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47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它包括螺杆、上紧固螺母和下紧固螺母,所述上紧固螺母和下紧固螺母相向设置的一面为受力面,在上紧固螺母和下紧固螺母之间设有一套在螺杆上并与上紧固螺母的受力面相啮合的上垫片和套在螺杆上并与下紧固螺母的受力面相啮合的下垫片,在上垫片靠近下垫片的一面、下垫片靠近上垫片的一面分别设有一个防松套筒和连接筒;在防松套筒和连接筒相邻的一端、防松套筒和连接筒上分别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接口和插口,每两个相邻的插接口之间和插口之间分别形成一个与插口相配节的弧形插接块和一个与插接口相配合的弧形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到的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防振和防松效果更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ouble nut anti-vibration and anti-loosening bol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件,具体涉及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
技术介绍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械
里的一种非常常见的联接方式,在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生产设备制造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受到高强度冲击载荷、高强度交变载荷以及温度剧烈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螺栓螺母联接会产生自松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紧固件的防松一般都是摩擦防松和涨力防松,长时间使用后紧固件的防松性能大打折扣,造成所组装的物品设备易散架产生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5月11日公布了,公布号为207349247的一种抗振防松螺栓螺母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和防松垫,螺栓头受力面、螺母受力面和防松垫至少一个受力面上均设有径向分布的凹槽,所述防松垫的径向分布的凹槽与所述螺栓或螺母的径向分布的凹槽的个数相等且使用时径向分布的凹槽间相互咬合。上述螺栓螺母紧固件通过在螺母和防松垫上设置径向分布的凹槽,使螺母受力面与防松垫通过径向分布的凹槽啮合的方式进一步紧固,进行防松,同时,在螺栓头受力面上也设置径向分布的凹槽,使螺栓头与防松垫片之间也通过径向分布的凹槽相啮合来进行固定。上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紧固件的防振防松效果,但防松垫与螺杆之间、防松垫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间隙,其防振防松效果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防振和防松效果更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它包括螺杆和间隔套在螺杆上并与螺杆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上紧固螺母和下紧固螺母,所述上紧固螺母和下紧固螺母相向设置的一面为受力面,其特征在于,在上紧固螺母和下紧固螺母之间还设有一个套在螺杆上并与上紧固螺母的受力面相啮合的上垫片和一个套在螺杆上并与下紧固螺母的受力面相啮合的下垫片,在上垫片靠近下垫片的一面、下垫片靠近上垫片的一面分别设有一个防松套筒和一个连接筒;在防松套筒和连接筒相邻的一端、防松套筒和连接筒上分别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接口和插口,每两个相邻的插接口之间形成一个与插口相配节的弧形插接块,每两个相邻的插口之间形成一个与插接口相配合的弧形卡块。这样,通过将上垫片和下垫片的防松套筒和连接筒相互插接,并将上垫片与上紧固螺母的受力面啮合,下垫片与下紧固螺母的受力面相啮合,这样,在受到振动时,不但有上垫片和下垫片与紧固螺母通过啮合的方式将上紧固螺母和下紧固螺母紧固在一起,而且上垫片和下垫片之间由于相互插接,进而进一步通过垫片之间的锁紧来防止紧固螺母之间出现松动,使得本申请的防松螺栓组件即使在高强振动下也不会出现松动。进一步的,在上紧固螺母和下紧固螺母的受力面上均设有多个径向分布的凹槽,在上垫片靠近上紧固螺母的一面、下垫片靠近下紧固螺母的一面均设有多个与凹槽相啮合的齿槽。这样,上垫片和上紧固螺母之间以及下垫片和下紧固螺母之间均通过径向分布的凹槽和齿槽之间的啮合来进行咬合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十分稳固,不易出现松动,且采用齿槽的方式固定的面积大,最大限度的增加螺栓组件中各部件之间的紧固力。进一步的,所述防松套筒和连接筒分别与上垫片和下垫片同轴心。这样,可确保螺杆、上垫片和下垫片同轴。进一步的,防松套筒和连接筒上的插接口均设有三个,且三个插接口沿防松套筒和连接筒周向均匀分布,防松套筒上的插接口的纵向高度与连接筒上插接口的纵向高度一致。这样,可确保每个插接处所受外力相等,等于三个插接口呈三角形分布,极为稳固。进一步的,防松套筒和连接筒的插接口的纵向高度至少为防松套筒、连接筒纵向高度的二分之一。这样,能够有效保证防松套筒和连接筒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每个弧形插接块和弧形卡块的左右两侧均为斜面。这样,弧形插接块和弧形卡块左右两侧为斜面后,插接后连接面积增大,且连接处不会出现缝隙,连接更为紧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得到的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具有如下优点:1、螺杆不仅仅与上紧固螺母和下紧固螺母通过螺纹相连接,且上垫片与上紧固螺母的受力面啮合,下垫片与下紧固螺母的受力面相啮合,同时,上垫片和下垫片的防松套筒和连接筒相互插接,进而使得紧固件具有多重紧固防松措施,能够承受更大的振动,紧固效果更好。