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组件及高压清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614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组件及高压清洗设备,包括电动机、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水泵及水流通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密闭部、与所述密闭部可进行热传递的散热部及设置在所述密闭部内的传动结构,所述密闭部内注有润滑介质,所述散热部与水流通道流体连通。如此设置,泵组件通过设置对密闭部可进行热传递的散热部,从而使密闭部内传动结构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部内的液体流出进行散热,进而达到泵组件的散热效果。

Pump assembly and high pressure clean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组件及高压清洗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组件及具有该泵组件的高压清洗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手持式清洗机的电机多采用有刷的风冷电机,有刷的风冷电机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由于有刷电机为开放式结构,其防水等级较低,不能满足高性能手持式清洗机的雨淋IPX5及以上的安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有刷的风冷电机效率低,发热较多,冷却不好,电机功率不足,不能满足用户对于清洗机高性能的需要。在传动系统方面,目前的手持式清洗机多是采用行星齿轮减速传动与曲柄连杆活塞传动配合的结构,一般传动结构使用脂润滑,存在润滑不良,噪音高,发热高的特点,导致电机泵的性能难以提高。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泵组件及具有该泵组件的高压清洗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泵组件及具有该泵组件的高压清洗设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组件,包括电动机、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水泵及水流通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密闭部、与所述密闭部可进行热传递的散热部及设置在所述密闭部内的传动结构,所述密闭部内注有润滑介质,所述散热部与水流通道流体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流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电动机水流通道、传动组件水流通道及水泵水流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部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及位于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水道,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及水道形成传动组件水流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道为环形结构,所述水道内设置有若干金属散热筋片。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机包括主体部及分设于所述主体部两端且与所述主体部密封连接的进水端盖与出水端盖,所述进水端盖、主体部及出水端盖均为双层结构并分别形成位于进水端盖上的第一水道、位于主体部上的第二水道及位于出水端盖上的第三水道,所述第一水道、第二水道及第三水道共同形成所述电动机水流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水道相连通的进水接头,所述第一水道内设有至少两个挡水筋板,所述挡水筋板对水流起阻挡作用,从而使水流均匀地进入第二水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部的第二水道包括若干由散热筋片形成的若干子通道,所述若干子通道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均匀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泵包括泵体、形成于所述泵体内的水泵水流通道及与所述泵体的出水孔连通的出水体,所述出水体上安装有安全阀。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流通道内的液体依次流经电动机水流通道、传动组件水流通道及水泵水流通道;或所述水流通道内的液体分别流经电动机水流通道及传动组件水流通道,汇流后再流入水泵水流通道。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压清洗设备,所述高压清洗设备包括前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泵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泵组件通过设置对密闭部可进行热传递的散热部,从而使密闭部内传动结构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部内的液体流出进行散热,进而达到泵组件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泵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泵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中电动机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3中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进水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出水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传动组件的立体图。图8为图2中传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图7中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泵组件的柱塞处于下死点位置时的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泵组件的柱塞处于上死点位置时的剖视图。图13为图12中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泵组件的出水体堵塞时安全阀的工作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泵组件100包括电动机1、由电动机1驱动的传动组件2、与传动组件2连接的水泵3及水流通道4。水流通道4包括相连通的电动机水流通道、传动组件水流通道及水泵水流通道,电动机水流通道、传动组件水流通道及水泵水流通道依次连通。电动机1可以为直流无刷电机,其包括驱动轴11、电机定转子组件12、套设于电机定转子组件12周侧的主体部13及分设于主体部13两端且与主体部13密封连接的出水端盖14与进水端盖15,主体部13、出水端盖14及进水端盖15均为双层结构并分别形成位于进水端盖15上的第一水道150、位于主体部13上的第二水道130及位于出水端盖14上的第三水道140,第一水道150、第二水道130及第三水道140共同形成电动机水流通道。电机定转子组件12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请参图3至图5所示,主体部13包括环设于电机定转子组件12周侧的第一周壁131、环设于第一周壁131外侧的第二周壁132以及将第一周壁131与第二周壁132之间的第二水道130分隔为若干子通道133的若干散热筋片134。优选地,第一周壁131、第二周壁132及驱动轴11的中心轴线共线。若干子通道133沿主体部13的周向均匀分布。特别地,主体部13的第一周壁131与第二周壁132的两端均设有收容密封圈的密封凹槽135;进水端盖15与主体部13之间、出水端盖14与主体部13之间均设有O型密封圈16。如此设置,进水端盖15、主体部13及出水端盖14装配完成后,电动机1呈密封式结构,提高了电动机1的防水等级。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3所示,进水端盖15包括底板151及自底板151向主体部13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52与第二侧壁153。底板151上设有贯穿底板151供液体流入第二水道130的进水接头154,第一侧壁152与第二侧壁153形成第一水道150,进水接头154与第一水道150相连通。特别地,第一水道150内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第一侧壁152与第二侧壁153的挡水筋板155,且两个挡水筋板155的高度小于第一水道150的高度。优选地,两个挡水筋板155对称设置,以将第一水道150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两个挡水筋板155将第一水道150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一般状况下,水进入后,会直接掉落到底部而被吸走;通过设置挡水筋板155,对水流起阻挡作用,保证进水优先进入第一水道150的上部,再均匀地进入第二水道130中,进而从各个子通道133流过。当然,挡水筋板155并不限于为两个,也可以设置为对称设置的四个,或者更多个。设置多个挡水筋板155,对电动机1进行充分冷却;防止经进水接头154流入的液体直接因重力掉落至第一水道150的底部后经过主体部13底部的子通道133流走,导致电动机1散热不均匀。即,无论经进水接头154流入的液体是有压力水源还是无压力水源,都可以从主体部13的各个子通道133流过,对电动机1进行良好的冷却。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3所示,出水端盖14包括底壁(未标号)及自底壁向主体部13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42与第二侧壁143。底壁上设有贯穿底壁供液体流出第二水道130的出水接头144,第一侧壁142与第二侧壁143形成第三水道140,出水接头144与第三水道140连通。自进水端盖15的进水接头154流入的液体依次流过第一水道150、第二水道130、第三水道140后经出水接头144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水泵及水流通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密闭部、与所述密闭部可进行热传递的散热部及设置在所述密闭部内的传动结构,所述密闭部内注有润滑介质,所述散热部与水流通道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水泵及水流通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密闭部、与所述密闭部可进行热传递的散热部及设置在所述密闭部内的传动结构,所述密闭部内注有润滑介质,所述散热部与水流通道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电动机水流通道、传动组件水流通道及水泵水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及位于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水道,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及水道形成传动组件水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为环形结构,所述水道内设置有若干金属散热筋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包括主体部及分设于所述主体部两端且与所述主体部密封连接的进水端盖与出水端盖,所述进水端盖、主体部及出水端盖均为双层结构并分别形成位于进水端盖上的第一水道、位于主体部上的第二水道及位于出水端盖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