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098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螺旋楼梯在浇筑时整体稳定性不好,工人操作难度大,不方便控制楼梯升角大小,同一段楼梯的升角大小不均匀,对于较低的楼梯,模板的着力点不足,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壳体,壳体内有多个竖直且能转动的丝杠,多个丝杠呈圆周均布,每个丝杠上套装有一一个圆筒,圆筒与丝杠经螺纹连接,壳体上有竖槽,圆筒上有横杆,横杆置于壳体腔外的部分上套装有套筒,相邻的两个套筒之间连接有多个伸缩杆;丝杠上端固定有第一链轮,壳体上端有飞轮,飞轮包括多个大小不一的第二链轮,多个第二链轮与多个第一链轮一一对应,第二链轮经链条与其对应的第一链轮连接。

A Supporting Device for Building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特别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旋转楼梯的设计样式多种多样,由于涉及造型及功能的需要,给施工的支设带来许多不便,如果支模方法不当,不仅有时构件的误差不符合规范的规定,而且也不符合设计造型等的要求。传统的插接支撑杆组成一个螺旋状的支撑面,然后在支撑面上固定模板,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钢柱进行搭建,形成螺旋上升的支架。这种架子多是临时搭建,稳定性差,工人搭建时费时费力,不方便调节楼梯的升角,甚至局部区域会出现升角过大或过小。也有少数利用中间插一根柱子,然后再柱子上套设多个横向的支撑板,旋转支撑板并与钢柱进行固定,形成螺旋上升的支架。这种方式适合较大的层高,对于层高小的建筑,只有部分的支撑杆能起到支撑作用,造成浇筑时对模板的支撑力不足,需要另行添加辅助支撑。在建筑施工中,螺旋上升的楼层有相当一部分采用先浇筑一段螺旋楼梯,然后再建造一个环形的平台楼板,然后再拼接一段螺旋楼梯,上述两种施工方式是无法很好的适应这种建筑,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螺旋楼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壳体(1),壳体(1)内有多个竖直且能转动的丝杠(2),多个丝杠呈圆周均布,每个丝杠(2)上套装有一一个圆筒(3),圆筒(3)与丝杠(2)经螺纹连接,丝杠(2)转动能带动圆筒(3)沿着丝杠(2)上下移动,壳体(1)上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竖槽(4), 圆筒(3)上固定有水平状的横杆(5),横杆(5)另一端经竖槽(4)伸出壳体(1)腔外,横杆(5)置于壳体(1)腔外的部分上套装有能在横杆(5)上转动的套筒(6),相邻的两个套筒(6)之间连接有多个伸缩杆;所述的丝杠(2)上端贯穿壳体(1)上侧板且置于壳体(1)上方,丝杠(2)上端固定有水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壳体(1),壳体(1)内有多个竖直且能转动的丝杠(2),多个丝杠呈圆周均布,每个丝杠(2)上套装有一一个圆筒(3),圆筒(3)与丝杠(2)经螺纹连接,丝杠(2)转动能带动圆筒(3)沿着丝杠(2)上下移动,壳体(1)上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竖槽(4),圆筒(3)上固定有水平状的横杆(5),横杆(5)另一端经竖槽(4)伸出壳体(1)腔外,横杆(5)置于壳体(1)腔外的部分上套装有能在横杆(5)上转动的套筒(6),相邻的两个套筒(6)之间连接有多个伸缩杆;所述的丝杠(2)上端贯穿壳体(1)上侧板且置于壳体(1)上方,丝杠(2)上端固定有水平状的第一链轮(7),壳体(1)上端有与其同轴且能主动转动的飞轮(8),飞轮(8)包括多个大小不一的第二链轮,多个第二链轮的直径由下向上依次减小,多个第二链轮与多个第一链轮(7)一一对应,第二链轮经链条与其对应的第一链轮(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宝华钱秀纯陆海涛谢宇岫刘婧婧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南通科达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