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403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涉及物料清洁设备或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车架,还包括:提升臂,提升臂旋转设置在车架上;摆动座,摆动座旋转设置在车架上;提升油缸,提升油缸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摆动座上、另一端旋转设置在提升臂上;吸口,用于吸收灰尘;至少两个拉杆,拉杆的一端成排旋转设置在提升臂上、另一端与吸口球铰接;提拉油缸,提拉油缸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提升臂上、另一端通过拉索与吸口旋转连接;以及脚轮,脚轮设置在吸口上,脚轮和车架位于吸口的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拉杆、拉索和脚轮结构,可以实现吸口的全浮动,对于地面的波浪起伏,倾斜,单点凸起、凹陷,都能保证吸口的近乎完全贴合地面,避免遗漏,提高工作效率。

A Fully Floating Su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清洁设备或装置
,特别是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
技术介绍
清洁设备在清洁地面或路面的过程中采用吸口等工作装置贴近地面的机构来实现与地面的“贴合”以达到仿形的目的以求尽量清洁干净,避免遗漏。针对上述问题,有如下方法:其一,采用固定式吸口结构,其缺点是与轮胎接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变,遇到地面起伏或凸起、凹陷路面工况,影响清洁效果及通过性;其二,采用铰接式半浮动吸口加四脚轮结构,利用推/拉倾斜杆销轴形式铰接在车架或工作装置上,其缺点是吸口或清洁盘只能前后方向上下被动避障,不能左右被动避障或左右方向上下被动避障;其三,采用悬吊式半浮动吸口或清洁盘加四脚轮结构,利用绳索或球铰接连杆连接在车架或工作装置上,提拉机构也使用柔性连接,使吸口或清洁盘半浮动实现被动避障。其缺点是当遇到地面单点式凸起时不能实现单脚轮上下避障功能,而使吸口单侧两脚轮同时离地,影响吸取或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物料在吸取或清理过程中由于工作装置是平面结构,与起伏地面贴合性不好就会造成漏料或遗漏清洁区域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包括车架,还包括:提升臂,所述提升臂旋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摆动座,所述摆动座旋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提升油缸,所述提升油缸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摆动座上、另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提升臂上;吸口,用于吸收灰尘;至少两个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成排旋转设置在所述提升臂上、另一端与所述吸口球铰接;提拉油缸,所述提拉油缸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提升臂上、另一端通过拉索与所述吸口旋转连接;以及脚轮,所述脚轮设置在所述吸口上,所述脚轮和车架位于吸口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上设有轮胎。进一步的,至少一对设置在吸口相对一侧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提升臂上、另一端设置在吸口上。进一步的,所述拉索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提拉油缸上、另一端旋转设置在吸口上,所述拉索缠绕在一对垂直设置的线轮槽上,所述线轮槽固定设置在提升臂上。进一步的,所述脚轮包括脚轮A、脚轮B和脚轮C,所述脚轮A和脚轮B设置在吸口的前端,所述脚轮C设置在吸口后端,脚轮A、脚轮B和脚轮C呈等腰三角形布置。当遇到不平整的地面时,在三个脚轮的带动下,实现地面的仿形全浮动前进。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臂通过销轴A旋转设置在车架上,进一步的,所述摆动座通过销轴B旋转设置在车架上。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油缸通过销轴C旋转设置在摆动座上、另一端通过销轴D旋转设置在提升臂上。进一步的,所述拉杆通过销轴E旋转设置在提升臂上、另一端与吸口球铰接。进一步的,所述提拉油缸通过销轴F旋转设置在提升臂上、另一端与吸口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拉杆、拉索和脚轮结构,可以实现吸口的全浮动,对于地面的波浪起伏,倾斜,单点凸起、凹陷,都能保证吸口的近乎完全贴合地面,避免遗漏,提高工作效率。脚轮为万向轮设计,可以根据车辆转弯程度自动调整脚轮与前进方向的角度,最大程度减小脚轮的磨损;提拉油缸可以通过拉索将吸口提起一定高度,用于避让高度较高的障碍物,如果障碍物还是无法越过,可以通过提升油缸将提升臂提起进一步抬高吸口来避让。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全浮动吸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以上各图中,1、车架;2、提升臂;3、摆动座;4、提升油缸;5、吸口;6、拉杆;7、提拉油缸;81、脚轮A;82、脚轮B;83、脚轮C;9、轮胎;10、拉索;11、线轮槽;12、销轴A;13、销轴B;14、销轴C;15、销轴D;1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车架1,提升臂2,摆动座3,提升油缸4,吸口5,至少两个拉杆6,提拉油缸7和脚轮。