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降雨集流渗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58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降雨集流渗灌器,包括渗灌器本体、上盖,渗灌器本体为圆筒形,渗灌器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上部固定区、中部渗灌区、下部沉淀区;中部渗灌区的筒壁上开设有渗灌孔;下部沉淀区的底端封闭;上部固定区的内侧下端固定设置有托板,托板的上方设置有凹形卡槽;上盖的外侧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形挡块;相邻的弧形挡块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有卡块;卡块与凹形卡槽的数量相等且卡块与凹形卡槽的开口形状相匹配;渗灌器本体通过卡块卡置于凹形卡槽内与上盖紧固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供植物生长,还可避免上盖被渗灌器内的水顶开,对渗灌器的正常使用具有较好的保证作用。

A New Type of Rainfall Catchment Infiltration Irrig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降雨集流渗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渗灌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降雨集流渗灌器。
技术介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植物生长的首要条件就是水,由于降雨量少,雨水降落到土壤表面还未渗到植物根部就蒸发损失了,使得植物无法有效地利用这部分水资源,从而影响树木生长速度或成活率。降雨集流是指对雨水进行收集、汇流、贮存和调节利用的新技术。常规的降雨集流装置一般包括呈漏斗状的集流材料以及渗灌器,集流材料安装在渗灌器的顶端用于收集雨水并使雨水流入至渗灌器内。渗灌器通常具有上盖,以防止枯枝落叶进入渗灌器内部。但现有的上盖设计要么不具备锁死功能,在降雨量较大集流水较多的情况下,渗灌器内的水来不及渗入土壤而容易将上盖顶开;要么上盖构造设计复杂从而增加了模具生产的难度。此外,由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渗灌器上的渗灌孔容易被根系或土壤堵塞而影响渗灌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降雨集流渗灌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降雨集流渗灌器,包括渗灌器本体、上盖,渗灌器本体为圆筒形,渗灌器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上部固定区、中部渗灌区、下部沉淀区;中部渗灌区的筒壁上开设有渗灌孔;下部沉淀区的底端封闭,用于保证筒内的水分通过渗灌孔向外渗透,并使进入渗灌器的少量泥沙沉积在渗灌器底部;上部固定区的内侧下端固定设置有托板,托板的上方设置有凹形卡槽;凹形卡槽为多个,多个凹形卡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开口方向旋转对称;上盖的外侧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形挡块;相邻的弧形挡块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有卡块;卡块与凹形卡槽的数量相等且卡块与凹形卡槽的开口形状相匹配;渗灌器本体通过卡块卡置于凹形卡槽内与上盖紧固相接;托板用于支撑弧形挡块以防止上盖在枯枝落叶较多时下沉,也对卡块和凹形卡槽起间接保护作用;上盖的内侧中间设置有一个托盘,托盘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集流过滤孔;托盘的上端设置有抓手,便于旋转上盖使其与渗灌器本体紧固相接。进一步地,中部渗灌区的外壁上设置有土工膜,用于包覆渗灌孔,防止植物根系及土壤通过渗灌孔进入渗灌器本体内。进一步地,上盖的上端向外侧延伸设置有帽沿,便于压紧顶端的集流材料以收集雨水。进一步地,抓手的上端与帽沿的上端相平齐。进一步地,凹形卡槽的长度小于等于对应弧形挡块之间间隙的长度。进一步地,多个弧形挡块之间的间隙相等。进一步地,抓手由三块立板组成;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呈辐射状安装在上盖的内壁上。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供植物生长,还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可避免上盖被渗灌器内的水顶开,对渗灌器的正常使用具有较好的保证作用。此外,本专利技术可将进入渗灌器内的少量泥沙沉积在底部,并可防止植物根系及土壤堵塞渗灌孔以及通过渗灌孔进入渗灌器本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渗灌器本体;2、上盖;3、抓手;4、集流过滤孔;5、帽沿;6、卡块;7、弧形挡块;8、上部固定区;9、中部渗灌区;10、下部沉淀区;11、渗灌孔;12、凹形卡槽;13、托板;14、土工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降雨集流渗灌器,包括渗灌器本体1、上盖2,渗灌器本体1为圆筒形,渗灌器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上部固定区8、中部渗灌区9、下部沉淀区10;中部渗灌区9的筒壁上开设有渗灌孔11,用于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下部沉淀区10的底端封闭,用于保证筒内的水分通过渗灌孔11向外渗透,并使进入渗灌器的少量泥沙沉积在渗灌器底部。上部固定区8的内侧下端固定设置有托板13,托板13的上方设置有凹形卡槽12;凹形卡槽12为多个,多个凹形卡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开口方向旋转对称。