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39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丝结构,用以锁固二个物体,其包括有螺丝件及套设于螺丝件外周缘的转动件,螺丝件具有一可供工具结合施力转动的第一施力部,而转动件则具有一可供使用者直接握持施力转动的第二施力部,通过提供两种施力方式来转动此螺丝结构,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螺丝结构,应用于固定或紧系二个物体,特别是指通过旋转的方式来结合二物体。
技术介绍
螺丝工业虽不是尖端科技工业,但其产品是机械、土木、建筑、电子、汽车、电机等涵盖所有产业不可或缺的基本零件,因此,工业化程度愈高的国家对于螺丝类产品的需求量也愈大。一般螺丝的用途,是帮助使用者通过螺丝的锁合,而轻易地将两个物体锁在一起,例如电脑机壳中的电源供应器即是通过螺丝而将其锁固于电脑机壳之上、组合式家俱中亦是通过螺丝而将各个组件组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可组合及可拆卸的家俱;而当使用者欲使组合在一起的这两个物体分离时,可利用一些辅助的工具,例如螺丝起子、六角板手等,将锁固于这两个物体的螺丝松脱,即可将其分离。由于螺丝的应用非常方便,因此其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中,而且由于科技的进步,已使得螺丝可进行大量的制造,其制造的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也提升了螺丝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请参考图1所示为一般螺丝的立体图,螺丝10包含有一个直径较大的螺帽11,及由螺帽11延伸出具有螺纹的螺杆12。在螺帽11的中央具有一个凹槽111,此凹槽111设置的目的是用以供使用者将工具插入于此凹槽111中,以旋入或旋出欲结合或分离的物体。而此凹槽111可为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一字形、三角形、矩形、六角形…等,当使用者在操作时,便是通过一个相对应于此凹槽111形状的螺丝起子转动此螺丝10,而达到旋紧或是松脱的目的;然而,使用者并无法直接徒手拆装,而当欲将螺丝锁入于一个螺丝起子无法进入的螺丝孔中,或是欲将螺丝由一个螺丝起子无法进入的螺丝孔中松脱时,皆会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困扰。因此,有人研发出目前一般常见的蝴蝶螺丝,让使用者可直接以手施力转动蝴蝶螺丝,以固定或紧系二个物体。然而,蝴蝶螺丝仅提供使用者以手直接施力的方式来转动螺丝,使用者无法以其它手工具,例如电动螺丝起子、套筒板手等,来转动螺丝,因此,锁固物体的强度较低,无法提供较牢固的锁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传统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丝结构,用以锁固两个物体,该种螺丝结构锁合牢固,且可进行徒手操作。本技术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手段为该螺丝结构包括一螺帽,具有一可供工具结合施力的第一施力部;一螺杆,连接于该螺帽,该螺杆具有一螺纹,以结合于该物体;还包括有转动部,连接于该螺杆的外周缘,其具有一可供使用者直接握持施力的第二施力部。本技术所采用的第二技术手段为该螺丝结构包括一螺帽,具有一可供工具结合施力的第一施力部;一螺杆,连接于该螺帽,而该螺杆具有一螺纹,以结合于该物体;还包括有一转动部,连接于该螺帽的外周缘,其具有一可供使用者直接握持施力的第二施力部。本技术所采用的第三技术手段为该螺丝结构包括一螺丝件,其设有一螺帽及由该螺帽所延伸出的具有螺纹的一螺杆,该螺帽具有一可供工具结合施力的第一施力部,还包括有一转动件,套设于该螺丝件的外围且具有一可供使用者直接握持施力的第二施力部,其具有一第一孔洞及与该第一孔洞相连接的一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的形状相对应于该螺帽的形状,而该第二孔洞的形状相对应于该螺杆的形状,且该第一孔洞及该第二孔洞的尺寸分别略小于该螺帽及该螺杆的尺寸。螺丝件具有可供工具结合之第一施力部,让使用者可以电动螺丝起子或是套筒板手等手工具旋转此螺丝结构;而第二施力部,让使用者可通过施力于该第二施力部而转动整个螺丝结构。本技术所揭露的螺丝结构不仅可提供使用者以一般的电动螺丝起子、套筒板手等工具转动此螺丝结构之外,还可让使用者直接以手施力于转动部而转动整个螺丝结构。