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线及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70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线,其连线部分采用弹弓式缠绕的绕线方式,放置于把手内部;通过这种绕线方式可以使安装过程和把手使用过程中,能有效减少把手带来的应力和弯折,大大加长了线材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故障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排线的智能门锁,可实现主控和指纹模块之间的连接,避免排线在活动过程中的弯折,增强可靠性。

A Wiring Arrangement and Intelligent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线及智能门锁
本技术涉及智能门锁
,特别涉及一种排线及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锁,很多都含有指纹功能,利用指纹触发开门的方式,普遍被市场接受。大多数的智能门锁,由于结构布局和位置限制,一般都会单独制作一个指纹模块,通过排线与智能门锁上的主控连接。而目前有多种门锁会采用将指纹模块放置在把手或者活动位置,这就导致在进行多次弯折安装或者转动受力后,排线容易出现断裂、损坏的现象,使得指纹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线,能够减少活动带来的应力和弯折,延长了线材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排线的智能门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线,用于可相对运动的电子部件之间的连接,包括:连线和连接器,所述连线连接于多个所述连接器之间;所述连线为束状结构,包括螺旋的绕线段。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包括指纹模块连接器和主控连接器。优选的,所述连线的内芯线使用铁氟龙线。优选的,所述连线均包括电源线、地线和信号线。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电子部件,及连接于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之间的排线,所述排线为如上述的排线。优选的,还包括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包括中空的把手转块,所述绕线段设置于所述把手转块的空腔内。优选的,所述把手转块的空腔为圆柱形,且其中轴与所述转动把手的转轴共线;所述绕线段与所述把手转块的圆柱形空腔同轴。优选的,所述绕线段的长度与所述圆柱形空腔的长度配合,所述绕线段的外径与所述圆柱形空腔的内径配合。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把手转块,用于对所述绕线段轴向限位的卡位件。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包括主控连接器,所述连线包括连接于所述主控连接器的主控连线段;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锁体和设置于其的导线槽,所述主控连线段设置于所述导线槽内。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排线,使用类似弹弓线的绕线方式,放置于把手内部;通过这种绕线方式可以使安装过程和把手使用过程中,能有效减少把手带来的应力和弯折,大大加长了线材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故障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排线,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线在智能门锁内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10为把手壳体;20为把手转块;30为排线,31为连线,32为绕线段,33为连接器,34为指纹连线段;40为卡位件;50为门锁部件;60为离合转块;70为导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线,用于可相对运动的电子部件之间的连接,包括:连线31和连接器33,连线31连接于多个连接器33之间;连线31为束状结构,包括螺旋的绕线段32,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所示。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线,其连线31使用类似弹弓线的绕线方式,排线活动过程的应力和弯折由绕线段32承担化解,避免出现断裂、损坏的现象,大大加长了线材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电子设备故障率;本方案可适用于各类电子部件可相对运动的设备;束状结构的连线31便于制成螺旋的绕线段32,同时结实耐用。具体的,连接器33包括指纹模块连接器和主控连接器,特别适用于设置在智能门锁的把手处,可实现主控和指纹模块之间的连接。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所示,指纹模块连接器和主控连接器分别设置于连线31的两端,用于连接指纹模块和主控。当然,连接器33的类型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连接器,用于智能门锁的其他部分,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相应的结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再赘述。作为优选,连线31的内芯线使用铁氟龙线,其多铜丝绞合结构,在同内经的情况下通流能力较大,还具有耐腐蚀的优点。进一步的,连线31包括电源线、地线和信号线,连接器33包括分别相应的端口,以有效满足电子部件的各类使用需求。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电子部件,及连接于多个电子部件之间的排线,排线为如上述的排线30。本方案可实现诸如主控和指纹模块之间的连接,避免排线在活动过程中的弯折,增强可靠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还包括转动把手,该转动把手包括中空的把手转块20,绕线段32设置于把手转块20的空腔内,其结构可以参照图2所示。将把手转块20设计为中空放置绕线段32,充分利用了转动把手的内部空间,结构紧凑,也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作为优选,把手转块20的空腔为圆柱形,且其中轴与转动把手的转轴共线,其结构可以参照图2所示;绕线段32与把手转块20的圆柱形空腔同轴,则具有相同的运动方式,能够更有效减少把手带来的应力和弯折,避免出现断裂、损坏的现象。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绕线段32的长度与圆柱形空腔的长度配合,优选为8-15mm;类似的,绕线段32的外径与圆柱形空腔的内径配合,即绕线段32的外径仅略小于圆柱形空腔的内径。通过以上长度和外径的设计,尽量大尺寸的绕线段32能够更有效减少把手带来的应力和弯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还包括设置于把手转块20,用于对绕线段32轴向限位的卡位件40,以避免其不必要的运动,其结构可以参照图2所示。在装配时,排线30可由把手转块20的一端开口装入,由另一端引出,并将卡位件40安在装入端。具体的,卡位件40开有供连线31非绕线段穿过的通孔,卡位件40通过其安装耳固定于把手转块20的镂空处。作为优选,连接器33包括主控连接器,连线31包括连接于主控连接器的主控连线段,其结构可以参照图2所示;智能门锁还包括锁体和设置于其的导线槽70,主控连线段设置于导线槽70内,起到导向约束作用,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本方案排线30的活动区域变化为集中于绕线段32,因此其与连接器连接的部分如前述主控连线段可以基本保持固定状态,则不必再如现有技术中那样为其预留较大活动空间,有助于锁体内零部件的布设,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结构更加紧凑。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图2所示为智能门锁把手区域的截面示意图,10、20、40为活动区域,共同组成把手转动模块,50、70为门锁中的固定区域,60为门锁中的活动区域。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指纹识别之后,下压把手转动模块,通过离合和电机转动,使锁舌收回,实现开门。本设计技术使用的弹弓排线就放置在把手活动区域(实际为图中20表示模块--把手转块)。所以受空间区域限制,排线的尺寸形状也相应确定下来。排线尺寸及选型规则如下:1.排线中间弹弓线的长度由把手转块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线,用于可相对运动的电子部件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线(31)和连接器(33),所述连线(31)连接于多个所述连接器(33)之间;所述连线(31)为束状结构,包括螺旋的绕线段(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线,用于可相对运动的电子部件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线(31)和连接器(33),所述连线(31)连接于多个所述连接器(33)之间;所述连线(31)为束状结构,包括螺旋的绕线段(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33)包括指纹模块连接器和主控连接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31)的内芯线使用铁氟龙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31)包括电源线、地线和信号线。5.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电子部件,及连接于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之间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为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排线(3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包括中空的把手转块(20),所述绕线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训隆邱鹏陈彬张东胜
申请(专利权)人: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