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1596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盘具的两个圆盘上均设置环状的气囊,两个气囊相对设置;2)将加工好的同轴电缆的半成品绕制在盘具上,形成半成品盘;2)对气囊进行充气,使气囊外套在半成品盘的外侧;3)将隔离膜包覆在半成品盘以及两个气囊的外周,使外部空气与半成品盘相隔离。本方法能够在半成品收卷成半成品盘后,使气囊充气后外套在半成品盘的外周,通过隔离膜能够同时包覆气囊和半成品盘,因为外套在半成品盘的气囊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隔绝外部空气,防止外部空气从圆盘和半成品盘之间的间隙进入,本方法防氧化效果好。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axial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0月11日,申请号为201710941323.4,专利技术名称为“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同轴电缆在生产制造时,会先加工出半成品(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屏蔽层、发泡层和外屏蔽层),半成品会收拢在盘具上,因为外屏蔽层为铜,容易氧化,如果被氧化会严重影响同轴电缆的性能,为了提高半成品的存储时间,通常在收卷在盘具上的半成品的外表面包覆隔离膜,从而使半成品尽可能与空气隔离。盘具包括一个筒状部和分布设置在筒状部两侧的圆板,现有的这种形式,隔离膜不能跟盘具的两个圆板很好的贴合,空气会从圆板与半成品之间的空隙里进去,因此防氧化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克服不足,提出了一种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盘具的两个圆盘上均设置环状的气囊,两个气囊相对设置;2)将加工好的同轴电缆的半成品绕制在盘具上,形成半成品盘;2)对气囊进行充气,使气囊外套在半成品盘的外侧;3)将隔离膜包覆在半成品盘以及两个气囊的外周,使外部空气与半成品盘相隔离。本方法能够在半成品收卷成半成品盘后,使气囊充气后外套在半成品盘的外周,通过隔离膜能够同时包覆气囊和半成品盘,因为外套在半成品盘的气囊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隔绝外部空气,防止外部空气从圆盘和半成品盘之间的间隙进入,本方法防氧化效果好。隔离膜的作用是隔离水分和空气,实际运用时,可以采用普通保鲜膜的材质。可选的,还包括加工外护套的步骤:去除盘具上的隔离膜后对气囊进行放气;将半成品拉出,通过外护套注塑装置将外护套包覆在半成品上;对外护套进行冷却和干燥。可选的,步骤1)中设置有气囊的盘具包括两个圆盘以及连接两个圆盘的筒状部,圆盘面向筒状部的一侧具有与筒状部同轴设置的环形凹槽,所述气囊安装在环形凹槽中,所述环形凹槽底壁具有贯穿圆盘的通气孔,圆盘背向筒状部的一侧安装有与通气孔配合的充放气接头;所述气囊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分别为充气工作状态和放气工作状态,在充气工作状态下,所述气囊向筒状部一侧凸起,形成套状结构,在放气工作位状态下,所述气囊收缩至环形凹槽内部。环形凹槽能够供气囊装入,通过设置通气孔和充放气接头,在充气状态下(可以通过外部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气),能够使外部空间进入环形凹槽,从而使气囊膨胀,形成套状结构包覆半成品盘对应侧的外周,在放气状态下(可以通过外部充放气装置进行放气),能够使气囊内的空气排除,从而气囊能够收缩至环形凹槽内部,此状态下盘具能正常的对半成品进行收卷,气囊不会干涉收卷工作。可选的,在充气工作状态下,所述气囊横截面为U形,U形的两边分别与环形凹槽对应的侧壁连接。本申请中,气囊包括两个环状侧边,其中一个环状侧边与环形凹槽的一个侧边固定,另一个环状侧边与环形凹槽的另一个侧边固定。气囊的环状侧边与环形凹槽的固定方式有多种,比如通过胶水粘接。可选的,还包括充放气风机,所述充放气风机与充放气接头配合,用于给气囊充气或放气。可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底壁具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充放气风机有多个,各充放气风机分别与对应的充放气接头配合。通过设置多个通气孔和充放气风机,在对气囊进行充放气时,能够均匀并高速的实现充放气。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各充放气风机电连接,用于控制与同一个环形凹槽对应的多个充放气风机同步工作。可选的,所述圆盘上具有至少两个同轴设置的环形凹槽,两个圆盘上的环形凹槽一一对应,两个圆盘相对应的两个气囊形成气囊组。