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12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包括:气体处理壳体,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流通通道;干燥机构,设置在流通通道中,用于对流通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干燥,其中干燥机构包括设置在流通通道内的固定框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的至少一加热体;其中,加热体包括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的支撑框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支撑框架内且互相相邻的多个加热管,其中加热管呈U型状,且U型状的加热管的高度等于支撑框架的内腔的高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干燥的干燥机构,使得小颗粒不会被粘附在气体中一起带出,有效提高了空气的质量。

An Efficient Device for Dealing with Harmful G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工业制造业中,大多数都会排出气体,很多都包含有废气、有害气体等污染物,为了解决此问题,有些企业虽然也配置有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对这些排出气体进行处理,但是传统的大多数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对气体进行处理后,并未对气体进行干燥,使得极小颗粒会被粘附在气体中一起排出,影响了空气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干燥的干燥机构,使得小颗粒不会被粘附在气体中一起带出,有效提高了空气的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包括:气体处理壳体,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流通通道;干燥机构,设置在流通通道中,用于对流通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干燥,其中干燥机构包括设置在流通通道内的固定框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的至少一加热体;其中,加热体包括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的支撑框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支撑框架内且互相相邻的多个加热管,其中加热管呈U型状,且U型状的加热管的高度等于支撑框架的内腔的高度。其中,支撑框架呈矩形状,其中支撑框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杆和第二竖直杆,且第一水平杆朝向第二水平杆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板,多个加热管包括设置在多个第一固定杆上的多个第一加热管。其中,第二水平杆朝向第一水平杆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板,多个加热管还包括设置在多个第二固定杆上的多个第二加热管。其中,第一加热管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第二加热管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其中,第一固定板呈正方形状,第一加热管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两个对角部上,且第二固定板呈正方形状,第二加热管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两个对角部上。其中,第一加热管设置在两个第二加热管之间,第二加热管设置在两个第一加热管之间。其中,第一加热管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呈环形状的第一加热片,第二加热管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呈环形状的第二加热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所公开的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包括:气体处理壳体,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流通通道;干燥机构,设置在流通通道中,用于对流通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干燥,其中干燥机构包括设置在流通通道内的固定框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的至少一加热体;其中,加热体包括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的支撑框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支撑框架内且互相相邻的多个加热管,其中加热管呈U型状,且U型状的加热管的高度等于支撑框架的内腔的高度。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所公开的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干燥的干燥机构,使得小颗粒不会被粘附在气体中一起带出,有效提高了空气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的干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干燥机构的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加热体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该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包括气体处理壳体10和干燥机构。气体处理壳体10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流通通道101。干燥机构设置在流通通道101中,用于对流通通道101内的气体进行干燥。在本实施例中,干燥机构包括设置在流通通道101内的固定框架11以及设置在固定框架11内的至少一加热体111。应理解,流通通道101可以呈矩形状,而固定框架11呈矩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体111包括设置在固定框架11内的支撑框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支撑框架内且互相相邻的多个加热管。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呈矩形状,支撑框架的内腔也呈矩形状,即流通通道101内的空气从支撑框架的内腔流过,而多个加热管可以对流经支撑框架的内腔的气体进行干燥。值得注意的是,直接对加热管进行加热即可实现对气体的干燥。优选地,加热管呈U型状,且U型状的加热管的高度等于支撑框架的内腔的高度。应理解,U型状的加热管的高度等于支撑框架的内腔的高度,使得加热管全面覆盖在支撑框架的内腔内,使得加热效果更佳。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水平杆1111和第二水平杆1112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杆1113和第二竖直杆1114。应理解,第一水平杆1111、第一竖直杆1113、第二水平杆1112和第二竖直杆1114首尾互相连接形成支撑框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杆1111朝向第二水平杆111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板114,多个加热管包括设置在多个第一固定杆115上的多个第一加热管112。进一步的,第二水平杆1112朝向第一水平杆1111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板115,多个加热管还包括设置在多个第二固定杆115上的多个第二加热管113。优选地,第一加热管112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4上,第二加热管113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15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14呈正方形状,第一加热管112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4的两个对角部上。进一步的。第二固定板115呈正方形状,第二加热管113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15的两个对角部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固定板114和第二固定板115的两条边均与第一水平杆1111或第二水平杆1112平行设置,由于第一加热管112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4的两个对角部上,且第二加热管113的两端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15的两个对角部上,因此第一加热管112和第二加热管113是倾斜设置的,这样使得支撑框架的内腔都均匀放置有加热管,干燥效果更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管112和第二加热管113的数量均有多个,而为了使得加热均匀,第一加热管112设置在两个第二加热管113之间,第二加热管113设置在两个第一加热管1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管112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呈环形状的第一加热片1121,使得第一加热管11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干燥效果更好。进一步的,第二加热管113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呈环形状的第二加热片1131,使得第二加热管11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干燥效果更好。综上,本技术所公开的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包括:气体处理壳体,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流通通道;干燥机构,设置在流通通道中,用于对流通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干燥,其中干燥机构包括设置在流通通道内的固定框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的至少一加热体;其中,加热体包括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的支撑框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支撑框架内且互相相邻的多个加热管,其中加热管呈U型状,且U型状的加热管的高度等于支撑框架的内腔的高度。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所公开的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干燥的干燥机构,使得小颗粒不会被粘附在气体中一起带出,有效提高了空气的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处理壳体,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流通通道;干燥机构,设置在所述流通通道中,用于对所述流通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干燥,其中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通通道内的固定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内的至少一加热体;其中,所述加热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内的支撑框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且互相相邻的多个加热管,其中所述加热管呈U型状,且所述U型状的加热管的高度等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腔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处理壳体,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流通通道;干燥机构,设置在所述流通通道中,用于对所述流通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干燥,其中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通通道内的固定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内的至少一加热体;其中,所述加热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内的支撑框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且互相相邻的多个加热管,其中所述加热管呈U型状,且所述U型状的加热管的高度等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腔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呈矩形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杆和第二竖直杆,且所述第一水平杆朝向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板,所述多个加热管包括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固定杆上的多个第一加热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处理有害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杆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方方
申请(专利权)人:稳中环保科技投资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