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钻孔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215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自穿孔能力的自钻孔锚固装置。该锚固装置由本体部(10)和销(1)构成,本体部(10)由头部(11)和从该头部(11)向下方延长的轴部(12)构成。头部(11)具有可与电动回转工具的回转部接合的那样的与6角螺栓头部同样的形状。轴部(12)为具有一定外径的圆柱形,在其外周面有螺旋状的槽部(41)。从本体部(10)的上端向顶端部在该轴芯部穿设一定内径的孔部(15)。在轴部(12)的顶端部从其顶端到孔部(15)形成狭缝(16),将该顶端部一分为二。将销(1)嵌入到本体部(10)的孔部(15)内,形成自钻孔锚固装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将各种配件等被固定物安装到混凝土、砖或石块等构造物上并加以固定时使用的锚定销或锚栓,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可自己穿出螺纹底孔的自钻孔锚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将各种配件等安装、由固定到混凝土、砖或石块等构造物上的方法,具有在养护混凝土之前埋入锚栓或锚定销等的方法,以及在养护混凝土后进行施工的后施工锚固装置方式或火药等打入销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后施工锚固装置。在现有的后施工锚固装置的作业方法中,规定直径的混凝土钻以规定深度穿设螺纹底孔,接着埋入锚定销等,通过将该锚固装置的顶端部分等扩展到螺纹底孔内径以上,从而施加防止拉脱的保持力,或者在螺纹底孔中插入粘合剂和锚固装置,由粘合力施加防拉脱的保持力。例如,图8示出现有的锚定销,其(A)为正视图,其(B)为中央纵剖视图,其(C)为俯视图,其(D)为仰视图,其(E)为销的正视图。该锚定销由本体部50与销60构成,本体部50由设在上方基端部的头部51和从头部51向其下方延长的轴部52构成,将头部51的外径形成得大于轴部52的外径,轴部52的外径在其全体范围大体一定。在头部51及轴部52的轴芯部从其基端部侧上端到下方的顶端部侧的适当位置穿设着用于收容销60的孔部53。孔部53的内径,在接受销60的头部61的部分做得大一些,其它的用于收容销60的轴部62的部分为一定。在轴部52的下方顶端部分,形成一定长度的狭缝54,将轴部52的顶端一分为二(图8(D)),该狭缝54从轴部52的顶端一直形成到孔部53。在轴部52的顶端部分的外周,形成多个环状槽部56。嵌入到本体部50的孔部53内的销60,由设在上方基端部的外径大的头部61和从该处延伸到下方的具有一定外径的轴部62构成,为轴部62的下方顶端部具有尖端形状的钉形状。通过将该销60嵌入到本体部50的孔部53,用锤等打入,可扩开由狭缝54分成两半的本体部50的顶端部55、55,将该锚固装置固定在构造物上,从而将被固定物固定到构造物上。图9为示出上述锚定销的使用例的说明图,其中,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如图9(A)所示,由电钻穿过作为将要固定到混凝土等构造物65上的被固定物的配件66,开出螺纹底孔。如图9(B)所示,将在本体部50的孔部中嵌入销60的锚定销放入到上述螺纹底孔中。如图9(C)所示,由锤71打入销60。如图9(D)所示,由销60的打入,扩开本体部50顶端的顶端部55、55,将锚固装置固定到构造物65上,同时将配件66也固定到构造物上。作为锚固装置,除了上述锚定销外,还有锚栓,该锚栓没有特别设置头部51,由1根轴部构成,在轴部52的上方基端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牙。在使用该锚栓的场合,当将其固定到构造物上后,可由螺母等将被固定物加以固定。如上所述,对于现有的锚固装置,需要由混凝土钻等电钻进行的螺纹底孔穿孔作业以及将被固定物与构造物的位置对齐的作业,使施工复杂化,又费事又费时间,而且要求操作熟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固装置,该锚固装置在进行对被固定物和混凝土等开螺纹底孔的穿孔作业的同时,可将被固定物固定在构造物上。也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己穿孔(自钻孔)的锚固装置,该锚固装置同时也可以进行穿孔作业,可以确实地而且高效地对被固定物和构造物进行螺纹底孔的穿孔作业和固定作业。专利技术的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项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锚固装置,在该锚固装置的轴部12的轴芯部从轴部12的基端部向轴部12的顶端部以适当的长度穿设用于打入销1的孔部15,在轴部12顶端部从其顶端直到上述孔部15形成狭缝16,在上述孔部15嵌入销1,打入销1将狭缝16扩开,从而将该锚固装置固定到混凝土等构造物上;其特征在于轴部12的基端部可与回转工具的回转部接合,轴部12的顶端部具有钻头刃20、25、31,由该钻头刃20、25、31的回转可在构造物上穿设螺纹底孔。