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30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包括支腿和支撑架,支撑架具有支撑钢筋的凹槽,支腿与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支腿固定对称设于支撑架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钢筋支架采用现场施工剩余的钢筋加工成型,对于不同板厚可进行大小尺寸的调节,可以根据现场结构尺寸和使用部位的不同进行钢筋支架的开口角度和支腿长度,使得该钢筋支架使用范围广;该钢筋支架具有对安装节点部位的板负筋和分布筋锁定功能。

A Reinforcement Bracket for the Support of Cast-in-situ Concrete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结构设计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已经越来越少的使用预制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混凝土楼板设计时,在梁支座处混凝土板均要设计有负弯矩钢筋,相当于在支座附近板配筋为上下双层双向配筋。为防止负筋因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人员踩踏和物料碰撞等各种因素而变形导致位置下降,影响混凝土负筋在混凝土梁处出现负弯矩时抗拉强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在上下两层钢筋网片间通常会焊接钢筋支架或绑扎“几”字形钢筋马凳予以控制两层钢筋间的间距,但从以往的施工经验来看,焊接钢筋支架具有费时费工且易引起火灾,而绑扎“几”字形钢筋马凳会出现马凳倾翻变形或绑丝松动马凳偏位等缺点,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被混凝土隐蔽后,工人很难准确把握钢筋的位置,不可避免的会在振捣等过程中碰撞支座负筋及支架,在浇筑过程中通常会派多名钢筋工盯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尤其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板厚为80-120mm且板负筋安装时使用,解决板在梁处承受负弯矩钢筋固不牢,固定费时费力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包括支腿和支撑架,支撑架具有支撑钢筋的凹槽,支腿与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支腿固定对称设于支撑架的两侧。进一步的,支腿数量为多个,且相互平行。进一步的,支撑架为V形,支撑架与支腿不共面。进一步的,支撑架所在面与支腿所在面的夹角为20-60°。进一步的,支腿与支撑架为钢筋弯折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支腿的长度最小值为150mm。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筋支架对板负筋的自动锁定功能达到控制板上层钢筋位置并达到在施工过程中上层负筋不易变形,该钢筋支架采用现场施工剩余的钢筋加工成型,对于不同板厚可进行大小尺寸的调节,可以根据现场结构尺寸和使用部位的不同进行钢筋支架的开口角度和支腿长度,使得该钢筋支架使用范围广;该钢筋支架具有对安装节点部位的板负筋和分布筋锁定功能,在该节点至板负筋弯钩区段受到向下的力越大,该支架与节点部位的板负筋和分布筋的锁力愈大,支架越不容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钢筋支架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钢筋支架的前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钢筋支架安装的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板支座处钢筋支架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5是图4沿1-1方向的的剖面图。图中:1、支腿2、支撑架3、分布筋4、板负筋H1、支腿长度H2、支撑架长度W、支撑架宽度A、夹角角度5、第二排分布筋6、第一排分布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用于现浇混凝土板上分布筋3和板负筋4安装时使用,对分布筋3和板负筋4起到固定的作用,解决板在梁处承受负弯矩时钢筋固定不牢,固定费时费力等技术问题。该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包括支腿1和支撑架2,支撑架2具有支撑钢筋的凹槽,支腿1与支撑架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支腿1固定对称设于支撑架2的两侧。在施工时,板负筋4置于支撑架2的凹槽处,分布筋3位于支腿1与支撑架2的连接处,通过钢筋支架,将板负筋4与分布筋3进行固定卡合。