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及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859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及空调器,其中过冷换热系统包括设有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的过冷换热器,第一冷媒管第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第二端通过第一支路与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二冷媒管第一端与第一冷媒管第二端通过第二支路相连、第二端与压缩机相连,第二支路设有给内部冷媒降温的降温装置。制热时,第二支路冷媒经降温装置降温后进入第二冷媒管,两管冷媒存在温差、将再次进行换热,达到二次过冷目的,扩大与室外低温环境的温差,提高换热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制热时冷媒在室内换热不充分,致使冷媒进入节流降温后,与室外低温环境温差偏小,蒸发换热效果不良,无法有效满足制热循环时的换热需求的问题。

Supercooled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of Refrigerant under Air Conditioning Heating 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对于常规的空气调节器设备,都是由常规的四大核心部件组成,即为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高效性,通常增加了一些辅助旁通设置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现有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VariableRefrigerantVolume,VRV)空调的换热系统中,对于制冷循环,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由冷凝器即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冷却后,再经过节流控制,进一步降温降压,形成液态低温低压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在蒸发吸热的同时带走室内热量,从而达到制冷效果。对于制热循环,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在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经过冷凝放热后,将热量传递给室内,从而达到制热效果,再经过节流控制降温降压,形成液态低温低压冷媒。但是,由于制热时起冷凝作用的室内换热器面积,较制冷时起冷凝作用的室外换热器面积小很多,导致在制热时,冷媒在室内换热不充分,冷凝压力趋于不合理,冷媒进入节流降温后,与室外低温环境温差偏小,无法有效满足制热循环时的换热需求,致使蒸发换热效果不良,冷媒循环量与性能输出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制热时冷媒在室内换热不充分,致使冷媒进入节流降温后,与室外低温环境温差偏小,蒸发换热效果不良,无法有效满足制热循环时的换热需求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制热时冷媒在室内换热不充分,致使冷媒进入节流降温后,与室外低温环境温差偏小,蒸发换热效果不良,无法有效满足制热循环时的换热需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还包括过冷换热器,所述过冷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管和能够与所述第一冷媒管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管路系统相连,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支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冷媒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支路相连,所述第二冷媒管的第二端通过管路系统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二支路设置有用于给内部的冷媒降温的降温装置。优选地,所述降温装置为膨胀阀。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均为盘管、且从一端至另一端弯折呈蛇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均为高瘦齿内螺纹铜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的截面均由直线段和与所述直线段相连接的弧线段围成、以使所述截面呈“D”型,且所述第一冷媒管的截面和所述第二冷媒管的截面的所述直线段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之间填充有高温胶合剂。优选地,所述弧线段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的长度均为400毫米-800毫米。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均包括多段直管和用于连接相邻两段所述直管的弯管,且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两端均为所述直管。优选地,所述过冷换热器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外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穿过的冷媒管过孔。优选地,所述膨胀阀为电子膨胀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所述过冷换热系统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过冷换热系统。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根据空调器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冷媒管截止或导通的控制系统,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冷媒管截止;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冷媒管导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还包括过冷换热器,过冷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管和能够与第一冷媒管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冷媒管,第一冷媒管的第一端与室内换热器通过管路系统相连,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支路与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二冷媒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支路相连,第二冷媒管的第二端通过管路系统与压缩机相连,第二支路设置有用于给内部的冷媒降温的降温装置。如此设置,当空调制热时,第二支路冷媒经降温装置降温后进入第二冷媒管中,此时两路冷媒存在温差,第一冷媒管与第二冷媒管中的冷媒将再次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媒二次过冷的目的,使管路中的冷媒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扩大与室外低温环境的温差,提高换热效率,有效满足制热循环时的换热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制热时冷媒在室内换热不充分,致使冷媒进入节流降温后,与室外低温环境温差偏小,蒸发换热效果不良,无法有效满足制热循环时的换热需求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过冷换热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过冷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的截面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的截面示意图二。图1-图4中:第一冷媒管-1、第二冷媒管-2、降温装置-3、直线段-4、弧线段-5、直管-6、弯管-7、壳体-8、压缩机-9、室内换热器-10、室外换热器-11、过冷换热器-12、第一支路-13、第二支路-14、截止阀-15、过滤器-16、气液分离器-1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及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制热时冷媒在室内换热不充分,致使冷媒进入节流降温后,与室外低温环境温差偏小,蒸发换热效果不良,无法有效满足制热循环时的换热需求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考附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9、室内换热器10和室外换热器11,还包括过冷换热器12,过冷换热器12包括第一冷媒管1和能够与第一冷媒管1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冷媒管2,第一冷媒管1的第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0通过管路系统相连,第一冷媒管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支路13与室外换热器11相连;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框部分代表室内部分,包括室内换热器10,该管路系统包括截止阀15、过滤器16等,室内换热器10通过该管路系统与第一冷媒管1的第一端相连,使得经过过滤的冷媒进入第一冷媒管1,避免堵塞管路。第二冷媒管2的第一端与第一冷媒管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支路14相连,第二冷媒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9)、室内换热器(10)和室外换热器(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冷换热器(12),所述过冷换热器(12)包括第一冷媒管(1)和能够与所述第一冷媒管(1)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冷媒管(2),所述第一冷媒管(1)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通过管路系统相连,所述第一冷媒管(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支路(13)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1)相连;所述第二冷媒管(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媒管(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支路(14)相连,所述第二冷媒管(2)的第二端通过管路系统与所述压缩机(9)相连,所述第二支路(14)设置有用于给内部的冷媒降温的降温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制热循环下冷媒的过冷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9)、室内换热器(10)和室外换热器(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冷换热器(12),所述过冷换热器(12)包括第一冷媒管(1)和能够与所述第一冷媒管(1)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冷媒管(2),所述第一冷媒管(1)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通过管路系统相连,所述第一冷媒管(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支路(13)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1)相连;所述第二冷媒管(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媒管(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支路(14)相连,所述第二冷媒管(2)的第二端通过管路系统与所述压缩机(9)相连,所述第二支路(14)设置有用于给内部的冷媒降温的降温装置(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3)为膨胀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1)和所述第二冷媒管(2)均为盘管、且从一端至另一端弯折呈蛇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1)和所述第二冷媒管(2)均为高瘦齿内螺纹铜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1)和所述第二冷媒管(2)的截面均由直线段(4)和与所述直线段(4)相连接的弧线段(5)围成、以使所述截面呈“D”型,且所述第一冷媒管(1)的截面和所述第二冷媒管(2)的截面的所述直线段(4)相对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蒙李敏甘威杨久子王中超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