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789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第一电机和控制板,搅拌杯内设有第一粉碎刀,第一电机驱动第一粉碎刀转动,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扣置于搅拌杯上的杯盖,杯盖内设有第二电机,杯盖下端设有第二粉碎刀,第二电机驱动第二粉碎刀转动,第二粉碎刀的铆接平面与第一粉碎刀的铆接平面之间的距离为B,20mm≤B≤90mm,使得物料被第一粉碎刀和第二粉碎刀同时粉碎,即使实现了多刀粉碎,大大提升了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节省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加工时间,提升了食品加工机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食品加工机广泛运用与人们的生活中。现有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内置电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方的搅拌杯,搅拌杯内设有粉碎刀,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粉碎刀旋转。现有的食品加工机基本都是一个粉碎刀,并设置于搅拌杯的底部,靠机座内的电机驱动旋转,以对搅拌杯内的物料进行粉碎。粉碎刀旋转时将搅拌杯的底部的液体和物料的混合物压至搅拌杯的底部,混合物反弹后一部分进入粉碎刀的有效切割区域,一部分沿着搅拌杯的内壁上升,上升至最高点靠重力落回至搅拌杯的底部的粉碎刀切割范围,进行再次切削或者撞击再粉碎,混合物一上一下的循环过程耗时与粉碎刀旋转一周的时间相比,耗时太久,切削效率低,粉碎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碎效果好、粉碎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第一电机和控制板,搅拌杯内设有第一粉碎刀,第一电机驱动第一粉碎刀转动,其中,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扣置于搅拌杯上的杯盖,杯盖内设有第二电机,杯盖下端设有第二粉碎刀,第二电机驱动第二粉碎刀转动,第二粉碎刀的铆接平面与第一粉碎刀的铆接平面之间的距离为B,20mm≤B≤9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粉碎刀的转速大于第二粉碎刀的转速以使第一粉碎刀与第二粉碎刀之间形成转速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粉碎刀的旋转方向与第二粉碎刀的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进一步的,所述杯盖下端设有扰流罩,上粉碎刀位于扰流罩内,扰流罩底部敞口设置,扰流罩的侧壁设有扰流孔。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罩的轴向高度为H,15mm≤H≤40mm。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孔设有多个且沿扰流罩的侧壁周向均布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孔的宽度为W,15mm≤W≤40mm。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孔为条形孔,扰流孔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杯的侧壁设有把手,把手上端设有导电开关,杯盖的一侧设有触发导电开关的导电件,搅拌杯的底部设有上耦合器,机座的上端设有与上耦合器插接配合的下耦合器。进一步的,所述杯盖内设有电池,电池给第二电机供电以使第二电机工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在杯盖内设置第二电机,并在杯盖下端设置第二粉碎刀,第二电机驱动第二粉碎刀转动以对物料进行搅拌、粉碎,使得物料被第一粉碎刀和第二粉碎刀同时粉碎,即使实现了多刀粉碎,大大提升了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节省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加工时间,提升了食品加工机的加工效率,并将第二粉碎刀的铆接面与第一粉碎刀的铆接面之间的距离B设定在20mm至90mm之间,使得两粉碎刀之间既有间距,在转动时不会干涉、打到,即不会损坏两粉碎刀,保证两粉碎刀的正常使用寿命,同时在粉碎物料时,首先被第一粉碎刀打到的物料会向上运动至第二粉碎刀的切割区域内,从而被第二粉碎刀粉碎,物料在第二粉碎刀的粉碎作用下又会向下运动至第一粉碎刀的切割区域内,进而再被第一粉碎刀粉碎,如此循环,可大大提升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当B小于20mm时,两粉碎刀之间的距离太近,容易形成干涉而打到,影响两粉碎刀的正常使用寿命;当B大于90mm时,两粉碎刀之间的距离太远,被其中一粉碎刀打到的物料不能很好的跑向另一粉碎刀的切割区域内,可能会沉积在搅拌杯的底部,造成粉碎效果不好。2、第一粉碎刀的转速大于第二粉碎刀的转速以使第一粉碎刀与第二粉碎刀之间形成转速差,使得搅拌杯内的浆液、物料形成紊流,这样搅拌杯内不会形成悬浮层,避免物料悬浮在某一位置而不会被两粉碎刀打到,提升粉碎效果。3、将第一粉碎刀的旋转方向设置成与第二粉碎刀的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这样两粉碎刀之间的相互剪切力增强,并形成了紊流,避免搅拌杯中的食材跟随粉碎刀转动而导致切割效率下降,从而提升了粉碎效率和粉碎率。