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及其建造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444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包括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雨水收集管道以及排水管道,所述雨水收集管道的入口处位于道路的雨水井的一侧,雨水收集管道的出口连接至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的上部,所述排水管道的前端连接有排污泵,末端与市政排水系统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是针对公共空间狭窄的城市建成区,可以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地下蓄水系统的建造成本,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和影响。

Sponge City Water Storage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及其建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及其建造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城市普遍缺少超过排水管渠的地表径流疏导和滞蓄设施,传统的雨洪调蓄设施也能力有限,而城市开发建设又增加了地表径流,所以建设超标准雨洪疏导滞蓄设施(大调蓄设)是非常必要的。现有技术中,海绵城市建造过程中主要采用大型挖掘机挖掘的方式,一般周围没有建筑物,否则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的建筑物产生影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此,亟待开发出一种能够在狭小空间建造海绵城市排水系统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及其建造工艺。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雨水收集管道以及排水管道,所述雨水收集管道的入口处位于道路的雨水井的一侧,雨水收集管道的出口连接至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的上部,所述排水管道的前端连接有排污泵,末端与市政排水系统连接。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由相互搭接在一起的若干节构成,在最底部一节的底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基础底板。优选地,所述基础底板的底部周围设有刃脚。优选地,最上部一节的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顶部设有检修井下盖,检修井下盖的上方设有检修井外井套管,检修井外井套管上部盖有检修井上盖,检修井上盖铺有草坪。优选地,所述排水管道上连接有灌溉管路,所述灌溉管路上以及排水管道上分别设有阀门。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的顶部设有用于监测水位的激光位移传感器。优选地,所雨水收集管道上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位于市政便道的一侧下方,沉淀池的上部设有沉淀池井盖。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位于绿地下部。一种海绵城市储水系统的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预制的带刃脚基础底板放入已将杂填土清除的坑内,基础底板上带有掏泥孔,将高压旋转喷头深入掏泥孔内并进行环周喷射以切割周围土体,然后将各掏泥孔泥浆排出;步骤二、在基础底板上依次扣上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随着步骤一的进行,基础底板连同上部的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向地下沉降;步骤三、根据所需设置下沉的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数量;步骤四、下沉完毕后,封死陶泥孔;步骤五、在雨水井的一侧埋入雨水收集管道;步骤六、在基础底板底部放入排污泵,并将排水管道与排污泵连接后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优选地,还包括步骤七、在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最上部放置检修井外井套,将检修井下盖盖在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最上部,检修井外井套上部盖上检修井上盖,最后将草坪铺在检修井上盖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特别是针对公共空间狭窄的城市建成区,可以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地下蓄水系统的建造成本,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和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基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一种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包括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1、雨水收集管道2以及排水管道3,所述雨水收集管道的入口处位于道路的雨水井4的一侧,雨水收集管道的出口连接至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的上部,所述排水管道的前端连接有排污泵5,末端与市政排水系统6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由相互搭接在一起的若干节构成,在最底部一节的底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基础底板7。所述基础底板的底部周围设有刃脚8。利用刃脚对泥土的切割力使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整体下沉到地面以下。最上部一节的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顶部设有检修井下盖9,检修井下盖的上方设有检修井外井套管10,检修井外井套管上部盖有检修井上盖11,检修井上盖铺有草坪12。为保证储水装置的正常安全使用,可在储水装置上封盖中间位置预留检修孔,因考虑储水装置顶部位置处于地表下0.5m至1m处,检修井分上盖与下盖,下盖与储水装置顶部相齐,上盖顶部与地表相齐,在储水装置上封盖预留孔的外侧安装检修井外井套管,确保提升检修井上盖时周边土质不坍塌,检修时需用专用工具、设备才能将检修井打开,确保安全,上检修井表面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成绿地,也可铺设瓷砖等。与周边环境相匹配。为了能够对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内的水进行利用,所述排水管道上连接有灌溉管路13,所述灌溉管路上以及排水管道上分别设有阀门14。当需要对市政绿化进行灌溉时,可以将内部的雨水抽出进行灌溉。采用我公司自主专利技术的自动观测系统进行实施,如图3所示,所述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的顶部设有用于监测水位的激光位移传感器15。在储水装置顶部装有激光位移传感器,该装置可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在市政排水系统内部装有管道水位位移传感器,上述两个传感器相连,管道位移传感器将排水系统内状况数据随时传入激光位移传感器系统,该系统将自动识别储水装置内水位及市政排水系统的内部情况,自动排水,做到智能化,通过网络可进行控制。所雨水收集管道上设有沉淀池16,所述沉淀池位于市政便道的一侧下方,沉淀池的上部设有沉淀池井盖1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位于绿地下部。也就是说将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下沉到城市绿地的下部。施工不会占用特别大的空间,也不会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一种海绵城市储水系统的建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预制的带刃脚基础底板放入已将杂填土清除的坑内,基础底板上带有掏泥孔,将高压旋转喷头深入掏泥孔内并进行环周喷射以切割周围土体,然后将各掏泥孔泥浆排出;(坑直径为2800mm、深度约1000mm)底板沉至预定标高,基础底板、下水管与下水管连接方法依照现行市政相关规范进行。根据天津的地质条件,结合构建自重,在无需考虑上浮的前提下,在天津市区可下沉外径为3560mm内径3000mm高度为2500mm的管径3节,储水量约为53立方米。基础底板为“锅底”状,排水泵设在“锅底”底部,可随时将水、泥、沙排除,基本做到免维护。施工工艺及过程均采用“装配式”。步骤二、在基础底板上依次扣上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随着步骤一的进行,基础底板连同上部的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向地下沉降;步骤三、根据所需设置下沉的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数量;步骤四、下沉完毕后,封死陶泥孔;步骤五、在雨水井的一侧埋入雨水收集管道;步骤六、在基础底板底部放入排污泵,并将排水管道与排污泵连接后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还包括步骤七、在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最上部放置检修井外井套,将检修井下盖盖在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最上部,检修井外井套上部盖上检修井上盖,最后将草坪铺在检修井上盖上。本工艺能够取消基坑支护和止水围幕,整体施工占地面积小,所以对周边场地和邻近建筑物影响小,施工更加安全;该工艺相对于常规沉井施工技术而言,能够有效避免常规沉井施工中的倾斜、突沉等问题,并且对周边场地的影响更小。“海绵城市水处理系统”通过在路面和路面的两侧长度方向铺设过滤渗水孔,并将渗水孔与埋在路面侧部的地下水箱连通,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存储和再利用。可以在城市新区和建成区的公共绿地、道路等地点安全、经济、高效的建设海绵城市地下蓄水设施,完善新、旧城区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解决城市内涝、水体环境恶化等城市顽疾,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体验,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雨水收集管道以及排水管道,所述雨水收集管道的入口处位于道路的雨水井的一侧,雨水收集管道的出口连接至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的上部,所述排水管道的前端连接有排污泵,末端与市政排水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雨水收集管道以及排水管道,所述雨水收集管道的入口处位于道路的雨水井的一侧,雨水收集管道的出口连接至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的上部,所述排水管道的前端连接有排污泵,末端与市政排水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由相互搭接在一起的若干节构成,在最底部一节的底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基础底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的底部周围设有刃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上部一节的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顶部设有检修井下盖,检修井下盖的上方设有检修井外井套管,检修井外井套管上部盖有检修井上盖,检修井上盖铺有草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上连接有灌溉管路,所述灌溉管路上以及排水管道上分别设有阀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下水管道的顶部设有用于监测水位的激光位移传感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岩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