因此,使用者可先用手直接施力于螺丝结构的第二施力部上,将此螺丝结构的螺杆旋入物体中相对应的螺纹内,再利用手工具结合于第一施力部上转动整个螺丝结构,以增加二个物体结合的强度,可有效地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最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螺丝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传统螺丝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上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图5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螺丝件及转动件未结合前的立体图; 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螺丝件及转动件结合后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螺丝件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转动件的剖面图;及图10a-10c为螺丝件及转动件结合的动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上视图及剖面图,此螺丝结构是用以锁固二个物体,而主要是由螺帽13、螺杆14及转动部15三个部份所组成。螺杆14是连接于螺帽13的下方,而转动部15则是连接于螺杆14上邻近于螺帽13之处。螺帽13中间具有可供工具结合施力的第一施力部131,本实施例中第一施力部131为一凹槽,当使用者欲转动此螺丝结构时,可利用配合螺帽13中第一施力部131形状的工具,例如螺丝起子,而转动此螺丝结构,或是可利用六角板手之类的工具,套设于螺帽13的外周缘,亦可带动整个螺丝结构的旋转。最后,如果当此螺丝所在的位置皆不适合利用这两种工具进行螺丝的松脱或是旋紧的动作时,使用者亦可直接用手施力于与螺杆14相连接的转动部15,旋转此转动部15而带动整个螺丝结构的转动,以将螺丝结构旋入于物体中,或是将其由物体中松脱。此螺帽13的中间具有一个第一施力部131,由图中可知此第一施力部131是为一个十字形的凹槽,可供使用者将手工具插入于凹槽中,以旋入或旋出欲结合或分离的物体的螺丝孔中。而此第一施力部131可为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凹槽,例如一字形、十字形、矩形、六角形等,当使用者在操作时,便是通过一个相对应于此凹槽形状的电动螺丝起子或是六角板手等手工具来转动此螺丝结构,而将其旋入或旋出于物体中,以达到锁固物体或是分离物体的目的。而此螺帽13外周缘的形状可为六角形或是矩形等形状,当使用者周边没有螺丝起子或是六角板手等工具时,亦可使用套筒板手套设于螺帽13的外周缘,而转动整个螺丝结构。在螺杆14邻近于螺帽13之处延伸出一个转动部15,此转动部15具有一可供使用者直接握持施力的第二施力部151,让使用者可通过施力旋转此第二施力部151而转动整个螺丝结构,而将其旋入或旋出于物体中,以达到锁固物体或是分离物体的目的。而使用者在实际操作时,可先将整个螺丝结构插置入具有对应的内螺纹的螺丝孔中,再直接用手施力旋转此第二施力部151将螺丝结构旋入螺丝孔中,以达到初步定位,再利用一些工具施力于第一施力部131,以进一步增强二个欲结合物体间的结合力。接着,请参考图4及图5所示,分别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及剖面图,此螺丝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揭露的螺丝结构雷同,一样是由螺帽16、螺杆17及转动部18三个主要的部份所组成,螺杆17连接于螺帽16的下方,而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转动部18是连接于螺帽16的下缘处。当使用者欲转动此螺丝结构时,可利用配合螺帽16中第一施力部161形状的手工具而转动此螺丝结构,或是利用六角板手之类的工具套设于螺帽16的外周缘,而带动整个螺丝结构的旋转。最后,如果当此螺丝所在的位置皆不适合利用这两种手工具进行螺丝的松脱或是旋紧的动作时,使用者亦可直接用手施力于与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丝结构,应用于二物体的结合,其包括一螺帽,具有一可供工具结合施力的第一施力部;一螺杆,连接于该螺帽,该螺杆具有一螺纹,以结合于该物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转动部,连接于该螺杆的外周缘,其具有一可供使用者直接握持施力的第二施力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博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