半成品的外径或者收卷长度不同均会导致半成品盘的尺寸不同,通过设置多个环形凹槽,能够根据半成品盘的尺寸选择最佳的气囊组,从而保证气囊充气后与半成品盘之间有较小的间隙,保证防氧化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能够在半成品收卷成半成品盘后,使气囊充气后外套在半成品盘的外周,通过隔离膜能够同时包覆气囊和半成品盘,因为外套在半成品盘的气囊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隔绝外部空气,防止外部空气从圆盘和半成品盘之间的间隙进入,本方法防氧化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实施例1盘具去掉气囊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气囊在放气工作状态下盘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气囊在充气工作状态下盘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气囊外套在半成品盘外周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气囊和半成品盘包覆隔离膜后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盘具去掉气囊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最内侧环形凹槽对应气囊充气后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2最外侧环形凹槽对应气囊充气后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圆盘;2、环形凹槽;3、通气孔;4、筒状部;5、充放气接头;6、气囊;7、半成品盘;8、隔离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盘具的两个圆盘上均设置环状的气囊,两个气囊相对设置;2)将加工好的同轴电缆的半成品绕制在盘具上,形成半成品盘;2)对气囊进行充气,使气囊外套在半成品盘的外侧;3)将隔离膜包覆在半成品盘以及两个气囊的外周,使外部空气与半成品盘相隔离。本方法能够在半成品收卷成半成品盘后,使气囊充气后外套在半成品盘的外周,通过隔离膜能够同时包覆气囊和半成品盘,因为外套在半成品盘的气囊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隔绝外部空气,防止外部空气从圆盘和半成品盘之间的间隙进入,本方法防氧化效果好。隔离膜的作用是隔离水分和空气,实际运用时,可以采用普通保鲜膜的材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工外护套的步骤:去除盘具上的隔离膜后对气囊进行放气;将半成品拉出,通过外护套注塑装置将外护套包覆在半成品上;对外护套进行冷却和干燥。如图2、3和4所述,于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设置有气囊6的盘具包括两个圆盘1以及连接两个圆盘1的筒状部4,圆盘1面向筒状部4的一侧具有与筒状部4同轴设置的环形凹槽2,气囊6安装在环形凹槽2中,环形凹槽2底壁具有贯穿圆盘1的通气孔3,圆盘1背向筒状部4的一侧安装有与通气孔3配合的充放气接头5;气囊6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分别为充气工作状态和放气工作状态,在充气工作状态下,气囊6向筒状部4一侧凸起,形成套状结构,在放气工作位状态下,气囊6收缩至环形凹槽2内部。环形凹槽2能够供气囊6装入,通过设置通气孔3和充放气接头5,在充气状态下,能够使外部空间进入环形凹槽2,从而使气囊6膨胀,形成套状结构包覆半成品盘7对应侧的外周,在放气状态下,能够使气囊6内的空气排除,从而气囊6能够收缩至环形凹槽2内部,此状态下盘具能正常的对半成品进行收卷,气囊6不会干涉收卷工作。如图5和6所示,在半成品收卷成半成品盘7后,使气囊6充气后外套在半成品盘7的外周,然后将隔离膜8同时包覆气囊6和半成品盘7,因为外套在半成品盘7的气囊6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隔绝外部空气,防止外部空气从圆盘1和半成品盘7之间的间隙进入。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在充气工作状态下,气囊6横截面为U形,U形的两边分别与环形凹槽2对应的侧壁连接。本申请中,气囊6包括两个环状侧边,其中一个环状侧边与环形凹槽2的一个侧边固定,另一个环状侧边与环形凹槽2的另一个侧边固定。气囊6的环状侧边与环形凹槽2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盘具的两个圆盘上均设置环状的气囊,两个气囊相对设置;2)将加工好的同轴电缆的半成品绕制在盘具上,形成半成品盘;2)对气囊进行充气,使气囊外套在半成品盘的外侧;3)将隔离膜包覆在半成品盘以及两个气囊的外周,使外部空气与半成品盘相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盘具的两个圆盘上均设置环状的气囊,两个气囊相对设置;2)将加工好的同轴电缆的半成品绕制在盘具上,形成半成品盘;2)对气囊进行充气,使气囊外套在半成品盘的外侧;3)将隔离膜包覆在半成品盘以及两个气囊的外周,使外部空气与半成品盘相隔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工外护套的步骤:去除盘具上的隔离膜后对气囊进行放气;将半成品拉出,通过外护套注塑装置将外护套包覆在半成品上;对外护套进行冷却和干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设置有气囊的盘具包括两个圆盘以及连接两个圆盘的筒状部,圆盘面向筒状部的一侧具有与筒状部同轴设置的环形凹槽,所述气囊安装在环形凹槽中,所述环形凹槽底壁具有贯穿圆盘的通气孔,圆盘背向筒状部的一侧安装有与通气孔配合的充放气接头;所述气囊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分别为充气工作状态和放气工作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醒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