2、螺杆、上紧固螺母、上垫片、下垫片和下紧固螺母之间的连接紧凑,结构简单,可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上紧固螺母、上垫片、下垫片和下紧固螺母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下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螺杆1、螺纹11、上紧固螺母2、上垫片3、防松套筒31、插接口32、弧形插接块33、下垫片4、连接筒41、插口42、弧形卡块43、下紧固螺母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包括带有螺纹11的螺杆1和间隔套在螺杆1上并与螺杆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所述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相向设置的一面为受力面,在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的受力面上均设有多个径向分布的凹槽;在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之间还设有一个套在螺杆1上的上垫片3和下垫片4,在上垫片3靠近上紧固螺母2的一面、下垫片4靠近下紧固螺母5的一面均设有多个与凹槽相啮合的齿槽,在上垫片3靠近下垫片4的一面、下垫片4靠近上垫片3的一面分别设有一个防松套筒31和一个连接筒41;在防松套筒31和连接筒41相邻的一端、防松套筒31和连接筒41上分别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接口32和插口42,每两个相邻的插接口32之间形成一个与插口42相配节的弧形插接块33,每两个相邻的插口42之间形成一个与插接口32相配合的弧形卡块43。在将上紧固螺母2套在螺杆1上并紧固后,当构件受到强荷载或较大振幅振动时,上紧固螺母2势必会变的松弛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由于上垫片3与上紧固螺母2相互啮合,在上紧固螺母2逆时针旋转时,势必会带动上垫片3随之一起逆时针旋转。同时,因上垫片3与下垫片4相互插接,在上垫片3逆时针旋转时势必会带动下垫片4随之逆时针旋转,而下垫片4与下紧固螺母2之间通过齿相互啮合,此时螺杆1会逆时针旋转,但因上紧固螺母2已紧固,在强大内力作用下,螺杆1会因为摩擦力的作用下而固定不动,从而阻止上紧固螺母2的逆时针转动,保证防松效果,若摩擦力较小而导致螺杆1出现逆时针旋转,此时因紧固螺母2与螺杆1的旋转同步,保持相对锁死的状态,也能达到防松的目的。如图1、图2所示,上述防松套筒32和连接筒42分别与上垫片3和下垫片4同轴心。插接口33和插口43均设有三个,且插接口33和插口43分别沿防松套筒32和连接筒42周向均匀分布,插接口33和插口43的纵向高度一致。为了确保上垫片3和下垫片4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所述插接口33和插口43的纵向高度至少为防松套筒32和连接筒42纵向高度的二分之一。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口33的纵向高度为防松套筒32的三分之二。另外,为了增大防松套筒32和连接筒42之间的连接强度,每个弧形插接块33和弧形卡块43的左右两侧均为斜面。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它包括螺杆(1)和间隔套在螺杆(1)上并与螺杆(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所述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相向设置的一面为受力面,其特征在于,在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之间还设有一个套在螺杆(1)上并与上紧固螺母(2)的受力面相啮合的上垫片(3)和一个套在螺杆(1)上并与下紧固螺母(5)的受力面相啮合的下垫片(4),在上垫片(3)靠近下垫片(4)的一面、下垫片(4)靠近上垫片(3)的一面分别设有一个防松套筒(31)和一个连接筒(41);在防松套筒(31)和连接筒(41)相邻的一端、防松套筒(31)和连接筒(41)上分别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接口(32)和插口(42),每两个相邻的插接口(32)之间形成一个与插口(42)相配节的弧形插接块(33),每两个相邻的插口(42)之间形成一个与插接口(32)相配合的弧形卡块(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母抗振防松螺栓组件,它包括螺杆(1)和间隔套在螺杆(1)上并与螺杆(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所述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相向设置的一面为受力面,其特征在于,在上紧固螺母(2)和下紧固螺母(5)之间还设有一个套在螺杆(1)上并与上紧固螺母(2)的受力面相啮合的上垫片(3)和一个套在螺杆(1)上并与下紧固螺母(5)的受力面相啮合的下垫片(4),在上垫片(3)靠近下垫片(4)的一面、下垫片(4)靠近上垫片(3)的一面分别设有一个防松套筒(31)和一个连接筒(41);在防松套筒(31)和连接筒(41)相邻的一端、防松套筒(31)和连接筒(41)上分别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接口(32)和插口(42),每两个相邻的插接口(32)之间形成一个与插口(42)相配节的弧形插接块(33),每两个相邻的插口(42)之间形成一个与插接口(32)相配合的弧形卡块(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母抗振防松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军刘辉朱洪兴张渝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