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复杂井眼轨迹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903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3:55
基于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复杂井眼轨迹优化方法,(1)设置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参数,(2)初始化种群;(3)计算目标函数值,(4)更新每一代粒子的位置和速度;(5)对粒子进行变异操作;(6)计算种群中每个粒子的目标函数值;(7)更新个体最优是算法从开始迭代到当前最优位置的过程,(8)对非支配集nd进行排序,(9)对MOPSO中外部档案中的非劣解按照目标函数值进行降序排列;(10)采取截断的方法,删除后面的多余个体;(11)全局最优;(12)得到算法优化的最优解集,即为井眼轨迹实际测量长度、实际控制转矩达到相对最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实际钻井条件下的多目标井眼轨迹参数优化,提高钻井成功率,降低钻井成本奠定理论决策基础。

Complex wellbor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复杂井眼轨迹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井眼轨迹优化
,特别涉及基于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复杂井眼轨迹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越来越多的油气勘探从内陆转向了深海、荒漠等地区,加上非常规、深水、深层、极地等油气田的数量不断增长,与之相适应的钻井技术、随钻数据采集技术、测井数据综合解释方法及智能优化算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另外,油田开发期间对井网布置要求也日渐提高,井间扫描和防碰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次,为了进一步增加油田的产量,薄油藏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井眼轨迹的位置精度要求更高,开发正在向着更深远的目标发展。因而,钻井过程中,实现井眼轨迹的优化和精确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实现井眼轨迹的有效、实时、快速地优化是实现井眼轨迹精确控制,提高中靶率和降低钻井风险的前提。井眼轨迹优化是在施工之前确定技术路线、施工方案及井口位置的基础上,确定满足工艺要求的井眼轨迹优化目标函数,考虑钻井工具和地层等约束条件下,优选出工具面角、倾斜角、曲率半径、造斜点范围等井眼轨迹参数,以达到提高钻井成功率、节约钻井成本的目的。而现有的井眼轨迹优化主要以单目标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复杂井眼轨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参数,包括动态惯性权重的最大值和最大值、加速因子、种群规模、最大迭代次数GEN;(2)初始化种群,包括粒子的速度、初始位置、符合约束条件的位置、外部档案、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方位角、倾斜角、狗腿角、曲率半径、各井段实际测量长度、实际垂深、实际控制转矩、套管长度;其中种群中粒子的初始位置随机产生,并将种群的初始位置赋给符合约束条件的初始位置,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位置设置为粒子本身;(3)当种群的初始位置满足约束条件时,计算目标函数值,约束条件包括针对实际井眼轨迹优化问题中的自变量的...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复杂井眼轨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参数,包括动态惯性权重的最大值和最大值、加速因子、种群规模、最大迭代次数GEN;(2)初始化种群,包括粒子的速度、初始位置、符合约束条件的位置、外部档案、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方位角、倾斜角、狗腿角、曲率半径、各井段实际测量长度、实际垂深、实际控制转矩、套管长度;其中种群中粒子的初始位置随机产生,并将种群的初始位置赋给符合约束条件的初始位置,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位置设置为粒子本身;(3)当种群的初始位置满足约束条件时,计算目标函数值,约束条件包括针对实际井眼轨迹优化问题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套管长度范围、目标垂直井深非负约束范围、地层中的狗腿角范围以及非负约束,非负约束指的是实际测量深度和垂直深度不能为负,选择井眼轨迹12个几何参数进行优选,实现待优化双目标实际测量深度TMD、实际控制转矩TCT达到相对最优,几何参数包括造斜点深度、井斜角和方位角;(4)根据式(37)和式(38)更新每一代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若粒子在此过程中超出边界,则采取边界约束;粒子的速度更新方式如式(37)所示,式(37)中,vpj(t)为t时刻粒子p第j维的速度;psowc1和psowc2是正的加速度常量;r1j(t),r2j(t)为区间[0,1]中产生的随机数;yp表示粒子p当前所到的最优位置;为当前种群中所有的粒子所发现的最优位置;psow为引入的惯性权重;采用矩阵的方式更新粒子的位置,粒子的速度更新方式如式(38)所示;xp(t+1)=xp(t)+vp(t+1)(38)式(38)中,xp(t)为t时刻粒子p的位置,xpj(t)为在t时刻粒子p第j维的位置,且xi~U(xmin,xmax);(5)对粒子进行变异操作,采用变异算子作用于MOPSO中,用以引导粒子的飞行,提升种群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加强局部和全局搜索力度;另外,在算法搜索一段时间后,减少参与变异的个体数量,进行局部开发采用变异算子对粒子施加扰动,防止粒子陷入局部最优;对于粒子p,粒子的位置变异为:xp=xp+16*varsig*(1-randr)*vp(39)式(39)中,varsig=±1,表示粒子变异后与原来运动方向是否相同;16为能够使粒子跳出局部最优位置的一个系数;vp为变异概率;式(40)中,ite为算法当前的代数,GEN为算法最大迭代次数;对于在种群中的每个粒子,产生一个在区间[0,1]中的随机数randr,当randr<randp时,对粒子进行变异操作,否则不进行变异;另外,对粒子进行变异时,将超出定义域边界的粒子定义在边界上;(6)针对满足约束条件的粒子,根据每个粒子的每个目标计算种群中每个粒子的目标函数值;对于不满足约束条件的粒子,若连续四次不满足约束条件时,根据步骤(4)、步骤(5)重新分配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对粒子变异以及边界约束;(7)更新个体最优算法从开始迭代到当前最优位置的过程,若当前位置x支配其个体极值位置xp,则更新为当前位置x;(8)对非支配集nd进行排序,对种群中的每个粒子进行局部最优更新后,保存算法迭代中的非劣解,采用非支配集算法搜索最优个体,而非支配集的选取采用多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林秀李文燕张奇志李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