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16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T形螺母,为防止其凸缘部和相邻螺母的凸缘部在一输送道上运动时相互重叠,从而可顺利地沿输送道进给,其凸缘部外周边在卡爪对之间各自由一内凹缘圆弧形边连接;另外为使之可牢固地固定在一物品上,一较薄的行将敛缝部分形成在远离凸缘部的轴部那端上,一内螺纹成型在除了敛缝部分以外的一段上,当该T形螺母安装到物品上时,卡爪卡入该物品并且敛缝部分被敛缝。(*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1994年5月13日申请的申请号94105195.1专利技术名称螺母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T形螺母,具体地说涉及包括在其内圆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的空心轴部分,从该空心轴一端向外延伸的具有多个卡爪的凸缘部分的T形螺母。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的T形螺母1的立体图,它与本专利技术较为接近。T形螺母1包括一轴部2和从轴部2的第一个端部向外延伸的凸缘部3,它们都由金属材料一体制成。该轴部2呈空心圆筒形,且在其整个内圆周面上设有内螺纹4,该内螺纹4形成在轴部2的整个内圆周面上。另外,凸缘部3具有两对卡爪5,6,7和8,它们在凸缘部3的径向互相相对并从轴部2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这些卡爪5至8都由凸缘部3的外周边部分向上弯曲而构成。将轴部2插入预先设置在物品,例如木材内的一个孔中,并将卡爪5至8卡入该物品中就可将这种T形螺母固定到该物品上了。固定在物品上后T形螺母就不能转动,这样诸如螺栓等螺固件就可以和形成在轴部2的内圆周面上的内螺纹4啮合。由于该T形螺母1能够顺滑地沿一设置在将螺母固定到物品上的螺母固定器上的输送道上移动,从而能够实现自动输送所以这种T形螺母一般被称为“料斗进料T形螺母”。例如,英国专利1,157,734就详细描述了这样一种料斗进料T形螺母。图1中以点划线示出了前述的输送道9。这个输送道9包括一对C形截面的导轨10和11,它们对称地布置以互相相对。凸缘部3容纳在这些导轨10和11中,这样卡爪5至8就位于导轨10和11之间,从而该T形螺母就可沿输送道9以预定的状态移动。输送道9一般是弯曲的以使T形螺母1进入所需状态(虽然在图9中并未示出弯曲状态),这样轴部2就可与设置在物品(未示)中的孔对齐。然而,T形螺母固定到物品上的前述状态基本上仅由卡爪5至8卡入物品中而得以保持的。因此,卡入物品中的卡爪5至8时间长了可能会松开,这样的话T形螺母1甚至会从物品上松脱。图2和3示出了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另一种现有的T形螺母12。图2和3分别是表示该T形螺母12的前正视图和仰视图。这一T形螺母12包括一轴部13和从该轴部13的第一端向外延伸的凸缘部14,和前述T形螺母1一样它们都是由金属材料一体制成的。轴部13呈空心圆筒形并在与前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有一行将敛缝的部分15,同时内螺纹16形成在除所述敛缝部分15以外的内圆周面上。在该行将敛缝的部分15有一较小的厚度。另一方面,凸缘部14设有两对卡爪17、18、19和20,它们都沿凸缘部14的径向相对且从轴部13的第一端朝第二端延伸。这些卡爪17至20都由凸缘部14的外周边的部分向上弯折而成。这样一种T形螺母12使用时的情况以如图12所示。参见图4。一例如木材的物品21上预先设有一通孔22。T形螺母12的轴部13插入通孔22之中,在此状态下,由一敛缝工具对图2所示的敛缝部分15进行敛缝,这样一敛缝部分15a就形成在物品21的一个表面上。同时,卡爪17至20被卡入物品21的另一表面,这样,T形螺母12就完全固定到物品21上了。T形螺母12在这种安装的状况下,卡爪17至20使T形螺母12相对于物品21不能转动,同时凸缘部14和敛缝部15a保持住物品21,阻止T形螺母12从通孔22中脱离。因此,T形螺母12被牢固地固定到物品21上,并且半永久地保持这种固定状态。这种T形螺母12也可以和前述的T形螺母1类似地用作“料斗输送T形螺母”。因此,该T形螺母12也如图1所示地沿输送道9移动。然而,当多个这种T形螺母12沿输送道9移动时,运动经常会受到如下的阻碍T形螺母12的凸缘部14在卡爪17至20成形前基本上是圆形的,因此,卡爪对17和18以及另一对卡爪19和20都分别通过弧形边23和24互相连接。当多个螺母12连续地沿输送道9(见图1)运动时,凸缘部14将与邻近的T形螺母12的凸缘部分重叠。因此,T形螺母12经常会沿输送道9发生不正确的输送或阻塞。