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铬陶瓷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786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氮化铬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将纳米氢氧化铬放入马弗炉中升温至500‑600℃,保温2‑5h,制得纳米氧化铬粉末;二、将制得的纳米氧化铬粉末置于保温箱中干燥;三、将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氧化铬粉进行研磨混合,将混合料进行成型处理;四、将成型品置于管式炉中,控制氨气流量为5~8mL/min,在800℃下氮化3‑10h,氮化过程中控制氨气的分解率为35‑60%,最后获得氮化铬陶瓷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纳米材料的原位反应烧结,引入反应催化剂,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烧结温度,缩短了烧结时间,进而提高了效率,有效降低了成本,在净水、海水淡化、药物合成与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Chromium Nitride Ceramic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化铬陶瓷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膜
,特别是一种氮化铬陶瓷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陶瓷膜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最初用于铀的同位素分离的核工业时期,以无机微滤膜和超滤膜为主的液体分离时期,以及以膜催化反应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时期。21世纪膜技术以及膜技术与其他技术的集成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分离技术,达到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极大地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膜制备、膜分离新技术工艺的研发方面,研究发现均质和非均质陶瓷膜均具有耐氧化,耐腐蚀和耐高温的性能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分离提纯、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情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氧化铝基、氧化锆基和氧化硅基陶瓷微滤膜、超滤膜。其他材料所制成的陶瓷纳滤膜报道及工业应用较少。纳滤膜是80年代末期开发的一种新型分离膜,其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约为200-2000,微孔结构在lnm左右的,故称之为“纳滤”。纳滤膜大多是复合膜,其表而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构成,因而对无机盐具有一定的截留率。国外已经商品化的纳滤膜大多是通过界面缩聚及缩合法在微孔基膜上复合一层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超薄分离层,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化铬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纳米氢氧化铬放入马弗炉中升温至500‑600℃,保温2‑5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纳米氧化铬粉末;步骤二、将制得的纳米氧化铬粉末置于保温箱中,并在60~130℃下干燥4~6小时;步骤三、采用湿磨法将一定量的纳米二氧化钛与干燥后的纳米氧化铬粉进行研磨混合,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料进行成型处理;步骤四、将成型品悬空置于管式炉中,向炉内通入氨气并控制氨气流量为5~8mL/min,在800℃下氮化3‑10h,氮化过程中控制氨气的分解率为35‑60%,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获得氮化铬陶瓷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铬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纳米氢氧化铬放入马弗炉中升温至500-600℃,保温2-5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纳米氧化铬粉末;步骤二、将制得的纳米氧化铬粉末置于保温箱中,并在60~130℃下干燥4~6小时;步骤三、采用湿磨法将一定量的纳米二氧化钛与干燥后的纳米氧化铬粉进行研磨混合,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料进行成型处理;步骤四、将成型品悬空置于管式炉中,向炉内通入氨气并控制氨气流量为5~8mL/min,在800℃下氮化3-10h,氮化过程中控制氨气的分解率为35-60%,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获得氮化铬陶瓷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铬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成型处理为浸涂处理成型或压制处理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氮化铬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涂成型的具体操作为:向步骤三中所述混合料中加入聚乙烯醇分散剂,超声震荡15~30分钟制成浆料;将氧化铝支撑体浸入所述浆料中8-10秒,重复3-10次,然后置于背光处自然干燥12~18小时后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氮化铬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分散剂是取重量份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全闫琦谢鲲赫庆坤魏娜崔洪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