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1683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转换器、变频器、电力输出线圈、电力接收线圈、整流电路模块以及电池,所述转换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所述变频器通过MOS管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输出到所述电力输出线圈,所述电力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电力输送线圈发射的交流电且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有益效果:方案中采用的无线充电能够检测救生圈电量,在低于80%的时候自动启动给电动救生圈充电,从而解决了水上救生设备的防水性以及提高了安全性。

A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Lifeb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充电技术主要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2种方式,均属于有线接触式充。主要问题就是对水上救生设备来说防水比较难以处理,其次接口处存在会导致结构强度不够易损坏等安全隐患,以及发生漏电隐患,从而降低了安全性能。综上所述,如何能够方便对水上救生设备进行安全性充电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转换器、变频器、电力输出线圈、电力接收线圈、整流电路模块以及电池,所述转换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所述变频器通过MOS管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输出到所述电力输出线圈,所述电力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电力输送线圈发射的交流电且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优选的,所述转换器内部的转换电路包括转换器、变压器TM以及电容C1,所述变压器TM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转换器上,所述电容C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换器以及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换器并接地。优选的,所述电容C1的容值为470F/25V。优选的,所述变频器内部的电路包括传感器、电感L1、晶闸管Q1、晶闸管Q2、晶闸管Q3、晶闸管Q4、电容C2和二极管D1。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引脚P1以及P2均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引脚P3和所述晶闸管Q1以及所述晶闸管Q3的集电极,其中,所述晶闸管Q1与所述晶闸管Q2串联并接地,所述晶闸管Q3与所述晶闸管Q4串联并接地,所述传感器引脚P4与所述二级滚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闸管Q1的发射极以及与所述晶闸管Q2的集电极连接,并与所述传感器引脚P6连接,传感器引脚P7与所述晶闸管Q2的基级连接,所述传感器引脚P8和所述传感器P10分别与所述晶闸管Q3以及所述晶闸管Q4的基级连接,所述传感器P9分别与所述晶闸管Q3的发射极以及与所述晶闸管Q4的集电极连接并接电源,所述传感器引脚P11接地。优选的,所述整流电路模块包括恒流升压电路模块,且所述恒流升压电路模块内部的恒流升压电路包括控制器、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6、电感L2、电感L3、电感L4以及电感L5。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引脚A1与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器引脚A2分别与所述电感L3的一端以及所述电感L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控制器引脚A3接地,所述控制器引脚A4分别与所述电感L5的一端以及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感L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引脚A5以及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以及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无线充电技术属于电磁共振式,通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高效传输能量,当发射器和接收器端以同一频率振动时,接收器会从发射器产生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流来为电动救生艇供电或充电。2、该无线充电技术无需对准,且理论上线圈距离可以很大。3、该方案中采用的无线充电能够检测救生圈电量,在低于80%的时候自动启动给电动救生圈充电,从而解决了水上救生设备的防水性以及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换器电路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电路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流恒流升压电路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圈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转换器、变频器、电力输出线圈、电力接收线圈、整流电路模块以及电池,所述转换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所述变频器通过MOS管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输出到所述电力输出线圈,所述电力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电力输送线圈发射的交流电且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所述转换器内部的转换电路包括转换器、变压器TM以及电容C1,所述变压器TM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转换器上,所述电容C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换器以及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换器并接地,所述电容C1的容值为470F/25V。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所述变频器内部的电路包括传感器、电感L1、晶闸管Q1、晶闸管Q2、晶闸管Q3、晶闸管Q4、电容C2和二极管D1,所述传感器引脚P1以及P2均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引脚P3和所述晶闸管Q1以及所述晶闸管Q3的集电极,其中,所述晶闸管Q1与所述晶闸管Q2串联并接地,所述晶闸管Q3与所述晶闸管Q4串联并接地,所述传感器引脚P4与所述二级滚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闸管Q1的发射极以及与所述晶闸管Q2的集电极连接,并与所述传感器引脚P6连接,传感器引脚P7与所述晶闸管Q2的基级连接,所述传感器引脚P8和所述传感器P10分别与所述晶闸管Q3以及所述晶闸管Q4的基级连接,所述传感器P9分别与所述晶闸管Q3的发射极以及与所述晶闸管Q4的集电极连接并接电源,所述传感器引脚P11接地。实施例四,如图4-5所示,所述整流电路模块包括恒流升压电路模块,且所述恒流升压电路模块内部的恒流升压电路包括控制器(LM2577-ADJ)、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6、电感L2、电感L3、电感L4以及电感L5,所述控制器(LM2577-ADJ)引脚A1与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器、变频器、电力输出线圈、电力接收线圈、整流电路模块以及电池,所述转换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所述变频器通过MOS管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输出到所述电力输出线圈,所述电力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电力输送线圈发射的交流电且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器、变频器、电力输出线圈、电力接收线圈、整流电路模块以及电池,所述转换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所述变频器通过MOS管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输出到所述电力输出线圈,所述电力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电力输送线圈发射的交流电且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内部的转换电路包括转换器、变压器TM以及电容C1,所述变压器TM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转换器上,所述电容C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换器以及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换器并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的容值为470F/25V。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内部的电路包括传感器、电感L1、晶闸管Q1、晶闸管Q2、晶闸管Q3、晶闸管Q4、电容C2和二极管D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引脚P1以及P2均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引脚P3和所述晶闸管Q1以及所述晶闸管Q3的集电极,其中,所述晶闸管Q1与所述晶闸管Q2串联并接地,所述晶闸管Q3与所述晶闸管Q4串联并接地,所述传感器引脚P4与所述二级滚D1的负极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亮邓卓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帆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