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修复有机物污染红黏土的双层膜结构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修复有机物污染红黏土的双层膜结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受污染的土壤面积也逐渐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原有土地功能的转变,然而这些场地存在的污染问题影响了再开发利用。这些污染场地表现出类型多、污染源复杂、危害面广等特点,在进行污染场地修复与开发利用时,由于缺乏适用、经济、高效的污染场地修复工艺,土地的开发利用遭遇瓶颈,污染企业搬迁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和人体健康伤害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城市土地开发引发环境纠纷的主要因素之一,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已成为我国当前环境修复领域的一项迫切任务。目前,被有机物污染的红黏土也需要修复,修复时外包膜的隔离厚度不够,容易造成内部空气过低,影响修复质量,且内部由于是全包围结构,翻土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修复有机物污染红黏土的双层膜结构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修复有机物污染红黏土的双层膜结构处理系统,包括外包膜、翻土机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修复有机物污染红黏土的双层膜结构处理系统,包括外包膜(1)、翻土机构(5)、第一电机(8)和连接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膜(1)包裹成腔室,所述外包膜(1)被由底杆(7)、顶杆(10)和竖杆(4)焊接拼装框架结构撑起,且框架结构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外包膜(1)为双层设置,且外包膜(1)的膜壁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外包膜(1)上开设有充气孔(3),所述底杆(7)朝向外包膜(1)内部的面上水平开设槽,且槽内部安装有加热管(6),所述底杆(7)上表面上焊接有竖杆(4),所述竖杆(4)上表面上焊接在顶杆(10)的底端面,所述顶杆(10)的内壁上水平开设有滑槽(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修复有机物污染红黏土的双层膜结构处理系统,包括外包膜(1)、翻土机构(5)、第一电机(8)和连接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膜(1)包裹成腔室,所述外包膜(1)被由底杆(7)、顶杆(10)和竖杆(4)焊接拼装框架结构撑起,且框架结构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外包膜(1)为双层设置,且外包膜(1)的膜壁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外包膜(1)上开设有充气孔(3),所述底杆(7)朝向外包膜(1)内部的面上水平开设槽,且槽内部安装有加热管(6),所述底杆(7)上表面上焊接有竖杆(4),所述竖杆(4)上表面上焊接在顶杆(10)的底端面,所述顶杆(10)的内壁上水平开设有滑槽(9),所述顶杆(10)上滑动安装有翻土机构(5),所述翻土机构(5)至少包括底端的连接轴(17)和顶端的连接环(12),所述滑槽(9)内部安装有滑轮,且滑轮与第一电机(8)相连,所述第一电机(8)相连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电机(8)远离顶杆(10)的面固定连接有横杆,且连接环(12)套设在横杆外端,并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环(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