4、杯盖下端设有扰流罩,上粉碎刀位于扰流罩内,扰流罩底部敞口设置,扰流罩的侧壁设有扰流孔,使得物料形成内部小空间循环粉碎,增加了物料被打到的机率,从而缩短粉碎时间,提升了粉碎效率,从而提升了食品加工机的加工效率。5、扰流罩的轴向高度为H,15mm≤H≤40mm,这样可进一步提升扰流罩的扰流和汇聚效果,从而更好的形成内部小空间循环粉碎,大大提升了物料的粉碎效果,同时又便于扰流罩的清洗。当H小于15mm时,扰流罩的轴向高度太小,扰流和汇聚效果不好,降低了粉碎效果。6、扰流孔设有多个且沿扰流罩的侧壁周向均布间隔设置,这样物料、浆液更容易进入扰流罩内一些内部小空间循环粉碎,更进一步以提升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同时也节省了扰流罩的加工用料,降低了扰流罩的加工成本,进而降低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加工成本。7、扰流孔的宽度为W,15mm≤W≤40mm,这样易于物料又扰流孔进入到扰流罩内,能更好的形成扰流和汇聚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提升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同时又便于扰流孔的加工成型,即便于扰流罩的加工成型。当W小于15mm时,宽度太小,不易于形成扰流和汇聚的效果;当W大于40mm时,不便于加工生产。8、扰流孔为条形孔,扰流孔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这样增加了扰流孔的流通面积,方便物料、浆液进入扰流罩内,还能形成更好的扰流、汇聚的效果,大大提升粉碎效果。9、搅拌杯的侧壁设有把手,把手上端设有导电开关,杯盖的一侧设有触发导电开关的导电件,搅拌杯的底部设有上耦合器,机座的上端设有与上耦合器插接配合的下耦合器,此种电连接方式不仅简单且可靠,能很好的保证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10、杯盖内设有电池,电池给第二电机供电以使第二电机工作,这样方便给第二电机供电,也降低了杯盖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杯盖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加工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杯盖与搅拌杯的配合剖视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扰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二中扰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三中杯盖与搅拌杯的配合剖视图。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1、机座;11、第一电机;12、下耦合器;13、下联轴器;2、搅拌杯;21、杯体;211、把手;22、杯座;23、导电开关;24、上耦合器;25、上联轴器;3、第一粉碎刀;4、杯盖;41、顶壁;42、侧壁;43、安装腔体;44、第二电机;45、安装座;46、导电件;47、电池;5、第二粉碎刀;6、扰流罩;61、扰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和搅拌杯2,机座1内设有第一电机11和控制板(图中未示出),搅拌杯2内设有第一粉碎刀3,第一电机11驱动第一粉碎刀3转动,第一粉碎刀3具体设于搅拌杯2的内底部,搅拌杯2包括杯体21及设于杯体21下方的杯座22,杯体21为玻璃杯体,杯体21底部设有金属刀盘,第一粉碎刀3设于金属刀盘上,杯22与杯体2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并将金属刀盘夹紧。本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扣置于搅拌杯2上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第一电机和控制板,搅拌杯内设有第一粉碎刀,第一电机驱动第一粉碎刀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扣置于搅拌杯上的杯盖,杯盖内设有第二电机,杯盖下端设有第二粉碎刀,第二电机驱动第二粉碎刀转动,第二粉碎刀的铆接平面与第一粉碎刀的铆接平面之间的距离为B,20mm≤B≤9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第一电机和控制板,搅拌杯内设有第一粉碎刀,第一电机驱动第一粉碎刀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扣置于搅拌杯上的杯盖,杯盖内设有第二电机,杯盖下端设有第二粉碎刀,第二电机驱动第二粉碎刀转动,第二粉碎刀的铆接平面与第一粉碎刀的铆接平面之间的距离为B,20mm≤B≤9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粉碎刀的转速大于第二粉碎刀的转速以使第一粉碎刀与第二粉碎刀之间形成转速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粉碎刀的旋转方向与第二粉碎刀的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下端设有扰流罩,上粉碎刀位于扰流罩内,扰流罩底部敞口设置,扰流罩的侧壁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王全福魏云杰杨开清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