提升臂2通过销轴A12旋转设置在车架1上,车架1上设有轮胎9。摆动座3通过销轴B13旋转设置在车架1上。提升油缸4通过销轴C14旋转设置在摆动座3上,提升油缸4另一端通过销轴D15旋转设置在提升臂2上。当提升臂2在车架1上摆动时,提升油缸4也会不停的摆动,摆动座3起到了调节提升油缸4位置的作用。另外,也可通过控制提升油缸4的伸缩长度来调整提升臂2的摆动位置。拉杆6的一端成排通过销轴E16旋转设置在提升臂2上,拉杆6的另一端与吸口5球铰接。这里,由于拉杆6与吸口5均球铰接且成排设置,故吸口5在拉杆6的作用下,只限制一个水平旋转自由度和一个前后移动自由度。提拉油缸7的一端通过销轴F旋转设置在提升臂2上,提拉油缸7的另一端通过拉索10与吸口5旋转连接。通过提拉油缸7可以控制吸口的高低位置,以使吸口5用于吸收灰尘。三个脚轮设置在吸口5上。其中,所述脚轮包括脚轮A81、脚轮B82和脚轮C83,所述脚轮A81和脚轮B82设置在吸口5的前端,所述脚轮C83设置在吸口5后端,脚轮A81、脚轮B82和脚轮C83呈等腰三角形布置,脚轮与地面接触,当遇到不平整的地面时,在脚轮的带动下,吸口5会上下、左右、前后跳动,进而实现地面的仿形全浮动前进,保持吸口5的吸嘴与不平整地面之间的间隙,使吸取效果更好。在上述基础上,还设计了弹簧16,该弹簧16设置在吸口5的相对一侧,弹簧16的一端设置在提升臂2上,弹簧16的另一端设置在吸口5上。两侧的弹簧16可以在车架1转弯的过程中提供额外保持吸口5回中位的侧向力及竖直向上力,减轻脚轮与地面的接地压力及被拖拽力,减少脚轮的磨损,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提拉油缸7通过拉索10与吸口5旋转连接,通过拉索10的作用,来控制吸口5的上下。本申请中,如图2所示,拉索1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提拉油缸7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吸口5上,拉索10缠绕在一对垂直设置的线轮槽11上,线轮槽11固定设置在提升臂2上。通过垂直设置的线轮槽11,可以使拉力调整方向,利于布置提拉油缸7。提升臂2受提升油缸4控制可绕销轴D15旋转,吸口5通过拉杆6与提升臂2连接,同时受拉索10牵引,由于与吸口5连接的提拉点都是球铰接或类球铰接,加上3个脚轮,可以实现地面的仿形全浮动前进,保持吸口5的吸嘴与不平整地面之间的间隙,使吸取效果更好。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且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因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臂(2),所述提升臂(2)旋转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摆动座(3),所述摆动座(3)旋转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提升油缸(4),所述提升油缸(4)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摆动座(3)上、另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提升臂(2)上;吸口(5),用于吸收灰尘;至少两个拉杆(6),所述拉杆(6)的一端成排旋转设置在所述提升臂(2)上、另一端与所述吸口(5)球铰接;提拉油缸(7),所述提拉油缸(7)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提升臂(2)上、另一端通过拉索(10)与所述吸口(5)旋转连接;以及脚轮,所述脚轮设置在所述吸口(5)上,所述脚轮和车架(1)位于吸口(5)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臂(2),所述提升臂(2)旋转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摆动座(3),所述摆动座(3)旋转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提升油缸(4),所述提升油缸(4)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摆动座(3)上、另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提升臂(2)上;吸口(5),用于吸收灰尘;至少两个拉杆(6),所述拉杆(6)的一端成排旋转设置在所述提升臂(2)上、另一端与所述吸口(5)球铰接;提拉油缸(7),所述提拉油缸(7)的一端旋转设置在所述提升臂(2)上、另一端通过拉索(10)与所述吸口(5)旋转连接;以及脚轮,所述脚轮设置在所述吸口(5)上,所述脚轮和车架(1)位于吸口(5)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有轮胎(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设置在吸口(5)相对一侧的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一端设置在提升臂(2)上、另一端设置在吸口(5)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浮动吸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1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提拉油缸(7)上、另一端旋转设置在吸口(5)上,所述拉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鸿赵新伟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同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