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88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包括沟头山坡、主渠、斜支渠、第一沉沙池、坡底排水渠、蓄水池以及喷灌管道,沟头山坡上均匀排列设置有主渠,主渠上分别均匀设置有斜支渠以及第一沉沙池,主渠经过坡底排水渠与蓄水池接通,且沟头山坡上还设置有喷灌管道,喷灌管道与蓄水池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因地制宜,方法简单,保持水土,改善土壤成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第一沉沙池、第二沉沙池第三沉沙池,能够有效防止渠道淤塞,设置蓄水池以及喷灌管道,能够充分利于水资源,在雨季积水,能够在缺水时浇灌草地以及树木,形成循环利用。

A Control Structure of Soil and Water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被剧烈的人类活动破坏严重。有些城市为了发展,疯狂扩张,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原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而城市水土流失会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危害城市基础设施,淤塞河床、沟道,降低城市防洪能力,影响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包括沟头山坡,还包括主渠、斜支渠、第一沉沙池、坡底排水渠、蓄水池以及喷灌管道,所述沟头山坡上均匀排列设置有所述主渠,所述主渠上分别均匀设置有所述斜支渠以及所述第一沉沙池,所述主渠经过所述坡底排水渠与所述蓄水池接通,且所述沟头山坡上还设置有所述喷灌管道,所述喷灌管道与所述蓄水池接通。进一步的,所述斜支渠上设置有第二沉沙池,所述第二沉沙池设于所述斜支渠与所述主渠的接口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沙池设置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均设置有网格栅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沙池间隔距离为50-100m。进一步的,所述坡底排水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三沉沙池。进一步的,所述喷灌管道上设置有旋转喷头,且所述旋转喷头间隔距离为15-25m。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因地制宜,方法简单,保持水土,改善土壤成分,本技术通过设置主渠以及斜支渠,避免雨水在破面上形成沟流,防止产生沟流侵蚀,设置有第一沉沙池、第二沉沙池第三沉沙池,能够有效防止渠道淤塞,设置蓄水池以及喷灌管道,能够充分利于水资源,在雨季积水,能够在缺水时浇灌草地以及树木,形成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斜支渠;2、主渠;3、坡底排水渠;4、蓄水池;5、第一沉沙池;6、喷灌管道;7、第三沉沙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包括沟头山坡、主渠2、斜支渠1、第一沉沙池5、坡底排水渠3、蓄水池4以及喷灌管道6,沟头山坡上均匀排列设置有主渠2,主渠2上分别均匀设置有斜支渠1以及第一沉沙池5,主渠2经过坡底排水渠3与蓄水池4接通,且沟头山坡上还设置有喷灌管道6,喷灌管道6与蓄水池4接通。优选的,斜支渠1上设置有第二沉沙池,第二沉沙池设于斜支渠1与主渠2的接口位置处。优选的,第一沉沙池5设置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均设置有网格栅栏。优选的,第一沉沙池5间隔距离为50-100m。优选的,坡底排水渠3与蓄水池4之间设置有第三沉沙池7。优选的,喷灌管道6上设置有旋转喷头,且旋转喷头间隔距离为15-25m。本技术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因地制宜,方法简单,保持水土,改善土壤成分,本技术通过设置主渠以及斜支渠,避免雨水在破面上形成沟流,防止产生沟流侵蚀,设置有第一沉沙池、第二沉沙池第三沉沙池,能够有效防止渠道淤塞,设置蓄水池以及喷灌管道,能够充分利于水资源,在雨季积水,能够在缺水时浇灌草地以及树木,形成循环利用。本技术先设置主渠、斜支渠,然后在沟头山坡上种植草地以及树木,蓄水池以及沉沙池均能蓄水排沙,通过喷灌管道,合理利用积水,在缺水时对沟头山坡上的草地以及树木进行浇灌,能够使得沟头山坡迅速恢复草地,初期通过主渠、斜支渠结构进行排水,等草地扎根生长,通过草地防止土壤过分流失,提高沟头山坡的水源生态环境。后期等树木成林,通过树木以及草地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包括沟头山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渠、斜支渠、第一沉沙池、坡底排水渠、蓄水池以及喷灌管道,所述沟头山坡上均匀排列设置有所述主渠,所述主渠上分别均匀设置有所述斜支渠以及所述第一沉沙池,所述主渠经过所述坡底排水渠与所述蓄水池接通,且所述沟头山坡上还设置有所述喷灌管道,所述喷灌管道与所述蓄水池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包括沟头山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渠、斜支渠、第一沉沙池、坡底排水渠、蓄水池以及喷灌管道,所述沟头山坡上均匀排列设置有所述主渠,所述主渠上分别均匀设置有所述斜支渠以及所述第一沉沙池,所述主渠经过所述坡底排水渠与所述蓄水池接通,且所述沟头山坡上还设置有所述喷灌管道,所述喷灌管道与所述蓄水池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渠上设置有第二沉沙池,所述第二沉沙池设于所述斜支渠与所述主渠的接口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钰媛章烨珊陈霖
申请(专利权)人: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