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006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包括粘贴于患者扎针口处的第一金属片以及粘贴于扎针口背面的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分别通过导线与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还与单片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单片微控制器还通过有线/无线通讯器电与造影剂注射装置电连接。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检测精度和降低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

A High Pressure Injection Leakage Monito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高压注射器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量造影剂和/或水理盐水注射进入人体血管,但是由于注射压力高,时常会发生血管破损而渗漏到皮下组织内,使造影剂在短时间内渗漏并在局部形成肿块,与此同时,由于造影剂为高渗溶液,若发生渗漏,将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范围水肿,对组织产生压迫和毒性作用,最终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现有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设置对血管渗漏进行报警的装置,包括防鼓包主机、气囊软管和固定于病人扎针口处的外部气囊,其中防鼓包主机包括气囊接口装置、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比较器、单片机、告警模块和有线/无线通讯器。外部气囊通过绑带绑在扎针静脉处,当扎针发生偏差而出现鼓包时,气囊受压而使监测装置出现报警。医学实践表明,气囊放置位置和绑带的松紧度需要较高的操作要求,这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存在较大难度,并且绑带和气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松弛而加大操作难度,因此现有技术装置对于及时准确监测渗漏存在可靠性低等缺点以及存在一定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和安全可靠的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旨在提高检测精度和降低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包括粘贴于患者扎针口处的第一金属片以及粘贴于扎针口背面的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分别通过导线与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还与单片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单片微控制器还通过有线/无线通讯器电与造影剂注射装置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片粘贴于扎针口附近的3~10mm范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的长度为35~40mm,宽度为22~28mm,厚度为0.2~0.35mm。优选地,所述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为4~10uA。优选地,所述单片微控制器还通过功率放大器与声光报警器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单片微控制器为MSP430控制电路。本技术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用将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设置于扎针口位置以及手臂的背面,恒定交流电流源模产生微小的电流并通过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向手臂传递以检测出阻抗的变化,因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具有安全廉价、无毒无害、操作简单和信息丰富等优点,可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的结构关系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包括粘贴于患者扎针口出的第一金属片1以及粘贴于扎针口手臂2背面的第二金属片3,第一金属片1和第二金属片3分别通过导线与恒定交流电流源模4块电连接,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4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电连接,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信号调理电路8电连接,信号调理电路8还与单片微控制器7电连接,单片微控制器7还通过有线/无线通讯器11电与造影剂注射装置12电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金属片1粘贴于扎针口附近的3~10mm范围内,第一金属片1和第二金属片3的形状为矩形,第一金属片1和第二金属片3的长度为35~40mm,宽度为22~28mm,厚度为0.2~0.35mm。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为4~10uA。本实施例的单片微控制器7还通过功率放大器9与声光报警器10电连接,从而可接收单片微控制器7发出的控制信号。本实施例的单片微控制器7为16位TI的MSP430控制电路,MSP430控制电路采用精简指令集结构,具有丰富寻址方式,包括7种源操作数寻址、4种目的操作数寻址、简洁的27条内核指令以及大量的模拟指令,大量的寄存器以及片内数据存储器都可参与多种运算,还有高效的查表处理指令,因此MSP430的单片微控制器能够在25MHz晶体驱动下,实现40ns的指令周期。16位的数据宽度、40ns的指令周期以及多功能的硬件乘法器相配合,能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本技术的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的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采用医学电阻抗技术,而医学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阻抗、导纳、介电常数等)及其变化以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无损伤检测技术,通常借助置于体表的电极系统向检测对象输送微小的交流测量电流或者电压,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应用目的获取相关生理和病理信息,其中人体内阻抗是指与人体接触两电极之间的阻抗,为皮肤阻抗和皮下其他组织阻抗之和。本实施例的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应用过程中,首先将第一金属片1固定在患者扎针口附近的3~10mm范围内,然后将第二金属片3固定在第一金属片1所在手臂的对立面上,通过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4产生电流并通过相对的第一金属片1和第二金属片3输送至被检测的患者手臂。当扎针口因扎针偏差或者患者静脉内部因素造成药液渗漏时,患者接触的两个金属片之间的阻抗发生变化,使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拾取在电流激励下被检测组织产生的电压,经过放大和解调后传输至信号调理电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于患者扎针口处的第一金属片以及粘贴于扎针口背面的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分别通过导线与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还与单片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单片微控制器还通过有线/无线通讯器电与造影剂注射装置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于患者扎针口处的第一金属片以及粘贴于扎针口背面的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分别通过导线与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恒定交流电流源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还与单片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单片微控制器还通过有线/无线通讯器电与造影剂注射装置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注射渗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粘贴于扎针口附近的3~10mm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飞李松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友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