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闭合装置及医疗器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043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织闭合装置及医疗器械,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第一夹座、第二夹座、击发组件、驱动机构,第二夹座闭合时,第二夹座与第一夹座配合形成相互连通的压缩腔及成型腔:成型腔的高度大于压缩腔的高度;击发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压缩块以及击发块,击发块位于压缩块的近端,且压缩块上设有压缩部及穿设于压缩部的让位部,在压缩块移动至击发位置后,击发块继续朝向成型腔移动时,击发块的至少部分结构穿过让位部后进入成型腔内;一方面,预先通过压缩块将压缩腔内的管状组织完全收拢至成型腔内,使形成的荷包的体积较小,能够形成中心收紧的集束荷包,更便于后续被容纳进管型器械;另一方面,增大成型腔的容纳空间,更好地容纳组织。

Tissue closure devices and medical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织闭合装置及医疗器械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闭合装置及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消化道的吻合手术中,一般都是先采用直线型或者弧线型吻合器对管状组织进行多角度的离断吻合,再使用圆管型吻合器对离断后的组织进行对接吻合。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或者弧线型吻合器无法形成中心收紧的集束荷包,而且,现有的直线型吻合器在击发后形成的吻合口是线型的,不能使荷包收的足够小,很难将荷包完全收进圆管型吻合器的钉筒的内腔中。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组织闭合装置及医疗器械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闭合装置及医疗器械。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织闭合装置,包括第一夹座、可相对所述第一夹座打开和闭合的第二夹座、击发组件、驱动所述击发组件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夹座闭合时,所述第二夹座与所述第一夹座配合形成相互连通的压缩腔以及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位于所述压缩腔的远端,所述击发组件具有位于所述压缩腔的近端的初始位置以及位于所述压缩腔的远端的击发位置,所述成型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压缩腔的高度;所述击发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压缩块以及击发块,所述击发块位于所述压缩块的近端,且所述压缩块上设有压缩部及穿设于所述压缩部的让位部,所述压缩块移动至击发位置后,所述击发块继续朝向所述成型腔移动时,所述击发块的至少部分结构穿过所述让位部后进入所述成型腔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座以及所述第二夹座均设有夹持面,所述夹持面包括与所述压缩腔相对应的压缩夹持面、与所述成型腔相对应的成型夹持面,所述压缩夹持面相对于所述成型夹持面更靠近所述组织闭合装置的中心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成型夹持面上设有朝所述成型腔内突伸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块,两个所述成型夹持面上的凸块沿所述组织闭合装置的纵向错位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座与所述第二夹座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止位部,在所述压缩块位于击发位置时,所述压缩部止位于所述止位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座上设有自所述第一夹座的近端向远端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夹座上设有自所述第二夹座的近端向远端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压缩块与所述第一滑槽以及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压缩部上设有作用于所述第一夹座背离所述第二夹座的一侧的第一压片、作用于所述第二夹座背离所述第一夹座的一侧的第二压片;所述第一压片、所述第二压片及所述压缩部驱动所述第二夹座闭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夹座上且自近端向远端方向延伸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驱动段;所述压缩块与所述击发块具有同步移动的第一状态,及不同步移动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压缩块与所述击发块同时与所述驱动段配合,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压缩块与所述击发块中的一个与所述驱动段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杆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段的远端的非驱动段,在所述压缩块位于击发位置后,所述压缩块与至少部分所述非驱动段相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杆为螺杆,所述螺杆的驱动段设有螺纹,所述击发组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击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近端连接所述击发块,远端连接所述压缩块;所述联动件带动所述压缩块与所述击发块从所述第二状态进入第一状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击发组件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件包括自近端向远端方向延伸的连杆、设于所述连杆的两端的防脱件,所述击发组件上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穿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击发块包括推钉片及连接于所述推钉片且向远端方向突伸的切刀、设于所述推钉片的远端的至少一个吻合钉;所述让位部包括供所述吻合钉以及部分所述推钉片穿过的导钉槽,以及供所述切刀穿过的导刀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座的远端以及所述第二夹座的远端中的一个上设有锁定件,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锁定件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锁定件自所述配合部的近端与所述配合部相配合。