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2616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包括:S1、对古尸或骨骸清洗和消毒,然后甲醛浸泡;S2、将古尸或骨骸转移到盛有乙醇与丙酮的梯级浓度混合液中脱水脱脂;S3、将古尸或骨骸移入盛有塑化剂中进行塑化;S4、将古尸或骨骸自然晾干,将固化剂混合液反复多次涂抹于文物的表面,加热至30‑35℃、常压、紫外灯照射条件下,促其硬化塑型,固化后古尸和骨骸会形成透明的有机硅弹性体;S5、将塑化后的古尸或骨骸固定封装于订制的有机玻璃盒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地防止古尸和骨骸等文物的变质、变形、发霉和虫蛀等,同时,塑化保存一次成型、安全环保、便于的搬运、保存和展览。

A Plastic Preservation Method for Unearthed Ancient Corpses or Bo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尸或骨骸的保存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类文物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出土的古尸、骨骸等文物极易受环境的改变而损毁甚至消失,历来是文物保护领域的难点。目前对出土的古尸和骨骸等文物多沿用传统的药物浸泡或真空封存等方法。但传统技术保存的文物易发生变质、变形、变色和虫蛀等现象,且耗时费力,易造成环境污染,有损于人的健康,不利于文物的包装、保管、运输和展览,制约了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生物学家Hargens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所专利技术[1,2]。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该技术引进入我国后,迅速为国内多家医药院校所借鉴并应用于人体标本的保存,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之中广泛应用[3,4,5]。生物塑化技术的原理是:首先利用高渗透脱水物质置换组织细胞内的水分,然后,再用高分子塑化剂置换出高渗透脱水物质,塑化剂通过真空渗透进入生物体内并固化,从而保存了组织细胞的形态,最后通过硬化处理,使组织塑化。具体方法是,将固定好的标本要经过酒精和丙酮混合液脱水,再用具有高蒸发压、低沸点(沸点为56℃)特性的中间剂丙酮(丙酮具有脱水和脱脂的双重作用)把水和脂类置换出来。在真空负压条件下,丙酮从组织中游离出来,由液体变成气体经真空泵排出,硅胶单体渗透到人体标本的组织结构内,丙酮从组织中逸出后形成的空间由塑化剂填充,再用固化剂将塑化剂固化,从而形成固体纤维支架,塑化后的人体标本具有近似塑料的性能,可以长时间保存,用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广东药科大学张德兴、张文光等将生物塑化技术进行改进并成功地应用于文物保护方面,应用这种文物的塑化保存方法与广东省多家文博部门合作,在文物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6,7,8,9,10]。经过近20年的应用,生物塑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应用的缺点也日暴露出来,主要是用原方法保存的文物长时间后易变形、发霉、变色和虫蛀等现象发生。因此探索和改进生物塑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就有其必要性。关键词及解释:生物塑化技术:是一种使生物类标本经过一系列特殊处理转变为具有塑料性质的技术方法。古尸:指出土的文物,是具有一定年代的古人尸体。骨骸:指出土的文物,是具有一定年代的古人骨骼,或称为遗骸。参考文献:1.HargensGV,TiedemannK,KrizW.Thecurrentpatentialofplastination.AntEmbryol(review),1987,175:411-417.2.BickleyHC,HargensGV.Animprovedmethodforthepreservationofteachingspeciments.ArchPatholTafMed,1981,105:674~679.3.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生物塑化技术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6,18:230.4.张德兴,张文光,汪华侨.塑化标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1999,21:142-144.5.张伟国,张绍详,陈金华.生物塑化技术及其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482-484.6.张德兴,张文光,贺新红等.生物类文物标本塑化保存的应用研究.解剖学研究.2002,24:230-231.7.张德兴,张文光,贺新红.明代古墓骨骸及随葬品塑化保存研究.解剖学研究,1999,21:81~83.8.张德兴,张文光,贺新红.清代科学家邹伯奇墓葬发掘及随葬品塑化保存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1999,15:330~332.9.陈凌枫,陈国伟,曾满红等.番禺明代古尸骨骸鉴定和塑化保存的研究.解剖学研究,2014,36:301-304.10.陈凌枫,陈国伟,曾满红等.东莞黄江出土明代遗骸鉴定和塑化保存。解剖学研究,2018,40:272-274.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解决了出土古尸和骨骸易出现变质、变形、发霉和虫蛀等现象的问题,实现了古尸或骨骸等文物的长久保存,其对环境的依赖性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清洁、消毒、固定:对古尸或骨骸表面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浸入10%的甲醛溶液中常温20-25℃浸泡,需防腐彻底和固定完全;其原理是通过甲醛固定古尸或骨骸组织中的蛋白质。