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699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取件效率且质量防护可靠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包括外框,内框相对于外框旋转且旋转轴线位于铅垂方向布置,内框的两侧均设置有前端冷却模块安置位,外、内框之间还设置有锁定二者位置的锁定单元。上述方案中,内框的两侧均设置有前端冷却模块安置位且可旋转,可实现多个前端冷却模块同时配送上线,避免频繁切换物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实现在线库存最小化,减少线边物料摆放面积。

Transfer Device of Automotive Front-end Coolin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的物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转运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汽车厂在车型配置上也是不断升级,汽车装配零件数量也随之增多,为了满足主机厂精益化生产和产能节拍的提升,很多产品均由原先单个零件供货变更为多个零件组装成模块化供货,模块化零件由外协供应商组装直接为主机厂配套,比如图1所示前端冷却模块,前端冷却模块自重达到30千克以上,体积达到1.28立方米,对于线上装配必须通过机械手进行辅助取件装配;再加之同一款车型有不同的动力配置,因此前端冷却模块同样存在不同配置之分,所以供货模式就需要采用排序的方式进行供货,即根据上线生产车型配置顺序来进行配送物料,因此要求线边、PC库区库存摆放面积足够大,资金投入大,同时需要频繁切换物料,造成时间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取件效率且质量防护可靠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包括外框,内框相对于外框旋转且旋转轴线位于铅垂方向布置,内框的两侧均设置有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0),内框(20)相对于外框(10)旋转且旋转轴线位于铅垂方向布置,内框(20)的两侧均设置有前端冷却模块安置位(40),外、内框(10、20)之间还设置有锁定二者位置的锁定单元(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0),内框(20)相对于外框(10)旋转且旋转轴线位于铅垂方向布置,内框(20)的两侧均设置有前端冷却模块安置位(40),外、内框(10、20)之间还设置有锁定二者位置的锁定单元(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安置位(40)包括自内框(20)两侧边垂直于内框(20)框面的方向向外凸伸设置的安装支架(41),安装支架(41)的外安装板(42)上设置有与前端冷却模块A的安装板B背面凹槽C卡接的限位块(43),外安装板(42)上还设置有用于夹紧前端冷却模块A的安装板B的夹具(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冷却模块安置位(40)共设置4个,内框(20)的每一侧各设置2个,且同一侧的2个前端冷却模块安置位(40)呈上下方向布置,不同侧的前端冷却模块安置位(40)错位布置,每个前端冷却模块安置位(40)上标有序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单元(30)包括自内框(20)的侧边平行于内框(20)框面方向向外凸伸的T型安装杆(31),安装杆(31)腹杆与内框(20)框面平行、翼杆与内框(20)框面垂直,翼杆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联锁片(32),铰接轴的轴芯为铅垂方向布置,安装杆(31)的两侧滑动设置有联锁滑块(33),两个联锁滑块(33)分别通过第一连杆(34)与联锁片(32)的两端挂接,安装杆(31)腹杆的悬置端铰接有转动片(35),铰接轴的轴芯为水平方向布置,转动片(35)的一端与联锁片(32)通过第二连杆(36)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杆(37)垂吊式连接有弹簧插销(38),弹簧插销(38)中弹簧的弹力驱使插销向下运动,翼杆的两端还设置有限位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平李加祥王道库圣月红昂卫星王峰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