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448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包括作业平台本体、若干提升设备和若干尼龙绑带,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通过若干所述尼龙绑带与屋面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需要移动时,通过所述提升设备支撑在所述屋面网架与所述作业平台本体之间,将所述尼龙绑带从所述屋面网架上松开并移动至所需位置处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高空作业平台无法满足工期紧、操作面变化大的异形空间的内装工程的要求的技术问题。

An Air Drift Platfor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空中作业平台在建筑工程高空作业中广泛使用,传统的高空作业平台有各种样式的脚手架、吊篮、悬挑平台等等,由于传统的高空作业平台占用地面空间大,操作面无法灵活变动的局限性,导致它无法满足工期紧、操作面变化大的异形空间的内装工程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的高空作业平台无法满足工期紧、操作面变化大的异形空间的内装工程的要求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本体、若干提升设备和若干尼龙绑带,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通过若干所述尼龙绑带与屋面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需要移动时,通过所述提升设备支撑在所述屋面网架与所述作业平台本体之间,将所述尼龙绑带从所述屋面网架上松开并移动至所需位置处安装。较佳的,所述作业平台本体位于所述屋面网架的下方,所述作业平台本体的两侧对称的设置若干尼龙绑带的固定点,每一所述尼龙绑带的一端固定在一所述固定点上,另一端与所述屋面网架的球形节点可拆卸连接。较佳的,所述作业平台本体处于工作状态时,各个所述固定点位于对应的球形节点的垂直方向上。较佳的,所述提升设备为电动环链葫芦或手动环链葫芦。较佳的,所述提升设备为手动环链葫芦,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需要移动时,将若干所述手动环链葫芦间隔安装在所述作业平台本体的两侧,所述手动环链葫芦的上钩与所述屋面网架连接并可沿着所述屋面网架的杆件移动。较佳的,所述作业平台本体包括一竹木复合模板,所述竹木复合模板的侧面分别间隔固定设置若干竖直设置的方管,所述方管通过横向设置的钢丝绳护栏连接以形成防护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作业平台本体的两侧间隔安装若干手动环链葫芦;在手动环链葫芦拉紧受力后,使所有作业平台上的尼龙绑带均处于自由状态;将屋面网架上的尼龙绑带松开后,并向平台漂移前进方向移动至所需位置处进行绑扎。较佳的,所述屋面网架上的尼龙绑带可分多次移动至所需位置处进行绑扎。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S1、在作业平台本体的两侧间隔安装若干手动环链葫芦;S2、在手动环链葫芦拉紧受力后,使作业平台本体上的所有尼龙绑带均处于自由状态;第二步将屋面网架上的尼龙绑带松开后,并向平台漂移前进方向移动1/3球形节点间杆件长度处进行绑扎;第三步S1、将手动环链葫芦松开,作业平台本体在自重的作用下向漂移前进方向移动;S2、将手动环链葫芦的上钩沿着屋面网架上的杆件移动,手动环链葫芦达到垂直状态时,垂直向上提升作业平台本体,使尼龙绑带处于自由状态;第四步将屋面网架上的尼龙绑带松开后,向平台漂移前进方向再次移动1/3球形节点间杆件长度处进行绑扎;第五步重复第三步;第六步重复第四步;第七步作业平台本体到达所需位置时,将尼龙绑带全部绑扎在屋面网架上对应的球形节点上,使作业平台本体保持水平并且尼龙绑带均受力后,拆除手动环链葫芦。较佳的,所述手动环链葫芦的数量小于尼龙绑带的数量,所述手动环链葫芦间隔设置在一尼龙绑带处,在第一步中,还包括:S3、将屋面网架上的手动环链葫芦处的尼龙绑带拆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作业平台本体通过手动环链葫芦支撑在屋面网架下方得以水平或垂直移动,很好解决了项目在工期紧、造型复杂的环境下,提高内装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各种硬需求,在大型场馆、机场、车站等项目,可以广泛应用。与传统的脚手架施工操作平台相比,本操作平台的先进性在于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可以水平上下移动,操作空间灵活,解决了传统脚手架操作平台施工时存在的不足,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缩短工期,且安全可靠,便于拆卸,使用完后可以随时切割分解,不占用空间,使用成本低。