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26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水井,包括井体和井盖,所述井体的上下侧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内侧固定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内部均匀设有漏水圆孔,所述圆板的外端贴附有透析膜层,所述透析膜层的外端贴附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外端贴附有涤纶纤维编织层。玻璃纤维层和涤纶纤维编织层可将渗入井体内部水内的微粒杂质过滤在它们的外侧,再通过透析膜层,可进一步对水进行深化过滤,有效减少了从圆孔流入井体的水内杂质,手指插入拉环,使得拉环脱出放置槽,用力上提拉环,带动井盖向上脱出台阶槽,即可将井盖从井体上拿掉,在不影响从井盖上正常通行时,可方便将井盖从台阶槽上拿出。

A Catchment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水井
本技术涉及集水井
,具体为一种集水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系列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居住环境日益恶劣和水资源浪费短缺等现象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通过集水井收集雨水后,可以用于灌溉和道路冲洗,节约水资源。现有的集水井,采用积沙层对渗入地下的水进行过滤,然后从集水井的侧部圆孔进入集水井内,但这样过滤出来的水内部杂质还是很多,同时用于关闭集水井井口的井盖,为了不影响从井盖上的通行,常将井盖设计成光秃造型,将井盖从台阶槽内取出时,需要借助铁翘将井盖从台阶槽内翘起,然后拿出井盖,但是操作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水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水井,包括井体和井盖,所述井体的上下侧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内侧固定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内部均匀设有漏水圆孔,所述圆板的外端贴附有透析膜层,所述透析膜层的外端贴附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外端贴附有涤纶纤维编织层,所述井体的内部上侧台阶槽,所述井盖的外侧粘接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外侧紧密接触台阶槽的内壁,所述井盖的中侧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中侧前后部设有指槽,所述台阶槽的下侧中部设有方形滑孔,所述方形滑孔的内部滑动插接方形插杆,所述方形插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放置槽的内壁滑动安装拉环,所述方形插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回抵圆板。优选的,所述圆孔的内壁外侧固定安装有漏网圆板。优选的,所述方形滑杆的外侧套有活节软管,活节软管的上端粘接在井盖的下端,活节软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回抵圆板的上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集水井,玻璃纤维层和涤纶纤维编织层可将渗入井体内部水内的微粒杂质过滤在它们的外侧,再通过透析膜层,可进一步对水进行深化过滤,有效减少了从圆孔流入井体的水内杂质,将手指插入指槽,手指插入拉环,使得拉环脱出放置槽,然后将其他手指插入拉环内,用力上提拉环,带动井盖向上脱出台阶槽,即可将井盖从井体上拿掉,在不影响从井盖上正常通行时,可方便将井盖从台阶槽上拿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局部剖切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漏水圆孔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井体、2圆孔、3圆板、4漏水圆孔、5透析膜层、6玻璃纤维层、7涤纶纤维编织层、8漏网圆板、9台阶槽、10井盖、11橡胶环、12放置槽、13指槽、14方形滑孔、15方形滑杆、16拉环、17回抵圆板、18活节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集水井,包括井体1和井盖10,井体1的上下侧设有圆孔2,圆孔2的内壁内侧固定安装有圆板3,圆板3的内部均匀设有漏水圆孔4,圆板3的外端贴附有透析膜层5,透析膜层5内部孔隙直径为50微米,透析膜层5的外端贴附有玻璃纤维层6,玻璃纤维层6的外端贴附有涤纶纤维编织层7,玻璃纤维层6和涤纶纤维编织层7内部纤维缝隙为0.08毫米,可将渗入井体1内部水内的微粒杂质过滤在它们的外侧,而水