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60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包括灯头、灯壳、收容在所述灯壳中并与所述灯头电连接的电源装置、与所述灯壳固定连接的灯本体,所述灯本体包括固持部、可以相对于所述固持部转动的连接部、设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的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实现灯具发光角度灵活调整,可以满足向下、斜下、左右、前后、斜上、单侧、向上等角度发光需求;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光源方便在不同灯具外壳内使用,以及同种灯具在不同照明实施场景的应用,达到一灯多用的目的,且能够抑制光污染和减少电能源浪费;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源装置、各发光体之间发热源分离,可以提升产品散热性能。

A Multi-angle Light Sourc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电光源为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器件或装置,常见的电光源有球泡、蜡烛灯、玉米灯、灯杯、横插灯、荧光灯等。现有LED电光源类照明灯通常使用E26、E27、E39、E40、B22、G24等传统灯头,通过与安装在灯具外壳内的灯座配合实现电光源的装配和更换。由于灯具外壳的种类很多,对应的灯具发光方式也不一样,包括向下、斜下、左右、前后、斜上、单侧、向上等角度发光。通常灯具为实现这些角度的发光,会选择全角度的电光源来达到照明的目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非照明角度或区域会产生多余的灯光,造成光污染和电能源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角度发光灯,以实现灯具发光角度灵活调整,从而使同一款电光源适用于不同灯具外壳对不同角度发光的需求。对比专利公开一种可改变灯源方向的LED莲花灯(专利号为2017218980605),公开了一种可以可以切换光源方向的灯具方案,其主要通过灯体周围的均匀分布的若干发光模组的旋转来实现发光角度的调整。其发光模组的数量、可调角度范围都限制了该款产品不能兼容很多复杂的灯具外壳,也起不到抑制光污染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实现灯具发光角度灵活调整、且能够抑制光污染和减少电能源浪费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包括灯头、灯壳、与所述灯头电连接的电源装置、与所述灯壳连接的灯本体,所述灯本体包括固持部、可以相对于所述固持部转动的连接部、设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的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灯头和所述灯壳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灯壳进行旋转。进一步的,在所述固持部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给所述发光体提供转动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固持部包括连接端、插接端、连接盖,所述插接端插入所述连接端,所述连接盖固定于插接端并盖合所述连接端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盖中设有拓展控制接口,所述拓展控制接口和所述电源装置电性连接,用于连接灯具外部控制信号、对外供电。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轴套、轴心,所述轴心套装于所述轴套,且所述轴套能够相对于所述轴心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上设有定位孔,所述轴心的末端固定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定位孔中。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中设有能够绕其转动的转动头,所述转动头可以固定在发光体上。进一步的,所述灯壳内设有密封板、第一凸块,所述密封板垂直固定有弹片,所述弹片上凸设有凸条,所述灯头包括第二凸块、设置灯头内部的内齿,所述弹片插入所述灯头并使得所述凸条嵌入所述内齿中;当第二凸块抵触第一凸块时,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灯壳停止转动。可选的,所述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灯头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包括灯头、灯壳、收容在所述灯壳中并与所述灯头电连接的电源装置、与所述灯壳固定连接的灯本体,所述灯本体包括固持部、可以相对于所述固持部转动的连接部、设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的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转动,通过本技术的设计,实现灯具发光角度灵活调整,可以满足向下、斜下、左右、前后、斜上、单侧、向上等角度发光需求;从而使本技术的光电源方便在不同灯具外壳内使用,以及同种灯具在不同照明实施场景的应用,达到一灯多用的目的,且能够抑制光污染和减少电能源浪费;此外,本技术的电源装置、各发光体之间发热源分离,可以提升产品散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0-图17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的实际使用中部分发光角度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图9,本技术提出一种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包括灯头1、灯壳6、与所述灯头1电连接的电源装置8、与所述灯壳6连接的灯本体2,所述灯本体2包括固持部3、可以相对于所述固持部3转动的连接部4、设在所述连接部4的末端的至少一个发光体5,所述发光体5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4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灯头1和所述灯壳6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灯头1相对于所述灯壳6进行旋转。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4设有安装位41,所述安装位41中设有能够绕其转动的转动头50,所述转动头50可以固定在发光体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装置8收容在所述灯壳6中,在别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装置8中设置在灯具内的其他位置或者灯具外部,这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头50包括头部500、中部501,所述安装位41包括收容部410及与收容部410相通的开槽411,所述头部500收容于所述收容部410中且能够在所述收容部410转动,当所述头部500在所述收容部410转动时,所述中部501贯穿所述开槽411并在所述开槽411滑动。所述中部501的末端固定设有安装板502,所述安装板502通过螺丝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发光体5的背后从而使得所述转动头50垂直于所述发光体5的发光面。具体的,以所述转动头50(转轴)作为X轴,则所述发光体5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4转动时,所述发光体5可以实现在X轴上的旋转;以所述连接部4(转轴)作为Y轴,则所述连接部4相对于所述固持部3转动时,所述发光体5可以实现在Y轴上的旋转;以所述灯头1(转轴)作为Z轴,所述灯头1相对于所述灯壳6进行旋转时,所述发光体5可以实现在Z轴上的旋转。X轴、Y轴、Z轴共同组成一个三维坐标系,从而所述发光体5在三维空间上的任意调整位置,即实现了本技术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发光角度灵活调节的目的。当然在这里引入X轴、Y轴、Z轴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发光体5如何调节角度的,在别的实施方式中重新定义X轴、Y轴、Z轴也能实现发光体5具备与本技术相同效果的调节角度方式,这些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体5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4转动的角度、所述连接部4相对于所述固持部3转动的角度、所述灯头1相对于所述灯壳6进行旋转的角度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这里不局限这三者的旋转角度或者转动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4具有两个,分设在所述固持部3的两侧,对应地,所述发光体5也具有两个,两个发光体5分别相对于对应的连接部4的转动互相独立,不会互相影响;两个所述连接部4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头、灯壳、与所述灯头电连接的电源装置、与所述灯壳连接的灯本体,所述灯本体包括固持部、可以相对于所述固持部转动的连接部、设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的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头、灯壳、与所述灯头电连接的电源装置、与所述灯壳连接的灯本体,所述灯本体包括固持部、可以相对于所述固持部转动的连接部、设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的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和所述灯壳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灯壳进行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持部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给所述发光体提供转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包括连接端、插接端、连接盖,所述插接端插入所述连接端,所述连接盖固定于插接端并盖合所述连接端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角度发光的电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盖中设有拓展控制接口,所述拓展控制接口和所述电源装置电性连接,用于连接灯具外部控制信号、对外供电。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庆仇徐仁刘立根陈寿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