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泡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72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升降式泡茶器,包括外杯、收容件、活动架、导柱及杯盖;所述收容件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收容件可拆的套设在外杯内,收容件上设有导柱固定孔,杯盖盖住收容件上端口,所述导柱装配于收容件内可转动地穿套在固定孔内,其表面设置有螺旋导槽,所述活动架活动地装配于收容件内,活动架上设有与导柱匹配的导柱孔并活动地套设在导柱上,该导柱孔上设置有与导柱螺旋导槽相匹配的凸块,致使活动架能随着导柱的转动在收容件内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泡茶器结构简单,动作可靠,适用面广,采用此结构的泡茶器相比传统泡茶器体积更小,更便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泡茶器
本技术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泡茶器。
技术介绍
饮茶是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茶水由沸水冲泡茶叶而成,常用的一种方便泡茶杯是外杯内套置一可放冲泡物的内杯,内杯内放置有过滤网、茶水排放机构等配件,内杯底部设有漏水孔,当需要泡茶时,往内杯内放入茶叶倒入开水,待适宜片刻按动茶水排放机构,茶水即从内杯底部漏水孔流入外杯中,进而形成茶水分离,该方案结构可靠,使用方便,但是存在以下缺陷,该方案的原理是利用内杯漏水孔与外杯间存在水位差将内杯中的茶水排放到外杯中来达到茶水分离的功能,外杯必须相对做的较高较大因此相对来说比较笨重,否则当外杯中的茶水与内杯水位持平时,内杯内的茶水便无法漏到外杯中,无法实现茶水分离功能,同时因该方案中内杯底部漏水孔偏小,当外杯内的茶水与内杯水位持平时,外杯内的茶水难以与内杯内的茶水形成有效对流,因此难以实现时下比较流行的煮茶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泡茶器,解决上述方便泡茶杯比较笨重同时难以实现煮茶功能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式泡茶器,包括外杯、收容件、活动架、导柱及杯盖;所述收容件为中空的筒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式泡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杯、收容件、活动架、导柱及杯盖;所述收容件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收容件可拆的套设在外杯内,收容件上设有导柱固定孔,杯盖盖住收容件上端口,所述导柱装配于收容件内可转动地穿套在固定孔内,其表面设置有螺旋导槽,所述活动架活动地装配于收容件内,活动架上设有与导柱匹配的导柱孔并活动地套设在导柱上,该导柱孔上设置有与导柱螺旋导槽相匹配的凸块,致使活动架能随着导柱的转动在收容件内往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泡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杯、收容件、活动架、导柱及杯盖;所述收容件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收容件可拆的套设在外杯内,收容件上设有导柱固定孔,杯盖盖住收容件上端口,所述导柱装配于收容件内可转动地穿套在固定孔内,其表面设置有螺旋导槽,所述活动架活动地装配于收容件内,活动架上设有与导柱匹配的导柱孔并活动地套设在导柱上,该导柱孔上设置有与导柱螺旋导槽相匹配的凸块,致使活动架能随着导柱的转动在收容件内往复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件的上端套设有一旋转盘,该旋转盘能沿着其轴线进行转动,所述导柱上端设有传动结构,旋转盘上设置有与传动结构匹配的驱动结构,致使导柱能在旋转盘的驱动下转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上端设有传动接头,杯盖上设置有与传动接头匹配的驱动机构,当杯盖盖合时,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国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意树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