为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包括器械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器械本体的远端的上述的组织闭合装置、连接于所述器械本体上以作用于所述组织闭合装置的击发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组织闭合装置,一方面,预先通过所述压缩块将压缩腔内的管状组织完全收拢至成型腔内,使形成的荷包的体积较小,从而最终能够形成中心收紧的集束荷包,更便于后续被容纳进管型器械;另一方面,将所述成型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压缩腔的高度,增大所述成型腔的容纳空间,更好地容纳管状组织,以避免因所述成型腔的容纳空间不足导致管状组织不能被完全容纳至所述成型腔20内,甚至在所述压缩块继续压缩组织后所述第二夹座在所述成型腔内的管状组织的堆积作用下打开,使所述成型腔产生开口,影响管状组织的吻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组织闭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组织闭合装置中的第一夹座以及第二夹座的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的组织闭合装置去除第一夹座以及第二夹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的组织闭合装置中的压缩块处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A-A向的剖视图。图7是图5中的B-B向的剖视图。图8是图1所示的组织闭合装置中的压缩块自初始位置向压缩位置切换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C-C向的剖视图。图10是图1所示的组织闭合装置中的压缩块位于压缩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D-D向的剖视图。图12是图10中的E-E向的剖视图。图13是图1所示的组织闭合装置中的推钉片组件处于击发位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F-F向的剖视图。图15是图13中的G-G向的剖视图。图16是图1所示的组织闭合装置中的压缩块自压缩位置向初始位置切换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的H-H向的剖视图。图18是图16中的I-I向的剖视图。图19是本技术中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组织闭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中的J-J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20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器械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器械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本技术中的纵向/轴向是指部件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垂直于所述纵向/轴向的方向;同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式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图1至图20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组织闭合装置100及具有该组织闭合装置100的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织闭合装置,包括第一夹座、可相对所述第一夹座打开和闭合的第二夹座、击发组件、驱动所述击发组件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夹座闭合时,所述第二夹座与所述第一夹座配合形成相互连通的压缩腔以及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位于所述压缩腔的远端,所述击发组件具有位于所述压缩腔的近端的初始位置以及位于所述压缩腔的远端的击发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压缩腔的高度;所述击发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压缩块以及击发块,所述击发块位于所述压缩块的近端,且所述压缩块上设有压缩部及穿设于所述压缩部的让位部,所述压缩块移动至击发位置后,所述击发块继续朝向所述成型腔移动时,所述击发块的至少部分结构穿过所述让位部后进入所述成型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织闭合装置,包括第一夹座、可相对所述第一夹座打开和闭合的第二夹座、击发组件、驱动所述击发组件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夹座闭合时,所述第二夹座与所述第一夹座配合形成相互连通的压缩腔以及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位于所述压缩腔的远端,所述击发组件具有位于所述压缩腔的近端的初始位置以及位于所述压缩腔的远端的击发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压缩腔的高度;所述击发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压缩块以及击发块,所述击发块位于所述压缩块的近端,且所述压缩块上设有压缩部及穿设于所述压缩部的让位部,所述压缩块移动至击发位置后,所述击发块继续朝向所述成型腔移动时,所述击发块的至少部分结构穿过所述让位部后进入所述成型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座以及所述第二夹座均设有夹持面,所述夹持面包括与所述压缩腔相对应的压缩夹持面、与所述成型腔相对应的成型夹持面,所述压缩夹持面相对于所述成型夹持面更靠近所述组织闭合装置的中心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夹持面上设有朝所述成型腔内突伸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块,两个所述成型夹持面上的凸块沿所述组织闭合装置的纵向错位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座与所述第二夹座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止位部,在所述压缩块位于击发位置时,所述压缩部止位于所述止位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座上设有自所述第一夹座的近端向远端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夹座上设有自所述第二夹座的近端向远端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压缩块与所述第一滑槽以及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压缩部上设有作用于所述第一夹座背离所述第二夹座的一侧的第一压片、作用于所述第二夹座背离所述第一夹座的一侧的第二压片;所述第一压片、所述第二压片及所述压缩部驱动所述第二夹座闭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艳平傅开芬李来存舒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