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4694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蓄热热源、至少一个补热热源以及至少二级储热水箱单元,补热热源的热水出口接用水管路,补热热源的冷水进口与第一级储热水箱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前级储热水箱单元的冷水进口与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最后一级的冷水进口接水源;蓄热热源的出水端分别通过单向阀与补热热源及各级储热水箱的短接进口相连,补热热源及各级储热水箱的短接出口分别通过通断阀与蓄热热源的进水端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可以方便地实现单纯放水状态、定位循环加热、放水同时补热、回水保温循环、水箱接管保温等各种工作状态。

A Multi-Storage Unit Hot Wat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系统,尤其是一种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属于热水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宾馆、饭店、洗浴中心等诸多场所需要配备大容积的储水箱,以满足集中用水的需求。为了保证在供水温度稳定且运行成本经济,申请号为201020266310.5、201420563354.2、201520703674.8、201510580171.0、201610426679.X、201620740017.5、201710776138.4、201711454949.9的中国专利文献先后公开了将大吨位储水箱“化整为零”为相互串并联小容积水箱加热的技术方案。其中,授权的201510580171.0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最具典型意义。该专利公开的热水系统包括分别由热泵和容积式构成的相互连通的第一、第二热水装置以及储水装置,储水装置具有用于供给用户用水的出水口和用于补水的入水口,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出水口和入水口设置于储水箱,储水箱还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储水箱的第一开口能与第二热水装置连通,储水箱的第二开口能与第一热水装置的入水端连通。工作时,若经第一热水装置加热的热水满足储水箱对水温的要求,则第二热水装置不开启,因此更经济;当有必要启动第二热水装置加热时,因此其与第一热水装置的热水混合输出,因此减小了水温波动。此外,作为储水装置的级联水箱第一级设置出水端、最后一级设置入水端,且最后一级水箱与第一加热装置相连通,因此新进的冷水先与最后一级水箱中热水相混合,虽然该水箱中水的温度下降,但可使流入第一加热装置中的冷水温度被升高,从而将较大流量的水加热到预定温度流出,进一步保证了出水温度的稳定性。然而,实践和研究表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用于供给用户用水的出水口和用于补水的入水口均设置于储水装置,因此加热后的水需要进入储水装置才能输出供使用,且在放水过程中容积式第二热水装置与储水装置分别供水,因此需要对容积式第二热水装置和储水装置分别控制,增加了控制难度;2)级联水箱相互串联,必须按序逐级加热,无法直接加热中级水箱,即各级联水箱不能单独加热,只能形成大循环加热;结果加热一个水箱势必导致其它水箱的扰动,且若在加热过程中放水,进水流向和循环流向相反易引起系统水流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快速提供热水,并且可以按需分级加热、从而避免各级之间相互扰动的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从而确保供水温度稳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至少一个蓄热热源、至少一个补热热源以及至少二级储热水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热热源和各级储热水箱单元分别具有冷水进口、热水出口及短接进口、短接出口;所述补热热源的热水出口接用水管路,所述补热热源的冷水进口与第一级储热水箱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前级储热水箱单元的冷水进口与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最后一级的冷水进口接水源;所述蓄热热源的出水端分别通过单向阀或通断阀与容积式热水装置及各级储热水箱的短接进口相连,所述补热热源及各级储热水箱的短接出口分别通过通断阀与所述蓄热热源的进水端相连。进一步,所述最后一级储热水箱的短接进口管路和短接出口管路之间通过管路保温通断阀短接。进一步,前级储热水箱单元冷水进口与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热水出口的连通管路之间装有只允许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热水出口流至前级储热水箱单元冷水进口的单向阀。进一步,所述用水管路的末端通过回水管经循环泵及单向阀接最后一级储热水箱单元。进一步,所述冷水进口、热水出口分别位于容积式热水装置以及各级储热水箱单元的顶部;冷水进口朝下延伸至容积式热水装置或各级储热水箱单元底部,而热水出口则延伸至容积式热水装置或各级储热水箱单元上部。进一步,所述短接进口和短接出口分别位于容积式热水装置以及各级储热水箱单元的中部和下部。进一步,所述储热水箱单元为由至少二个储热水箱串联构成的储热水箱单元。进一步,所述包括二个以上的热泵热水装置,所述储热水箱单元分成二个以上的区段,分别与相应的热泵热水装置构成储热循环管路。