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829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力的通信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伸缩套筒,伸缩套筒的顶部插接有活动板,左侧活动板的右侧壁上端固接有伸缩限位杆,右侧活动板的右侧壁上端固接有电机箱,电机箱的内腔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左侧动力输出端套接主动轮,两组活动板之间插接转动轴,转动轴的右侧套接有从动轮,转动轴的左右两侧外壁套接限位板,两组限位板之间连接有滚筒,滚筒的外壁绕接有通信线缆,活动板的顶部固接有遮阳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了人工从线缆卷筒上将线缆拉出进行铺设,现有通信线缆卷筒体积大、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A Communication Cable Receiving and Placing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力的通信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
技术介绍
通线电缆是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文件、电视和广播节目、数据和其他电信号的电缆。由一对以上相互绝缘的导线绞合而成。通信电缆与架空明线相比,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稳定性高、保密性好、少受自然条件和外部干扰影响等优点。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了加强和扩大网络的覆盖面,需要大面积铺设通信线缆。通信线缆在铺设过程中,需要由人工从线缆卷筒上将线缆拉出进行铺设。现有通信线缆卷筒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且使用时需要消耗较大体力才能将线缆拉出,影响铺设效率,为此,我们设计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解决了人工从线缆卷筒上将线缆拉出进行铺设,现有通信线缆卷筒体积大、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的顶部插接有活动板,左侧所述活动板的右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伸缩套筒(3),所述伸缩套筒(3)的顶部插接有活动板(4),左侧所述活动板(4)的右侧壁上端固接有伸缩限位杆(5),右侧所述活动板(4)的右侧壁上端固接有电机箱(6),所述电机箱(6)的内腔设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左侧动力输出端套接主动轮(8),两组所述活动板(4)之间插接转动轴(10),且转动轴(10)贯穿右侧活动板(4)的右侧壁,所述转动轴(10)的右侧套接有从动轮(9),且从动轮(9)与主动轮(8)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轴(10)的左右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伸缩套筒(3),所述伸缩套筒(3)的顶部插接有活动板(4),左侧所述活动板(4)的右侧壁上端固接有伸缩限位杆(5),右侧所述活动板(4)的右侧壁上端固接有电机箱(6),所述电机箱(6)的内腔设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左侧动力输出端套接主动轮(8),两组所述活动板(4)之间插接转动轴(10),且转动轴(10)贯穿右侧活动板(4)的右侧壁,所述转动轴(10)的右侧套接有从动轮(9),且从动轮(9)与主动轮(8)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轴(10)的左右两侧外壁套接限位板(11),两组所述限位板(11)之间连接有滚筒(12),所述滚筒(12)的外壁绕接有通信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希贤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