上盖2的外侧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形挡块7;相邻的弧形挡块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多个弧形挡块之间的间隙相等,且间隙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有卡块6;卡块6与凹形卡槽12的数量相等且卡块6与凹形卡槽12的开口形状相匹配;渗灌器本体1通过卡块6卡置于凹形卡槽12内与上盖2紧固相接;该设计可以将渗灌器本体1与上盖2锁紧,避免降雨量较多时渗灌器本体1内的水来不及向土壤入渗而将上盖2顶开,从而彻底杜绝了枯枝落叶等杂物在上盖顶开后随水进入渗灌器内部而堵塞渗灌孔。托板13用于支撑弧形挡块7以防止上盖2在枯枝落叶较多时下沉,进而损坏卡块和凹形卡槽。上盖2的内侧中间设置有一个托盘,托盘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集流过滤孔4,用于分离水和枯枝落叶等杂物,使水进入渗灌器,而把杂物拦挡在外面,起过滤的作用。托盘的上端设置有抓手3,便于旋转上盖使其与渗灌器本体紧固相接。抓手3由三块立板组成;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呈辐射状安装在上盖的内壁上;该设计不仅便于抓紧上盖,而且操作舒适方便,可以使卡块与凹形卡槽快速吻合。抓手3的上端与帽沿5的上端相平齐。中部渗灌区9的外壁上设置有土工膜14,起反滤的作用,用于包覆渗灌孔,防止植物根系及土壤堵塞渗灌孔以及通过渗灌孔进入渗灌器本体内。上盖2的上端向外侧延伸设置有帽沿5,便于压紧顶端的集流材料以收集雨水。为了保证上盖的顺利安装,凹形卡槽12的长度需小于等于对应弧形挡块之间间隙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将渗灌器本体预埋至植物根系处;然后在渗灌器本体的顶端安装集流材料;旋转安装上盖使卡块匹配卡合至凹形卡槽内,同时通过帽沿压紧集流材料,防止集流材料被风吹起;当降雨时,雨水通过集流材料收集至上盖处并经过集流过滤孔进入渗灌器内部,而枯枝落叶则被阻挡在上盖的外面;渗灌器内部内部的雨水透过渗灌孔直接输送到植物根系处,提高雨水利用率;同时,少量进入渗灌器的泥沙沉积在渗灌器的下部沉淀区,根据实际情况可定期清理。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集雨效果好,可以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供植物生长;2)使用后可以使土壤湿润深度远大于未使用降雨集流渗灌器的入渗深度,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3)上盖与渗灌器本体之间通过卡块和凹形卡槽匹配相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避免降雨量较大时上盖被水顶开,从而彻底杜绝枯枝落叶等杂物在上盖顶开后随水进入渗灌器内部而堵塞渗灌孔;4)因土壤上部植物根系少,渗灌器本体的上端不设置渗灌孔,以节省制作成本;渗灌器本体的下端也不设置渗灌孔,以保证筒内的水分通过渗灌孔向外渗透,还起到防止水分深层渗漏的作用,并使进入渗灌器的少量泥沙沉积在渗灌器底部;5)渗灌器本体渗灌孔的外侧设置土工膜,起反滤作用,用于包覆渗灌孔,防止植物根系及土壤堵塞渗灌孔以及通过渗灌孔进入渗灌器本体内;6)上盖的顶端设置有帽沿,可稳固上端的集流材料,防止集流材料被风吹起而影响集流效果。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降雨集流渗灌器,包括渗灌器本体(1)、上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灌器本体(1)为圆筒形,渗灌器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上部固定区(8)、中部渗灌区(9)、下部沉淀区(10);所述中部渗灌区(9)的筒壁上开设有渗灌孔(11);所述下部沉淀区(10)的底端封闭,用于保证筒内的水分通过渗灌孔(11)向外渗透,并使进入渗灌器的少量泥沙沉积在渗灌器底部;所述上部固定区(8)的内侧下端固定设置有托板(13),托板(13)的上方设置有凹形卡槽(12);所述凹形卡槽(12)为多个,多个凹形卡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开口方向旋转对称;所述上盖(2)的外侧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形挡块(7);相邻的弧形挡块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有卡块(6);所述卡块(6)与凹形卡槽(12)的数量相等且卡块(6)与凹形卡槽(12)的开口形状相匹配;所述渗灌器本体(1)通过卡块(6)卡置于凹形卡槽(12)内与上盖(2)紧固相接;所述托板(13)用于支撑弧形挡块(7)以防止上盖(2)在枯枝落叶较多时下沉,也对卡块(6)和凹形卡槽(12)起间接保护作用;所述上盖(2)的内侧中间设置有一个托盘,托盘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集流过滤孔(4);所述托盘的上端设置有抓手(3),便于旋转上盖使其与渗灌器本体紧固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降雨集流渗灌器,包括渗灌器本体(1)、上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灌器本体(1)为圆筒形,渗灌器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上部固定区(8)、中部渗灌区(9)、下部沉淀区(10);所述中部渗灌区(9)的筒壁上开设有渗灌孔(11);所述下部沉淀区(10)的底端封闭,用于保证筒内的水分通过渗灌孔(11)向外渗透,并使进入渗灌器的少量泥沙沉积在渗灌器底部;所述上部固定区(8)的内侧下端固定设置有托板(13),托板(13)的上方设置有凹形卡槽(12);所述凹形卡槽(12)为多个,多个凹形卡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开口方向旋转对称;所述上盖(2)的外侧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形挡块(7);相邻的弧形挡块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有卡块(6);所述卡块(6)与凹形卡槽(12)的数量相等且卡块(6)与凹形卡槽(12)的开口形状相匹配;所述渗灌器本体(1)通过卡块(6)卡置于凹形卡槽(12)内与上盖(2)紧固相接;所述托板(13)用于支撑弧形挡块(7)以防止上盖(2)在枯枝落叶较多时下沉,也对卡块(6)和凹形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张维江王旭东褚金镝丁广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