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86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检针,包括:外刀管,具有头端和尾端,在所述外刀管的头端设置有切割窗口;内刀管,设置于所述外刀管内,并可以相对于所述外刀管在最前进位置和最后退位置之间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内刀管与所述外刀管之间形成有供气体流通的气道;还包括:空气阀门机构,包括阀通道和开闭组件,所述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气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开闭组件设置于所述阀通道内,且随着所述内刀管轴向往复运动而选择性地导通或关闭所述阀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检针提高了组织的切削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医生的工作强度。

Biopsy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检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活检针。
技术介绍
活检针用于肾脏、肝脏、肺、乳腺、甲状腺、前列腺、胰腺、睾丸、子宫、卵巢、体表等多种器官,可用于锥体肿瘤和不明种肿瘤等的活组织取样、吸取细胞。现有活检针通常由外刀管、内刀管和驱动机构组成,外刀管的前端侧向设置切削窗口,内刀管内套于外刀管内,驱动机构与内刀管连接,用于驱动内刀管轴向和旋转运动,实现切除功能。现有技术的活检针在工作过程中,始终有少量空气进入手术部位,造成系统真空度低,软组织进入刀具切削窗口的量少,切削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提供一种切屑效率高的活检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活检针,包括:外刀管,具有头端和尾端,在所述外刀管的头端设置有切割窗口;内刀管,设置于所述外刀管内,并可以相对于所述外刀管在最前进位置和最后退位置之间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内刀管与所述外刀管之间形成有供气体流通的气道;还包括:空气阀门机构,包括阀通道和开闭组件,所述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气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开闭组件设置于所述阀通道内,且随着所述内刀管轴向往复运动而选择性地导通或关闭所述阀通道。本技术的活检针,由于设置有空气阀门机构,空气阀门机构包括阀通道和开闭组件,阀通道的一端与气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开闭组件设置于阀通道内,且随着所述内刀管轴向往复运动而选择性地导通或关闭所述阀通道,当阀通道关闭时,内刀管内腔为高真空状态,有利于软组织进入外刀管的切割窗口,进入切割窗口的软组织量大,切屑效率高;当阀通道导通时,空气通过内刀管与外刀管之间的气道进入切割窗口,通过大气压降使切下的软组织快速经过内刀管排除体外。由此可见,本技术的活检针提高了组织的切削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医生的工作强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阀门机构包括管状的阀壳,所述阀壳套设在所述内刀管伸出所述外刀管的伸出部和所述外刀管的尾端上,所述阀壳与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外刀管的尾端之间形成所述阀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刀管的尾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和/或所述阀壳与所述伸出部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开闭件和第二开闭件,所述第一开闭件固定在所述外刀管的尾端上,所述第二开闭件固定在所述阀壳上;当所述内刀管运动至所述最前进位置时所述第一开闭件和所述第二开闭件相互分离使所述阀通道打开,当所述内刀管运动至所述最前进位置与所述最后退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一开闭件和所述第二开闭件相互结合使所述阀通道关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壳活动地套设在所述伸出部上,所述空气阀门机构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阀壳向所述外刀管尾端侧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使所述阀壳向所述外刀管头端侧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弹性件,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外刀管上,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壳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为管状,且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阀壳的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阀壳的外径,所述阀壳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伸入所述固定座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推块,所述推块固定在所述阀壳与所述内刀管尾端之间的所述伸出部上,当所述内刀管朝所述最前进位置运动时,通过所述推块推动所述阀壳朝所述外刀管的头端侧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阀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壳与所述推块之间的摩擦垫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块靠近所述阀壳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闭件为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开闭件靠近所述第二开闭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O型密封圈配合的密封斜面。