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123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搅拌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包括混凝土配料仓和混凝土斜坡,所述混凝土斜坡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一斜皮带机和第二斜皮带机,所述配料斗组包括配料斗;所述配料斗的底部设置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前端;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一皮带机;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二皮带机,且所述第一皮带机和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转动方向相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占用空间小,节省建造成本,同时节省装载机的上料距离和时间,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有利于推广使用。

Proportioning System of Double-Line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搅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
技术介绍
二阶式混凝土搅拌站骨料配料系统多数采用地仓式配料或地上式配料,其中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为了上料方便及节省装载机油耗更倾向于地仓式配料,即混凝土浇筑地下配料仓体,内部安装有配料斗、计量斗及皮带输送机;双线混凝土搅拌站多采用正反双L型布置,双台多数配备8-10个料仓,占地较大,土地浪费较严重,且混凝土地仓结构造价较高;因上料面距离太大,又增加了装载机的运送距离,增加了生产运营成本,生产量大的时候,甚至需要2台装载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结构紧凑占地小,建造成本低,同时节省装载机的上料距离及时间,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包括混凝土配料仓和混凝土斜坡,所述混凝土斜坡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混凝土斜坡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两相对侧端;所述混凝土斜坡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一斜皮带机和第二斜皮带机,所述第一斜皮带机和所述第二斜皮带机均沿所述混凝土斜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上部设置配料斗组,所述配料斗组包括配料斗,所述配料斗设置有若干,且所述配料斗沿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配料斗的底部设置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前端;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一皮带机,所述第一皮带机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斜皮带机的上料端;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二皮带机,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斜皮带机的上料端;且所述第一皮带机和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转动方向相向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地面水平面的下部设置放置长槽,所述放置长槽内匹配设置所述混凝土配料仓和所述混凝土斜坡。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上部设置混凝土隔墙,所述混凝土隔墙设置有若干,所述混凝土隔墙沿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混凝土配料仓的上部设置放置孔,所述放置孔的两相对侧边设置卡槽,所述配料斗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卡槽上部。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均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依次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配料斗的下部设置计量斗,所述计量斗设置有若干,且所述配料斗和所述计量斗一一对应设置。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包括:混凝土配料仓和混凝土斜坡,所述混凝土斜坡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一斜皮带机和第二斜皮带机,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上部设置配料斗组,所述配料斗组包括配料斗;所述配料斗的底部设置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前端;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一皮带机,所述第一皮带机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斜皮带机的上料端;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二皮带机,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斜皮带机的上料端;且所述第一皮带机和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转动方向相向设置;基于以上机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时缩短上料面距离,节省装载机的上料距离和时间,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本技术中,地面水平面的下部设置放置长槽,所述放置长槽内匹配设置所述混凝土配料仓和所述混凝土斜坡;基于以上机构,可有效的缩短上料面距离,节省装载机的上料距离及时间,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本技术中,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上部设置混凝土隔墙,所述混凝土隔墙沿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基于以上机构,通过所述混凝土隔墙将存料区域间隔开来用于间隔骨料堆放。本技术中,混凝土配料仓的上部设置放置孔,所述放置孔的两相对侧边设置卡槽,所述配料斗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卡槽上部;基于以上机构,便于所述配料斗的安装和拆卸,提高工作的效率。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均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依次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增加了混凝土的出料量,提高输送效率。本技术中,所述配料斗的下部设置计量斗,所述计量斗设置有若干,且所述配料斗和所述计量斗一一对应设置;基于以上机构,通过所述计量斗控制混凝土配料的运行。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占用空间小,节省建造成本,同时节省装载机的上料距离和时间,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有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俯视图;图2为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主视图;图3为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左视图;图4为混凝土配料仓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混凝土配料仓,11、混凝土隔墙,12、放置孔,13、卡槽,2、混凝土斜坡,3、第一斜皮带机,4、第二斜皮带机,5、配料斗组,51、配料斗,511、第一出料口,512第二出料口,6、第一皮带机,7、第二皮带机,8、放置长槽,9、计量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包括混凝土配料仓1和混凝土斜坡2,地面水平面的下部设置放置长槽8,放置长槽8内匹配设置混凝土配料仓1和混凝土斜坡2;进行建造时,整个配料系统呈U型布局,中间配料,两端出料,图中±0.00为地面,混凝土配料仓1为长方型混凝土筒体,具有一定壁厚,内部中空,整体在地面以下;混凝土配料仓1的上部设置混凝土隔墙11,混凝土隔墙11设置有若干,混凝土隔墙11沿混凝土配料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混凝土隔墙11在混凝土配料仓1上部,将存料区域间隔开来以间隔骨料堆放;混凝土斜坡2设置有两个,且混凝土斜坡2分别对应设置于混凝土配料仓1的两相对侧端;混凝土斜坡2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一斜皮带机3和第二斜皮带机4,第一斜皮带机3和第二斜皮带机4均沿混凝土斜坡2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第一斜皮带机3和第二斜皮带机4分别向两台搅拌站进行配料,提高了配料的效率;混凝土配料仓1的上部设置配料斗组5,配料斗组5包括配料斗51,混凝土配料仓1的上部设置放置孔12,放置孔12的两相对侧边设置卡槽13,配料斗51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于卡槽13上部;配料斗51的支管直接放在卡槽13上,便于配料斗51的安装和拆卸,提高工作的效率;配料斗51设置有若干,且配料斗51沿混凝土配料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配料斗51的底部设置第一出料口511和第二出料口512,第一出料口511对应设置于第二出料口512的前端;第一出料口511和第二出料口512均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出料口511和第二出料口512依次设置;第一出料口511进行一条配料线的下料,第二出料口512进行另一条配料线的下料,两条配料线互不干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配料仓和混凝土斜坡,所述混凝土斜坡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混凝土斜坡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两相对侧端;所述混凝土斜坡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一斜皮带机和第二斜皮带机,所述第一斜皮带机和所述第二斜皮带机均沿所述混凝土斜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上部设置配料斗组,所述配料斗组包括配料斗,所述配料斗设置有若干,且所述配料斗沿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配料斗的底部设置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前端;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一皮带机,所述第一皮带机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斜皮带机的上料端;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二皮带机,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斜皮带机的上料端;且所述第一皮带机和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转动方向相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配料仓和混凝土斜坡,所述混凝土斜坡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混凝土斜坡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两相对侧端;所述混凝土斜坡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一斜皮带机和第二斜皮带机,所述第一斜皮带机和所述第二斜皮带机均沿所述混凝土斜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上部设置配料斗组,所述配料斗组包括配料斗,所述配料斗设置有若干,且所述配料斗沿所述混凝土配料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配料斗的底部设置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前端;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一皮带机,所述第一皮带机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斜皮带机的上料端;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部对应设置第二皮带机,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斜皮带机的上料端;且所述第一皮带机和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转动方向相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宏旭焦予民杨志仿孙立伟郭海龙张信铃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圆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