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绑扎固定点的位置分布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的漂移步骤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作业平台本体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作业平台本体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作业平台本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中漂移作业平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请参考图1至图3,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包括作业平台本体1、若干提升设备和若干尼龙绑带4,所述作业平台本体1通过若干所述尼龙绑带4与屋面网架2可拆卸连接;所述作业平台本体1需要移动时,通过所述提升设备支撑在所述屋面网架2与所述作业平台本体1之间,将所述尼龙绑带4从所述屋面网架2上松开并移动至所需位置处安装。本专利技术对提升设备不做限制,只要能实现支撑在屋面网架2与所述作业平台本体1之间即可。如电动环链葫芦或手动环链葫芦,本实施例以手动环链葫芦为例加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作业平台本体1需要移动时,将若干所述手动环链葫芦3间隔安装在所述作业平台本体1的两侧,所述手动环链葫芦3的上钩与所述屋面网架2连接并可沿着所述屋面网架2的杆件21移动。手动环链葫芦3的上钩和下钩可分别直接与屋面网架2的杆件21和作业平台本体1相连,也可以通过绳索分别间接与屋面网架2的杆件21和作业平台本体1相连,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作业平台本体1位于所述屋面网架2的下方,所述作业平台本体1的两侧对称的设置若干固定点,每一所述尼龙绑带4的一端固定在一所述固定点上,另一端与所述屋面网架2的球形节点21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对作业平台本体1上的固定点的个数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以八个固定点为例加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作业平台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四个固定点,两侧的固定点对称设置,给这八个固定点依次命名为:作业平台本体1一侧的四个固定点从头到尾依次命名为固定点一11、固定点二12、固定点三13、固定点四14;另一侧的四个固定点从头到尾依次命名为固定点五15、固定点六16、固定点七17、固定点八18,固定点一11和固定点五15对称设置,固定点二12和固定点六16对称设置,固定点三13和固定点七17对称设置,固定点四14和固定点八18对称设置。作业平台本体1处于固定位置工作状态时,采用八根高强尼龙绑带4固定于屋面网架2的球形节点21上,作业平台本体1上的高强尼龙绑带4绑扎固定点位置依据球形节点21位置垂直方向(竖直方向)一一对应,即各个所述固定点位于对应的球形节点21的垂直方向上。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点分别安装一所述手动环链葫芦3,本专利技术对每间隔几个固定点设置一个手动环链葫芦3不做限定,可根据作业平台本体1的长度以及固定点的个数进行选择,作业平台本体1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本体、若干提升设备和若干尼龙绑带,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通过若干所述尼龙绑带与屋面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需要移动时,通过所述提升设备支撑在所述屋面网架与所述作业平台本体之间,将所述尼龙绑带从所述屋面网架上松开并移动至所需位置处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本体、若干提升设备和若干尼龙绑带,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通过若干所述尼龙绑带与屋面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需要移动时,通过所述提升设备支撑在所述屋面网架与所述作业平台本体之间,将所述尼龙绑带从所述屋面网架上松开并移动至所需位置处安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本体位于所述屋面网架的下方,所述作业平台本体的两侧对称的设置若干尼龙绑带的固定点,每一所述尼龙绑带的一端固定在一所述固定点上,另一端与所述屋面网架的球形节点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本体处于工作状态时,各个所述固定点位于对应的球形节点的垂直方向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设备为电动环链葫芦或手动环链葫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设备为手动环链葫芦,所述作业平台本体需要移动时,将若干所述手动环链葫芦间隔安装在所述作业平台本体的两侧,所述手动环链葫芦的上钩与所述屋面网架连接并可沿着所述屋面网架的杆件移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本体包括一竹木复合模板,所述竹木复合模板的侧面分别间隔固定设置若干竖直设置的方管,所述方管通过横向设置的钢丝绳护栏连接以形成防护栏。7.一种空中漂移作业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本体的两侧间隔安装若干手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杨历吴丽婷谢作凡童付生郭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