本技术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活检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开闭组件处于导通的状态;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活检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开闭组件处于关闭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0、外刀管;12、头端;14、尾端;16、切削窗口;18、第一环形槽;20、内刀管;22、伸出部;30、空气阀门机构;31、阀壳;31a、第二环形槽;32、第一开闭件;33、第二开闭件;33a、密封斜面;34、阀通道;35、弹性件;36、推块;36a、凹槽;37、摩擦垫片;38、密封件;40、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3所示,作为示例的活检针包括外刀管10、内刀管20、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以及空气阀门机构30,其中,外刀管10具有头端12和尾端14,外刀管10的头端12设置有用于刺穿组织的尖部,在外刀管10靠近头端12的管壁上设置有切削窗口16。内刀管20装于外刀管10内,内刀管20的尾端从外刀管10的尾端14伸出,内刀管20的尾端连接收集装置,收集装置通过连接负压系统进行取样的抽吸。内刀管20的外壁与外刀管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气体流通的气道。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刀管20相对于所述外刀管10旋转并且轴向往复运动。进一步参见图1-3,空气阀门机构30包括阀通道34和由第一开闭件32和第二开闭件33组成的开闭组件,所述阀通道34的一端与所述气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开闭组件随着所述内刀管20轴向往复运动而选择性地导通或关闭所述阀通道34。在一个实施例中,空气阀门机构30包括管状的阀壳31,所述阀壳31套设在所述内刀管20伸出所述外刀管10的伸出部22和所述外刀管10的尾端14上,所述阀壳31与所述伸出部22和所述外刀管10的尾端14之间形成所述阀通道34。为了增大阀通道34的流通面积,所述外刀管10的尾端14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8,所述阀壳31与所述伸出部22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31a。当然,也可以只在外刀管10的尾端14、阀壳31其中之一上设置环形槽。所述开闭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开闭件32和第二开闭件33,所述第一开闭件32固定在所述外刀管10的尾端14上,所述第二开闭件33固定在所述阀壳31上。当所述内刀管20运动至所述最前进位置时所述第一开闭件32和所述第二开闭件33相互分离使所述阀通道34打开,当所述内刀管20运动至所述最前进位置与所述最后退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一开闭件32和所述第二开闭件33相互结合使所述阀通道34关闭。优选地,所述第二开闭件33为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开闭件32靠近所述第二开闭件33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O型密封圈配合的密封斜面33a。当所述第一开闭件32和所述第二开闭件33相互结合时,通过O形密封圈和密封斜面33a来关闭阀通道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壳31活动地套设在所述伸出部22上,阀壳31可相对于伸出部22轴向运动和旋转运动,在所述阀壳31与所述伸出部22之间安装有密封件38。所述空气阀门机构30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阀壳31向所述外刀管10尾端14侧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使所述阀壳31向所述外刀管10头端12侧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座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检针,包括:外刀管,具有头端和尾端,在所述外刀管的头端设置有切割窗口;内刀管,设置于所述外刀管内,并可以相对于所述外刀管在最前进位置和最后退位置之间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内刀管与所述外刀管之间形成有供气体流通的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阀门机构,包括阀通道和开闭组件,所述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气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开闭组件设置于所述阀通道内,且随着所述内刀管轴向往复运动而选择性地导通或关闭所述阀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检针,包括:外刀管,具有头端和尾端,在所述外刀管的头端设置有切割窗口;内刀管,设置于所述外刀管内,并可以相对于所述外刀管在最前进位置和最后退位置之间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内刀管与所述外刀管之间形成有供气体流通的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阀门机构,包括阀通道和开闭组件,所述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气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开闭组件设置于所述阀通道内,且随着所述内刀管轴向往复运动而选择性地导通或关闭所述阀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阀门机构包括管状的阀壳,所述阀壳套设在所述内刀管伸出所述外刀管的伸出部和所述外刀管的尾端上,所述阀壳与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外刀管的尾端之间形成所述阀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刀管的尾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和/或所述阀壳与所述伸出部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开闭件和第二开闭件,所述第一开闭件固定在所述外刀管的尾端上,所述第二开闭件固定在所述阀壳上;当所述内刀管运动至所述最前进位置时所述第一开闭件和所述第二开闭件相互分离使所述阀通道打开,当所述内刀管运动至所述最前进位置与所述最后退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一开闭件和所述第二开闭件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毅军张新云李洪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