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结堆石坝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的新型筑坝
,特别是涉及一种由胶结砂砾石和堆石组成的新型胶结堆石坝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大体积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材料消耗巨大。例如一座位于小溪上的20m高的小山塘重力坝即可消耗掉10000~20000m3的混凝土。水利水电工程一般不需要建筑材料精工细作、高标准高配置、或者购买专业的高标号商业混凝土。水利水电工程一般讲究①就近取材、②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天然骨料或人工弃料、③简化骨料的生产环节、④降低水泥等胶材的用量,其目的是降低工程造价、降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尽可能地节能减排。近几十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仍在使用常用混凝土材料建造,混凝土的用量逐渐减少。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碾压混凝土在降低水泥等胶材的用量方面降低(第④充分),然而材料获取非常不方便,在“第①、②、③充分性”方面仍然与普通混凝土类似。近几年又先后兴起了胶结砂砾石、胶结堆石、堆石混凝土等筑坝材料。这三种材料在“第①、②、③、④充分性”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仍存在骨料分离、外加剂需求量大等缺点。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结堆石坝,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堆叠的若干施工层,每个所述施工层包含从下到上依次堆叠的第一胶结砂砾石层(1)、胶结堆石层(2)和第二胶结砂砾石层(3),所述胶结堆石层(2)中骨料的粒径大于150mm,所述第一胶结砂砾石层(1)和所述第二胶结砂砾石层(3)中骨料的粒径小于/等于1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结堆石坝,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堆叠的若干施工层,每个所述施工层包含从下到上依次堆叠的第一胶结砂砾石层(1)、胶结堆石层(2)和第二胶结砂砾石层(3),所述胶结堆石层(2)中骨料的粒径大于150mm,所述第一胶结砂砾石层(1)和所述第二胶结砂砾石层(3)中骨料的粒径小于/等于15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结堆石坝,其特征在于,单一所述施工层中,第一胶结砂砾石层(1)和所述第二胶结砂砾石层(3)作为上下夹层,胶结堆石层(2)作为芯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结堆石坝,其特征在于,单一所述施工层的厚度为400mm~700mm。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胶结堆石坝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挖基坑,基础处理,固定上游模板和下游模板;步骤2,将粒径不大于150mm的砂砾石加胶结材料和水拌和以后形成胶结砂砾石料,在基坑内的上游模板和下游模板之间摊铺厚度为200mm~300mm的胶结砂砾石料形成所述第一胶结砂砾石层(1);步骤3,采用不低于20T的振动碾以1.0~1.5km/h的碾压速度静碾2遍以后再振碾8遍;步骤4,在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胶结砂砾石层(1)终凝之前,将粒径介于150mm~300mm的堆石摊铺在步骤3中的所述第一胶结砂砾石层(1)上;步骤5,堆石摊铺完成以后,调整相邻堆石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一砂砾石骨料层(1)中的砂砾石最大粒径使堆石之间的间距具有可灌性,堆石的最大粒径不能超过坝体结构断面最小边长的1/4;步骤6,向堆石表面喷洒水泥浆,使水泥浆填满所有堆石之间的空隙,并包裹所有的堆石,形成所述胶结堆石层(2),水泥浆的水灰比介于0.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金生,郑璀莹,汪洋,李曙光,史婉丽,刘中伟,丁廉营,雷添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