从它们的纤维缝隙向内流动,井体1的内部上侧台阶槽9,井盖10的外侧粘接有橡胶环11,橡胶环11的外侧紧密接触台阶槽9的内壁,通过橡胶环11对台阶槽9内壁的软性包裹,当下雨时,阻止外部夹杂杂质的雨水从井盖10与台阶槽9配合缝隙内流入井体1内,井盖10的中侧设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的中侧前后部设有指槽13,用手指插入指槽13,可将拉环16拉起,台阶槽9的下侧中部设有方形滑孔14,方形滑孔14的内部滑动插接方形插杆15,因方形滑孔14与方形插杆15横截面为方形,且为滑动配合,限制方形插杆15在方形滑孔14内转动,通过拉环16托起井盖10时,可限制井盖10沿着方形滑杆15为中心而转动,方形插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6,放置槽12的内壁滑动安装拉环16,放置槽12与拉环16配合缝隙为0.1毫米,而拉环16与放置槽12的高度差为0.2毫米,不影响正常从井盖10上通行,方形插杆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回抵圆板17,回抵圆板17的作用在于限制方形滑杆15脱出方形滑孔14。参阅图3,圆孔2的内壁外侧固定安装有漏网圆板8,漏网圆板8的内部孔隙直径为1毫米,通过漏网圆板8,可将渗入井体1内部的水内较大颗粒的杂质过滤下来,而水从其内部孔隙向内侧流动。参阅图4,方形滑杆15的外侧套有活节软管18,活节软管18的上端粘接在井盖10的下端,活节软管1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回抵圆板17的上端,通过活节软管18,一方面可配合方形滑杆15上下移动而伸缩,不影响方形滑杆15正常的上下移动,同时通过活节软管18对方形滑孔14下端口封闭,限制外部雨水从方形滑孔14与方形滑杆15配合缝隙流入井体1内。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雨水渗入地下时,通过雨水自身的重力,向圆孔2内部挤压,通过漏网圆板8,可将渗入井体1内部的水内较大颗粒的杂质过滤下来,而水从其内部孔隙向内侧流动,玻璃纤维层6和涤纶纤维编织层7可将渗入井体1内部水内的微粒杂质过滤在它们的外侧,而水从它们的纤维缝隙向内流动,再通过透析膜层5,可进一步对水进行深化过滤,有效减少了从圆孔2流入井体1的水内杂质,放置槽12与拉环16配合缝隙为0.1毫米,而拉环16与放置槽12的高度差为0.2毫米,不影响正常从井盖10通行,通过活节软管18对方形滑孔14下端口封闭,限制外部雨水从方形滑孔14与方形滑杆15配合缝隙流入井体1内,将手指插入指槽13,手指插入拉环16,使得拉环16脱出放置槽12,然后将其他手指插入拉环16内,用力上提拉环16,带动井盖10向上脱出台阶槽9,即可将井盖10从井体1上拿掉,在不影响从井盖10上正常通行时,可方便将井盖10从台阶槽9上拿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水井,包括井体(1)和井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上下侧设有圆孔(2),所述圆孔(2)的内壁内侧固定安装有圆板(3),所述圆板(3)的内部均匀设有漏水圆孔(4),所述圆板(3)的外端贴附有透析膜层(5),所述透析膜层(5)的外端贴附有玻璃纤维层(6),所述玻璃纤维层(6)的外端贴附有涤纶纤维编织层(7),所述井体(1)的内部上侧台阶槽(9),所述井盖(10)的外侧粘接有橡胶环(11),所述橡胶环(11)的外侧紧密接触台阶槽(9)的内壁,所述井盖(10)的中侧设有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的中侧前后部设有指槽(13),所述台阶槽(9)的下侧中部设有方形滑孔(14),所述方形滑孔(14)的内部滑动插接方形滑杆(15),所述方形滑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6),所述放置槽(12)的内壁滑动安装拉环(16),所述方形滑杆(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回抵圆板(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水井,包括井体(1)和井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上下侧设有圆孔(2),所述圆孔(2)的内壁内侧固定安装有圆板(3),所述圆板(3)的内部均匀设有漏水圆孔(4),所述圆板(3)的外端贴附有透析膜层(5),所述透析膜层(5)的外端贴附有玻璃纤维层(6),所述玻璃纤维层(6)的外端贴附有涤纶纤维编织层(7),所述井体(1)的内部上侧台阶槽(9),所述井盖(10)的外侧粘接有橡胶环(11),所述橡胶环(11)的外侧紧密接触台阶槽(9)的内壁,所述井盖(10)的中侧设有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的中侧前后部设有指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鹤特马圣丰张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久邦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