采用本技术后,可以方便地酌情通过管路通断控制,实现单纯放水状态、定位循环加热、放水同时补热、回水保温循环、水箱接管保温等各种工作状态,具有如下诸多有益效果:1)单纯放水状态:热水储备充足且逐级缓冲,有效避免放水时,多路进水的情况,水温十分稳定;2)定位循环加热:实现定位加热循环,避免大循环加热导致的无关水箱水温扰动,以及进水流向和循环流向相反引起的系统水流不稳;3)放水同时补热:可根据用水需求选择合适的中间水箱补热,更及时提供所需的稳定热水;4)回水保温循环:可以形成供水管路始终充满热水的水流循环,确保即开即热。5)水箱接管保温:可保持储热水箱与热泵热水装置的水箱接管处于封闭循环保温加热状态,避免长时间静置后开启循环加热时、因水箱循环接管中的水温降低导致的对储热水箱内水温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系统构成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单纯放水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的定位循环加热示意图。图4是图1实施例的放水同时补热示意图。图5是图1实施例的回水保温循环示意图。图6是图1实施例的水箱接管保温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系统构成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系统构成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系统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作为蓄热热源的热泵热水装置T、一个作为补热热源的容积式热水装置T0以及若干级储热水箱单元T1-Tn(n为自然数)。容积式热水装置T0和各级储热水箱单元T1-Tn分别具有各自的冷水进口、热水出口及短接进口、短接出口。冷水进口、热水出口分别位于容积式热水装置T0以及各级储热水箱单元T1-Tn的顶部;冷水进口朝下延伸至容积式热水装置T0或各级储热水箱单元T1-Tn底部,而热水出口则延伸至容积式热水装置T0或各级储热水箱单元T1-Tn上部。短接进口和短接出口分别位于容积式热水装置T0或各级储热水箱单元T1-Tn的中部和下部。容积式热水装置T0的热水出口接用水管路,该用水管路的末端经循环泵B及单向阀接最后一级储热水箱单元Tn,构成回水保温循环回路。容积式热水装置T0的冷水进口与第一级储热水箱单元T1的热水出口连通,前级储热水箱单元的冷水进口与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且连通管路之间装有只允许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热水出口流至前级储热水箱单元冷水进口的单向阀;最后一级的冷水进口接自来水水源。热泵热水装置T的出水端分别通过单向阀与容积式热水装置T0及各级储热水箱T1-Tn的短接进口相连,容积式热水装置T0及各级储热水箱T1-Tn的短接出口分别通过通断阀并经循环泵P与热泵热水装置T的进水端相连。运行时,本实施例的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可以有如下各种工作状态:1)单纯放水状态——如图2所示,冷水由最后一级储热水箱Tn进入后,由后朝前逐级将热水“顶”出,直至由容积式热水装置T0向用水管路供热水,其它管路关闭;这样热水供应十分充足,并且逐级缓冲,因此热水温度十分稳定。2)定位循环加热——如图3所示,当根据用水情况预测及各级储热水箱水温检测判定某一储热水箱、例如T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蓄热热源、至少一个补热热源以及至少二级储热水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热热源和各级储热水箱单元分别具有冷水进口、热水出口及短接进口、短接出口;所述补热热源的热水出口接用水管路,所述补热热源的冷水进口与第一级储热水箱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前级储热水箱单元的冷水进口与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最后一级的冷水进口接水源;所述蓄热热源的出水端分别通过单向阀或通断阀与容积式热水装置及各级储热水箱的短接进口相连,所述补热热源及各级储热水箱的短接出口分别通过通断阀与所述蓄热热源的进水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蓄热热源、至少一个补热热源以及至少二级储热水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热热源和各级储热水箱单元分别具有冷水进口、热水出口及短接进口、短接出口;所述补热热源的热水出口接用水管路,所述补热热源的冷水进口与第一级储热水箱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前级储热水箱单元的冷水进口与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最后一级的冷水进口接水源;所述蓄热热源的出水端分别通过单向阀或通断阀与容积式热水装置及各级储热水箱的短接进口相连,所述补热热源及各级储热水箱的短接出口分别通过通断阀与所述蓄热热源的进水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级储热水箱的短接进口管路和短接出口管路之间通过管路保温通断阀短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储水单元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级储热水箱单元冷水进口与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热水出口的连通管路之间装有只允许后级储热水箱单元热水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朱庆国施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