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容性加载宽带紧馈电双极化蝶形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748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紧馈型容性加载的宽带双极化蝶形振子,包括:蝶形振子、刚性同轴线、接地圆柱、微带馈电板、底板以及寄生金属片;刚性同轴线和接地圆柱的底部均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两对蝶形振子呈十字形交叉状固定安装在刚性同轴线和接地圆柱的顶部,微带馈电板设置在蝶形振子的上方;微带馈电板由两层PCB板压制而成,每层PCB板上印刷一条馈电金属带;刚性同轴线的外壁接地,其内的同轴内探针的一端与一条馈电金属带的一端连接,该条馈电金属带的另一端与该刚性同轴线相对的接地圆柱上的金属振子臂电连接,内探针的另一端连接到底板下面的SMA接头;寄生金属片设置在所述微带馈电板的上方。本申请解决了紧馈型宽带双极化蝶形振子限制带宽的问题。

A New Capacitive Loaded Broadband Tightly Feeded Bipolar Butterfly Oscil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容性加载宽带紧馈电双极化蝶形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宽带双极化蝶形振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容性加载宽带紧馈电双极化蝶形振子。
技术介绍
当前,通用设备的研制和发展可以极大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业效率并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融合发展。蝶形振子天线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适应于通信、雷达、射电天文等诸多领域。然而宽带双极化蝶形振子有一个限制带宽的关键因素,较低的距地高度H在高频时会产生良好的辐射性能,但是反射系数会下降;约为低频波长1/4的距地高度H具有较好的反射系数,但是高频方向图在θ=0°时出现裂瓣和增益的下降。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容性加载宽带紧馈电双极化蝶形振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容性加载宽带紧馈电双极化蝶形振子,包括:两对十字形交叉的蝶形振子、两根介质填充的刚性同轴线、两根接地圆柱、微带馈电板、底板以及寄生金属片;其中,两根所述刚性同轴线和两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容性加载宽带紧馈电双极化蝶形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对十字形交叉的蝶形振子、两根介质填充的刚性同轴线、两根接地圆柱、微带馈电板、底板以及寄生金属片;其中,两根所述刚性同轴线和两根所述接地圆柱的底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在底板上形成两行两列的方形结构,两根刚性同轴线相邻设置;两对所述蝶形振子呈十字形交叉状固定安装在两根刚性同轴线和两根接地圆柱的顶部,所述微带馈电板设置在两对十字形交叉的蝶形振子的上方;所述微带馈电板由两层PCB板压制而成,每层PCB板上印刷一条馈电金属带,两条所述馈电金属带正交;所述刚性同轴线的外壁接地,其内的同轴内探针的一端与一条所述馈电金属带的一端连接,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容性加载宽带紧馈电双极化蝶形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对十字形交叉的蝶形振子、两根介质填充的刚性同轴线、两根接地圆柱、微带馈电板、底板以及寄生金属片;其中,两根所述刚性同轴线和两根所述接地圆柱的底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在底板上形成两行两列的方形结构,两根刚性同轴线相邻设置;两对所述蝶形振子呈十字形交叉状固定安装在两根刚性同轴线和两根接地圆柱的顶部,所述微带馈电板设置在两对十字形交叉的蝶形振子的上方;所述微带馈电板由两层PCB板压制而成,每层PCB板上印刷一条馈电金属带,两条所述馈电金属带正交;所述刚性同轴线的外壁接地,其内的同轴内探针的一端与一条所述馈电金属带的一端连接,该条馈电金属带的另一端与该刚性同轴线相对的接地圆柱上的金属振子臂电连接,内探针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底板下面的SMA接头;所述寄生金属片设置在所述微带馈电板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容性加载宽带紧馈电双极化蝶形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馈电板由两层介电常数为2.2,厚度为0.127mm的罗杰斯5880PCB板压制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容性加载宽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