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99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机构,包括立管、返料腔和返料管,返料腔内设有挡板;挡板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凹槽;凹槽的槽底处固定设有弹性膜片;所述弹性膜片与凹槽底部、凹槽侧壁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连接有进气管;弹性膜片上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下方的凹槽侧壁上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块通过弹簧与固定板连接;连接杆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且连接有内板;挡板将返料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流化区和返料区;返料腔内下方设有风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检修维护方便,预防返料器结焦,保证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温和床压的稳定。

A Feed-back Mechanism fo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机构
本技术燃煤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机构。
技术介绍
返料机构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部位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流化床的外循环的稳定性及炉内的物料分配均匀性。返料机构起到返料及密封的双重作用,既要把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物料连续稳定的返送回炉内,又要起到防止炉膛内烟气从返料机构直接进入分离器而发生短路。现有的返料机构的硫化效果和返料量均是通过控制风室进风量的大小来调节。每次调节风室内进风量时,均会破坏硫化床锅炉和分离器内现有的平衡状态,使整个系统产生波动,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波动会造成返料器结焦,并危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运行。另外,若是进风量调节不当,很容易造成流化床与分离器连通,造成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机构,包括立管、返料腔和返料管,所述立管上端与旋风分离器的出尘口连通,下端与返料腔连通;返料腔与返料管连通,返料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连通,返料腔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返料腔的顶部;挡板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凹槽;凹槽的槽底处固定设有弹性膜片;所述弹性膜片与凹槽底部、凹槽侧壁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有鼓风机并设有进气阀;弹性膜片上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下方的凹槽侧壁上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块通过弹簧与固定板连接;连接杆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且连接有内板;所述内板与凹槽侧壁滑动连接;挡板将返料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流化区和返料区;流化区设于立管下方,返料区设于挡板靠近返料管的一侧;返料腔内下方设有风箱;风箱上设有布风板;布风板上设有风帽;风箱内通过隔板分隔成流化风室和返料风室;流化风室设于流化区下方,返料风室设于返料区下方;流化风室连接有流化风管;返料风室连接有返料风管。优选地,内板上设有滑块,挡板凹槽侧壁上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内板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挡板凹槽内。优选地,风帽的孔径沿远离返料管的一端向靠近返料管的一端依次增大,风帽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返料管的一端向靠近返料管的一端依次减小。优选地,流化风管、返料风管均设有风量调节阀。立管与旋风分离器相连,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物料首先进入立管中,在流化风的作用下呈柱塞流状态。返料风将物料返回至循环流化床的炉膛内。挡板可以通过设于其内的内板调节其长度,从而调节流化区和返料区的连通截面面积,控制流化区内的流化效果,调节返料区的返料量,实现更好的返料燃烧。挡板调节原理为: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内板全部置于挡板的凹槽内。当需要加长挡板时,通过进气管向弹性膜片与凹槽底部、凹槽侧壁形成的密闭空间内鼓入气体。密闭空间内压力增大,推动弹性薄膜向下压缩弹簧,从而使得内板沿着滑槽向下运动,伸出凹槽开口处。当内板达到合适位置时,停止鼓入气体,并关闭进气阀,使密闭空间压力保持一定。本技术采用通入气体的方式来带动内板的运动,可以避免传统机械传动带动内板运动而造成的密封不严等情况的发生。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检修维护方便,预防返料器结焦,保证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温和床压的稳定,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调试工作,从而保证落入循环流化床锅炉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挡板的剖面图。图中:1立管、2滑槽、3返料管、4挡板、5凹槽、6弹性膜片、7进气管、8顶板、9连接杆、10固定块、11固定板、12内板、13流化区、14返料区、15布风板、16流化风室、17返料风室、18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2,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机构,包括立管1、返料腔和返料管3。所述立管1上端与旋风分离器的出尘口连通,下端与返料腔连通。返料腔与返料管3连通。返料管3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连通。返料腔内设有挡板4。所述挡板4固定在返料腔的顶部。挡板4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凹槽5。凹槽5的槽底处固定设有弹性膜片6。所述弹性膜片6与凹槽5底部、凹槽5侧壁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连接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连接有鼓风机并设有进气阀。弹性膜片6上固定有顶板8。所述顶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外侧设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下方的凹槽5侧壁上固定设有固定板11。固定块10通过弹簧与固定板11连接。连接杆9的下端穿过固定板11且连接有内板12。所述内板12与凹槽5侧壁滑动连接。挡板4将返料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流化区13和返料区14。流化区13设于立管1下方,返料区14设于挡板4靠近返料管3的一侧。返料腔内下方设有风箱。风箱上设有布风板15。布风板15上设有风帽。风箱内通过隔板分隔成流化风室16和返料风室17。流化风室16设于流化区13下方,返料风室17设于返料区14下方。流化风室16连接有流化风管。返料风室17连接有返料风管。内板12上设有滑块18,挡板4凹槽5侧壁上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2。内板12通过滑块18滑动连接在挡板4凹槽5内。风帽的孔径沿远离返料管3的一端向靠近返料管3的一端依次增大,风帽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返料管3的一端向靠近返料管3的一端依次减小。流化风管、返料风管均设有风量调节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机构,包括立管、返料腔和返料管,所述立管上端与旋风分离器的出尘口连通,下端与返料腔连通;返料腔与返料管连通,返料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连通,其特征在于:返料腔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返料腔的顶部;挡板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凹槽;凹槽的槽底处固定设有弹性膜片;所述弹性膜片与凹槽底部、凹槽侧壁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有鼓风机并设有进气阀;弹性膜片上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下方的凹槽侧壁上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块通过弹簧与固定板连接;连接杆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且连接有内板;所述内板与凹槽侧壁滑动连接;挡板将返料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流化区和返料区;流化区设于立管下方,返料区设于挡板靠近返料管的一侧;返料腔内下方设有风箱;风箱上设有布风板;布风板上设有风帽;风箱内通过隔板分隔成流化风室和返料风室;流化风室设于流化区下方,返料风室设于返料区下方;流化风室连接有流化风管;返料风室连接有返料风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机构,包括立管、返料腔和返料管,所述立管上端与旋风分离器的出尘口连通,下端与返料腔连通;返料腔与返料管连通,返料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连通,其特征在于:返料腔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返料腔的顶部;挡板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凹槽;凹槽的槽底处固定设有弹性膜片;所述弹性膜片与凹槽底部、凹槽侧壁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有鼓风机并设有进气阀;弹性膜片上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下方的凹槽侧壁上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块通过弹簧与固定板连接;连接杆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且连接有内板;所述内板与凹槽侧壁滑动连接;挡板将返料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流化区和返料区;流化区设于立管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军杜海强王道锋刘世鹏秦新平范磊罗建文张帅张爱霞李喜军韩利明刘丽红刘超超张建军赵根全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煤业集团冯营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