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项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锚固装置,在该锚固装置的轴部12的轴芯部从轴部12的基端部向轴部12的顶端部以适当长度穿设用于打入销1的孔部15,在轴部12顶端部从其顶端直到上述孔部15形成狭缝16,在上述孔部15嵌入销1,打入销1将狭缝16扩开,从而将该锚固装置固定到混凝土等构造物上;其特征在于轴部12的基端部可与回转工具的回转部接合,在轴部12顶端部的狭缝16中夹持钻头刃20、31由该钻头刃20、31的回转在构造物等上穿设螺纹底孔。这样,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专利技术中,由于在轴部12的顶端有钻头刃20、25、31,所以,将被固定物配置在构造物的安装位置上,使用电动回转工具从被固定物上打入锚固装置,穿设螺纹底孔,然后将嵌入到轴部12轴芯部的孔部15中的销1打入,扩开设在轴部12顶端部的狭缝16,即扩开轴部12的顶端部,即可将锚固装置固定到构造物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三项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二项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于钻头刃20、31的下方顶端部设切削刃28、48,在其上方基端部从其大体中央部向下方以适当长度设置切口部23,该钻头刃20、31的基端部侧夹持于狭缝16中,切口部23位于狭缝16内,上述销1的顶端部分可以侵入到该切口部23内。这样,夹持在轴部12顶端部的狭缝16中的钻头刃20、31可有效地在被固定物和构造物上穿设螺纹底孔,之后,即使在打入销1时,由设在钻头刃20、31上的切口部23的存在,可以不存在任何问题地打入销。另外,由于切口部23位于狭缝16内部,所以不存在钻头刃20、31在轴部顶端部折断的问题,其强度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本专利技术的第四项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一项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在轴部12的顶端部直接形成穿孔用的钻头刃25。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与上述第一项专利技术和第二项专利技术同样的作用,而且由于直接在轴部12顶端形成穿孔用的钻头刃25,所以如上述第二和第三项专利技术那样,可以省去将单独形成的钻头刃20组合到锚固装置轴部12的麻烦。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自钻孔锚固装置的实施例,其(A)为锚固装置的本体部的正视图,其(B)为本体部的中央纵剖视图,其(C)为本体部的俯视图,其(D)为本体部的仰视图,其(E)为本体部的顶端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其(F)为销的正视图。图2为示出图1中自钻孔锚固装置的使用例的说明图,其(A)示出正将自钻孔锚固装置打入时的穿孔状态,其(B)示出穿孔完了的状态,其(C)示出将销打入从而固定了锚固装置的状态。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钻头刃的实施例,其(A)为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使用的板状钻头刃的正视图,其(B)为该钻头刃的侧视图,其(C)为其它实施例的钻头刃的正视图,其(D)为该钻头刃的侧视图。图4为示出具有与图3(A)、(B)所示情形相同形式的钻头刃的其它3个变更例的正视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自钻孔锚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其(A)为本体部的正视图,其(B)为本体部的中央纵剖视图,其(C)为本体部的俯视图,其(D)为图5(B)的S-S剖视图,其(E)为本体部顶端的放大透视图,其(F)为销的正视图。图6示出图5中自钻孔锚固装置的使用例的说明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自钻孔锚固装置的另外2个实施例,示出其轴部的上方基端部的部分。其(A)为一方的实施例的轴部俯视图和中央纵剖视图说明图,其(B)为另一方的实施例的轴部俯视图和中央纵剖视说明图。图8示出现有的锚定销,其(A)为正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钻孔锚固装置,在轴部(12)的轴芯部,从轴部(12)的基端部向轴部(12)的顶端部穿设适当长度的用于打入销(1)的孔部(15),在轴部(12)顶端部,从其顶端直到上述孔部(15)形成狭缝(16),在上述孔部(15)嵌入销(1),打入销(1)将狭缝(16)扩开,从而将该锚固装置固定到混凝土等构造物上;其特征在于:轴部(12)的基端部可与回转工具的回转部接合,轴部(12)的顶端部具有钻头刃(20)(25)(31),由该钻头刃(20)(25)(31)的回转,可在构造物等上穿设螺纹底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久芳佐藤孝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