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132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在侧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倾斜的入光面,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显示面板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光源出射的光线从相对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倾斜的入光面射入显示面板内,增加了显示面板内经过液晶散射态的光线,这些光线经过液晶散射态时都将产生散射光线,减少了光线损失,增加了有用光,减少了无用光,增大了光源的利用率,提升了显示装置的亮度和对比度。

A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透明显示在智能家居、穿戴、车载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透明显示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LCD)透明显示产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透明显示产品等。LCD透明显示产品由于偏光片的吸光作用,LCD透明显示产品的透过率低于20%,无法满足客户需求。OLED透明显示产品成本高,透过率约为40%。聚合物网络液晶(PolymerNetworkLiguidCrystal,PNLC)透明显示产品利用液晶加电后对侧入射光的散射光强弱来实现显示,相较于LCD透明显示和OLED透明显示,PNLC透明显示产品具有高透过率特性,透过率可达到80%。现有的PNLC透明显示产品,光源出射的光线进入面板后,大部分光线未经过液晶而直接射入人眼或者从面板侧面出射,导致光线损失较多,降低了显示产品的亮度和对比度,尤其对于大尺寸透明显示面板,还会发生面板中间区域颜色较浅的严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减少光线损失,提升显示产品的亮度和对比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在侧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倾斜的入光面,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显示面板中。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部。可选地,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1°。可选地,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侧部的背离所述液晶一侧的边缘处。可选地,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侧部的背离所述液晶一侧的边缘处。可选地,所述入光面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侧部的第一入光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侧部的第二入光面,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分别从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射入所述显示面板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1°,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1°。可选地,所述第一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侧部的靠近所述液晶一侧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侧部的靠近所述液晶一侧的边缘处,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侧部的背离所述液晶一侧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侧部的背离所述液晶一侧的边缘处,所述光源沿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设置。可选地,所述光源包括多个迷你LED,多个迷你LED在所述入光面上均匀设置。可选地,所述液晶包括聚合物网络液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在侧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倾斜的入光面,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显示面板中,增加了显示面板内经过液晶散射态的光线,这些光线经过液晶散射态时都将产生散射光线,从而,减少了光线损失,增加了有用光,减少了无用光,增大了光源的利用率,提升了显示装置的亮度和对比度。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基板;20—第二基板;30—液晶;40—光源;41—第一路径;42—第二路径;43—第三路径;50—入光面;51—第一入光面;52—第二入光面;31—封框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图1为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透明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侧面的光源40。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30,液晶30包括PNLC,液晶30通过封框胶31封装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光源40通常为设置在显示面板侧面的迷你LED(Mini-LED)。如图1所示,光源40出射的光线在显示面板内部传输时主要有三种传输路径即第一路径41、第二路径42和第三路径43。第一路径41上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不满足全反射条件,因此,第一路径41上的光线会直接从面板出射而变成无用光,并且第一路径41上的光线进入人眼后使得面板的对比度降低,影响了显示效果。第二路径42上的光线沿平行于面板的方向直接从面板的另一侧面出射成为无用光。第三路径43上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满足全反射条件,因此,第三路径43上的光线在照射到第一基板10与空气的临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全反射后的光线经过液晶散射态时发生散射。第三路径43上的光线照射到第二基板20与空气的临界面上时也会发生全反射,进而使得第三路径43上的光线在水平方向传递,并在显示面板内部发生多次全反射,每次全反射的光线经过液晶散射态时都将发生部分散射,散射光线进入人眼实现亮态显示。因此,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只有第三路径43上的光线为有用光,而第一路径41和第二路径42上的光线均为无用光,从而导致PNLC透明显示装置光线损失较多,降低了显示产品的亮度和对比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在侧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倾斜的入光面,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显示面板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相比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光源出射的光线从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倾斜的入光面射入显示面板内,可以减少沿图1中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传输的光线,增加显示面板内经过液晶散射态的光线,这些光线经过液晶散射态时都将产生散射光线,这样就减少了光线损失,增加了有用光,减少了无用光,增大了光源的利用率,提升了显示装置的亮度和对比度。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实施例: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光源40。显示面板100在侧部设置有入光面50,入光面50相对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倾斜。光源40设置在入光面50处,光源40出射的光线从入光面50射入显示面板100中。通过分析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结构可知,光源40由于设置在显示面板侧面,因此,光源40出射的光线在显示面板内大部分会沿着第一路径41和第二路径42的方向传输,而不经过液晶层,导致光线损失较多,使得显示装置的亮度和对比度降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相比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入光面50相对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倾斜,光源40出射的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在侧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倾斜的入光面,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显示面板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在侧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倾斜的入光面,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显示面板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侧部的背离所述液晶一侧的边缘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侧部的背离所述液晶一侧的边缘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侧部的第一入光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侧部的第二入光面,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分别从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谣袁洪亮武晓娟陈会顺郑琪赵志强钟璇程张祥张冬华王家星郭兰军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