具体来说,该钢筋支架是对称结构,沿中心线左右对称,两侧结构完全一样,且该钢筋支架是利用钢筋废料弯制成型的定型支架,采用现场施工剩余的HPB300、HPB335级的钢筋加工成型,且该钢筋的直径一般为φ6,φ8和φ10,或者其他直径的钢筋,根据不同混凝土板厚进行钢筋直径的选择,且在选择的时候根据分布筋3和板负筋4的直径进行选择,当分布筋3与板负筋4的直径较大时,弯制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也应选择直径较大的,使得在分布筋3与板负筋4受到向下的力时,该钢筋支架不会因受力过大而产生变形或断裂,使得该钢筋支架在与分布筋3与板负筋4节点部位的承受力也越大。该钢筋支架为钢筋弯制而成,其平面形状为M型,侧视形状为フ型。也就是,该钢筋支架为立体M结构,包括支腿1和支撑架2,该支腿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支撑架2的两侧,且该支撑架2为V型,其中,一条支腿1的一端与支撑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条支腿1的一端与支撑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该两条支腿1相互平行,同时,该两条支腿1的另一端均位于支撑架2弯钩端,也就是,支撑架2与两条支腿1形成的结构形状为M型。同时,在支撑架2与支腿1的连接处设于一定弧度的弯钩,用于与分布筋3的接触,对分布筋3进行卡合固定,支撑架2的弯制处也具有一定弧度弯钩,用于与板负筋4接触,对板负筋4进行卡合固定。此外,支撑架2与两条支腿1不位于同一平面,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A,该夹角A的角度为20-60°,优选的,该夹角A的角度为40°。也就是,从侧面看,该钢筋支架的形状为フ型,水平段为支撑架2,倾斜段为支腿1,支撑架2与支腿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A,且该夹角A的角度优选为40°,使得该钢筋支架的支撑架2与支腿1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该钢筋支架沿V型之间的中心线对称,两条支腿1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从侧面看,该两条支腿1相重合,使得该钢筋支架结构简单。两条支腿1的长度不小于150mm,且支撑架2的长度不小于120mm,支撑架2的宽度不小于100mm,使得钢筋支架能够完成对分布筋3与板负筋4节点的固定。该钢筋支架在板负筋4与分布筋3的节点处对板负筋4与分布筋3的接触处进行固定,应用该钢筋支架的特有的结构特点,将分布筋3放置于支撑架2与支腿1的连接处,将板负筋4放置于支撑架2的弯制凹槽处,实现对分布筋3与板负筋4的连接固定,不需用焊接和绑扎。弯制该钢筋支架的单根钢筋展开长度一般为550mm,对于不同板厚可进行大小尺寸的调节,一般因现场结构尺寸和使用部位的不同通过实验确定钢筋支架的支撑架2的开口角度和支腿1的长度。待混凝土板上部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该钢筋支架的安装,如图4和5所示,安装位置为梁边向外第二根分布筋5处,顺着梁方向每隔一根板负筋4放置一个该钢筋支架,钢筋支架开口朝向梁的方向。在该钢筋支架安装时,在梁外第二根分布筋5外侧,由板上部板负筋4下部使支架支腿1朝上且朝向梁的方向由下向上卡在板负筋4两侧穿出上层钢筋网,然后支腿1朝梁的方向向下绕过第二根分布筋5,一直到钢筋支架支腿1与板底模板接触为止。按压板负筋4由钢筋支架到弯钩区段,使因钢筋支架影响导致该区域板负筋4翘起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起到支钢筋架对该节点处的分布筋3和板负筋4自动锁死功能。钢筋支架安装后具有安装节点部位的板负筋4和分布筋3锁定功能,在该节点至板负筋4弯钩区段受到向下的力越大,该钢筋支架与节点部位的板负筋4和分布筋3的锁力越大,钢筋支架越不容易松动。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筋支架对板负筋的自动锁定功能达到控制板上层钢筋位置并达到在施工过程中上层负筋不易变形,该钢筋支架采用现场施工剩余的钢筋加工成型,对于不同板厚可进行大小尺寸的调节,可以根据现场结构尺寸和使用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支撑钢筋的凹槽,所述支腿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支腿固定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所述支撑架为V形,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腿不共面,所述支撑架所在面与所述支腿所在面的夹角为20‑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板支座处的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支撑钢筋的凹槽,所述支腿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支腿固定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所述支撑架为V形,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腿不共面,所述支撑架所在面与所述支腿所在面的夹角为20-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鹏黄浩杨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