S2、脱水、脱脂:将固定好的古尸或骨骸转移到盛有乙醇与丙酮的梯级浓度混合液的容器中常温20-25℃进行脱水脱脂处理,脱水脱脂须彻底;其原理是利用丙酮易蒸发的特点达到脱水脱脂的效果。S3、塑化:将古尸或骨骸移入盛有塑化剂(道康宁硅橡胶DC184的基本组分A,化学成分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负压密封不锈钢桶中,在常温20-25℃和间断负压下进行塑化。在塑化全过程中,文物(古尸或骨骸)须全部浸泡于硅橡胶液面以下,每周翻动一次,以确保硅橡胶与古尸或骨骸各部分的充分接触,可以根据古尸或骨骸内气泡逸出的快慢和多少来调节气压的升降。塑化的原理是丙酮具有高蒸发压、低沸点特点,使其蒸发逸出,硅橡胶分子在间断负压的情况下缓慢浸入古尸和骨骸组织细胞内原水分和脂类的位置。S4、固化、塑型:塑化完成后,将古尸或骨骸移出密封钢桶,置于平板桌面自然晾干,用柔软的纱布抹去表面多余的塑化剂,之后用固化剂混合液(道康宁硅橡胶DC184的基本组份A与固化剂B按10:1比例完全混合)反复多次涂抹于文物的表面,在加热(30-35℃)、常压、紫外灯照射条件下,促其硬化塑型,固化后古尸和骨骸会形成透明的有机硅弹性体。固化塑型彻底,古尸和遗骸长久不变形。S5、封存:将塑化后的文物(古尸或骨骸)固定封装于订制的有机玻璃盒内,有机玻璃盒内放置干燥剂和杀虫剂(樟脑丸)。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清洗操作为用软毛刷沾自来水刷洗古尸和骨骸至干净,消毒操作为用75%的医用酒精对古尸和骨骸进行全面消毒。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古尸在甲醛溶液中浸泡4-8周,骨骸在甲醛溶液中浸泡2-4周。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乙醇与丙酮的梯级浓度混合液的丙酮浓度分别为50%、60%、70%、80%、90%、95%、98%、100%,对应的,乙醇的浓度依次为50%、40%、30%、20%、10%、5%、2%、0%。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古尸或骨骸在各乙醇与丙酮的梯级浓度混合液中脱水脱脂浸泡的时间分别为,古尸浸泡2周,骨骸浸泡1周,其间要确保古尸或骨骸完全浸泡在混合液面之下。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间断负压的时间为每天负压8小时,其中-2kPa,-3kPa,-4kPa,-5kPa各2小时,间断负压处理后维持常压16小时;整个塑化时间,古尸需要4-8周,骨骸需要2-4周。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还包括对封存的古尸或骨骸定期用麝香草酚、乙醇、甘油的混合液(按100g/5000ml/1000ml配比)涂擦古尸或骨骸的表面,防止发霉和虫蛀。古尸、骨骸可长时间存放,保持其性状、外观、颜色等不变。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及有益的效果:生物塑化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主要用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之中。我们将其应用到古尸和骨骸等文物保存领域,经过尝试不同品牌和性质的塑化剂、调整制作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清洁、消毒、固定:对古尸或骨骸表面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浸入10%的甲醛溶液中常温20‑25℃浸泡,需防腐彻底和固定完全;S2、脱水、脱脂:将固定好的古尸或骨骸转移到盛有乙醇与丙酮的梯级浓度混合液的容器中常温20‑25℃进行脱水脱脂处理,脱水脱脂须彻底;S3、塑化:将古尸或骨骸移入盛有塑化剂的负压密封不锈钢桶中,在常温20‑25℃和间断负压下进行塑化;S4、固化、塑型:塑化完成后,将古尸或骨骸移出密封钢桶,置于平板桌面自然晾干,用柔软的纱布抹去表面多余的塑化剂,之后用固化剂混合液反复多次涂抹于古尸或骨骸的表面,加热至30‑35℃、常压、紫外灯照射条件下,促其硬化塑型;S5、封存:将塑化后的古尸或骨骸固定封装于订制的有机玻璃盒内,有机玻璃盒内放置干燥剂和杀虫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清洁、消毒、固定:对古尸或骨骸表面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浸入10%的甲醛溶液中常温20-25℃浸泡,需防腐彻底和固定完全;S2、脱水、脱脂:将固定好的古尸或骨骸转移到盛有乙醇与丙酮的梯级浓度混合液的容器中常温20-25℃进行脱水脱脂处理,脱水脱脂须彻底;S3、塑化:将古尸或骨骸移入盛有塑化剂的负压密封不锈钢桶中,在常温20-25℃和间断负压下进行塑化;S4、固化、塑型:塑化完成后,将古尸或骨骸移出密封钢桶,置于平板桌面自然晾干,用柔软的纱布抹去表面多余的塑化剂,之后用固化剂混合液反复多次涂抹于古尸或骨骸的表面,加热至30-35℃、常压、紫外灯照射条件下,促其硬化塑型;S5、封存:将塑化后的古尸或骨骸固定封装于订制的有机玻璃盒内,有机玻璃盒内放置干燥剂和杀虫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清洗操作为用软毛刷沾自来水刷洗古尸和骨骸至干净,消毒操作为用75%的医用酒精对古尸和骨骸进行全面消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古尸在甲醛溶液中浸泡4-8周,骨骸在甲醛溶液中浸泡2-4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土古尸或骨骸的塑化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乙醇与丙酮的梯级浓度混合液的丙酮浓度分别为50%、60%、70%、80%、90%、95%、98%、100%,对应的,乙醇的浓度依次为50%、40%、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靖陈凌枫曾满红张黎罗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