一般地T形螺母12是由带状金属板制成的。这种带状金属板是沿一顺序冲模按照规定的顺序加工的,所以在为获得某种程度的T形螺母12的加工阶段上,一中间制品就将从带状金属板上分离出来。这一半成品具有对应于轴部13和凸缘部14的部分,并有构成卡爪17至20的狭长切口。然后用一夹具抓住对应凸缘部14的部位,这样所需的敛缝部分15和内螺纹16就形成在对应于此状况下的轴部13上。行将敛缝的部分15用一切削工具切削轴部13的内圆周面而形成切削的目的是减少它的厚度。其后,卡爪17至20从凸缘部14升起,从而获得所需的T形螺母12。凸缘部14在如上所述卡爪17至20成形之前,亦即在用一夹具抓住中间制品以获得行将敛缝的部分15的加工过程中,基本上是呈圆形的。如果要由夹具抓住的凸缘部14基本上为圆形,由于凸缘部14相对这种夹持没有方向性,所以就可能用夹具夹住凸缘部14而较好地定出轴部13的中心。此外,在此情况下,凸缘部14在其外周部分也没有角,因而凸缘部分14不会因夹具的夹持而产生毛刺,因此凸缘部14的外周部分没有被夹具压碎。另一方面,用夹具夹持一如图1所示的基本呈八角形的凸缘部3时由于有方向性而难以支持,同时也较难定出轴部2的中心。当凸缘部3被夹具夹住时,凸缘部3的角也可能被压缩变形而产生毛刺。这种毛刺妨碍了T形螺母1沿输送道9的顺滑运动。虽然采用一特殊结构的夹具可以解决前述的问题,但是这就要不断使凸缘部分3沿一恒定的方向移动;而这种操作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如图2和3所示的具有行将敛缝的部分15的T形螺母,在卡爪17至20形成之前,凸缘部14必须基本上呈圆形。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在于为T形螺母提供一种结构,这种结构能在沿一输送道运动的过程中阻止其凸缘部和相邻T形螺母的凸缘部重叠。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目的在于为具有一敛缝部分的T形螺母提供一种结构,这种结构能在沿一输送道运动的过程中阻止一凸缘部和另一T形螺母的凸缘部重叠。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形螺母包括一轴部和一从轴部的第一端向外延伸的凸缘部,它们都由金属材料一体制成。该轴部呈空心圆筒形,同时一内螺纹形成在其内圆周表面部分。两对卡爪沿凸缘部的径向相对地布置在凸缘部的外周部分,并从第一端朝第二端延伸。凸缘部的周边形状使得两对成对的卡爪基本上各自由内凹的圆弧形边连接起来。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目的,上述结构还包括一在与其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有一较薄的敛缝部,同时一内螺纹形成在除了行将敛缝部分以外的内圆周表面部分。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T形螺母排列起来沿输送道移动时,一个T形螺母的一对卡爪的基部和与之相邻的T形螺母的凸缘部相应的一对卡爪的基部相接触,因此,能保持相邻T形螺母的凸缘部不重叠,而可以顺滑地在输送道中移动。另外,当据本专利技术的T形螺母固定到一物品上时,各卡爪都卡住该物品以阻止T形螺母相对该物品转动,同时敛缝的部分和凸缘部则起阻止T形螺母掉出或脱出该物品的作用。如上文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T形螺母在其轴部具有较薄的行将敛缝的部分,同时凸缘部包括内凹的弧形边。为获得这种结构,有必要解决前述的由夹具夹持凸缘部所产生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可用如下的方式解决,例如当制造成本专利技术的T形螺母时,在T形螺母的中间制品还未从带状金属板分离时,较薄的行将敛缝的部分可用锻造方法制成。由此,在制造所需敛缝部分就不必再用一夹具夹住各个中间制品并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金属材料整体制成的T形螺母,它包括一轴部(94)和从所述轴部(94)的第一端向外伸出的凸缘部(86), 所述轴部(94)呈空心圆筒形,一内螺纹(92)形成在其内圆周面上, 两对设置在所述凸缘部(86)的外周边上的两对卡爪(87),位于所述凸缘部(86)的径向的相对位置上并从所述第一端伸向所述第二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86)的周边形状是这样的,即所述两对卡爪(87)各自分别通过内凹的圆弧形边(88)互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山丰
申请(专利权)人:永山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