射镜单元的反射面为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单元的反射面均为凹面或凸面;或者,所述微反射镜包括反射面为凹面、凸面和平面中至少两种所述反射镜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镜片组件中部区域的所述反射镜单元的反射面均为凸面,环绕中部区域设置的所述反射镜单元的反射面均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单元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菱形、圆形或正六边形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射镜还包括底板,所述反射镜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反射镜单元的轴向与所述底板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在0至7度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射镜还包括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底板和框架,所述框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框架设于所述底板上,并呈阵列排布,多个所述反射镜单元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框架上,所述反射镜单元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单元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微反射镜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反射镜单元与所述底板,以使得所述反射镜单元与所述底板在未提供转动力时保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君翰李宗政陈冠宏周祥禾詹明山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