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44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包括轴承座(5)和联轴器(6),轴承座(5)内安装有轴承(3),联轴器(6)外圆面与轴承(3)内圈配合安装,联轴器(6)通过键连接电机输出轴(9),联轴器(6)连接齿轮(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改善了电机受力情况;限制了齿轮在周向的位移,传动精度更高。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Gear an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
技术介绍
齿轮副驱动力矩较大,安装空间有限,单靠键联接时,齿轮副运行一段时间后,电机内部轴承的磨损严重,齿轮传动精度降低。AGV与地面充电装置进行对接时,由于车身负载、地面状况、AGV定位精度等因素会造成对位不正,充电头与接触片的接触由面接触变为点接触、线接触,而充电过程需要通过较大的电流,在接触不充分的地方容易发生打火、过热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包括轴承座和联轴器,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联轴器外圆面与轴承内圈配合安装,联轴器通过键连接电机输出轴,联轴器连接齿轮。具体地,所述的轴承座安装在电机安装座上。具体地,所述的齿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联轴器的端面。具体地,还包括轴端挡板,轴端挡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电机输出轴的一端沿轴向设置有内螺纹孔,轴端挡板设置在齿轮的端面,轴端挡板的固定孔内设置压紧螺杆与电机输出轴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将齿轮与电机输出轴拉紧。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联轴器与轴承配合安装关系,当电机驱动齿轮转动时,一部分齿轮径向力传递到轴承座上,改善了电机受力情况;限制了齿轮在周向的位移,传动精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齿轮,2-电机安装座,3-轴承,4-电机,5-轴承座,6-联轴器,7-压紧螺杆,8-轴端挡板,9-电机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2所示,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包括轴承座5和联轴器6,轴承座5内安装有轴承3,联轴器6外圆面与轴承3内圈配合安装,联轴器6通过键连接电机输出轴9,联轴器6连接齿轮1,所述的轴承座5安装在电机安装座2上,所述的齿轮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联轴器6的端面,螺栓周向阵列设置多个,可以将齿轮1紧固连接在联轴器6的端面。进一步地,还包括轴端挡板8,轴端挡板8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电机输出轴9的一端沿轴向设置有内螺纹孔,轴端挡板8设置在齿轮1的端面,轴端挡板8的固定孔内设置压紧螺杆7与电机输出轴9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将齿轮1与电机输出轴9拉紧,提高安装的强度,电机4驱动齿轮1转动时,一部分齿轮1径向力传递到轴承座5上,改善了电机4受力情况;限制了齿轮1在周向的位移,传动精度更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5)和联轴器(6),轴承座(5)内安装有轴承(3),联轴器(6)外圆面与轴承(3)内圈配合安装,联轴器(6)通过键连接电机输出轴(9),联轴器(6)连接齿轮(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5)和联轴器(6),轴承座(5)内安装有轴承(3),联轴器(6)外圆面与轴承(3)内圈配合安装,联轴器(6)通过键连接电机输出轴(9),联轴器(6)连接齿轮(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座(5)安装在电机安装座(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与电机联接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四威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