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173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管。一种气囊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包括进气口、进液口、双层导管、气囊、出液口和握持部,所述的双层导管外管为通气管,内管为通液管,通气管一端与进气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固定连接,通液管一端与进液口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出液口,所述的气囊设置在子宫宫颈管内壁位置,气囊与双层导管的通气管相连通,气囊表面设有多个凸点或褶皱。该装置在工作时,所述的气囊表面的凸点或褶皱防止气囊滑出,并堵塞宫颈管,且不会对宫颈口产生损伤。

An airbag hysterosalpingography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管。
技术介绍
目前,子宫输卵管造影是通过导管向宫腔及输卵管注入造影剂,导管前端设计成圆锥形,将尖锥端抵住宫颈外口,进行推注。近年来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实施,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多有生育史或做过宫颈手术,引起宫颈外口变大或呈现不规则形,造成导管的圆锥形前端无法封堵宫颈外口。术中为缩小宫颈外口减少造影剂流失,常使用宫颈钳夹宫颈外口,导致其破损流血,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造影剂会从不规则宫颈外口缝隙流出,无法达到充盈宫腔和输卵管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端有气囊的导管,气囊未充气时导管的气囊部伸入宫颈口,在宫颈管内充起气囊,气囊表面的凸点起到防止气囊滑出的作用,并堵塞宫颈管,这时通过中间导管注入造影剂达到子宫输卵管造影的目的,且无损伤操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囊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包括进气口、进液口、双层导管、气囊、出液口和握持部,所述的双层导管外管为通气管,内管为通液管,通气管一端与进气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固定连接,通液管一端与进液口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出液口,所述的气囊设置在子宫宫颈管内壁位置,气囊与双层导管的通气管相连通,气囊表面设有多个凸点或褶皱。作为进一步改进,气囊采用硅胶材质。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进液口通过双层导管内管完成对出液口的通液工作,进气口通过双层导管外管完成对气囊的进气工作;气囊获得气体后,向外侧膨胀。气囊与宫颈壁完全接触后,进气口停止向双层导管外管输送气体。进气口停止工作后,出液口将造影剂输入到子宫内。该装置在工作时,所述的气囊表面的凸点或褶皱防止气囊滑出,并堵塞宫颈管,且不会对宫颈口产生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子宫输卵管造影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气口;2、进液口;3、双层导管;4、气囊;5、出液口;6、握持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气囊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包括进气口1、进液口2、双层导管3、气囊4、出液口5和握持部6,所述的双层导管3外管为通气管,内管为通液管,通气管一端与进气口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4固定连接,通液管一端与进液口2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出液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4设置在子宫宫颈管内壁位置,气囊4与双层导管3的通气管相连通,气囊4表面设有多个凸点或褶皱。所述的气囊4采用硅胶材质。子宫输卵管造影管使用时,气囊4伸入宫颈口,进气口1通过双层导管3外管对气囊4的进气,气囊4表面的凸点与宫颈壁完全接触,起到防止气囊4滑出的作用,并堵塞宫颈管。气囊4充气完成后,进液口2通过双层导管3内管和出液口5将造影液输送到子宫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包括进气口(1)、进液口(2)、双层导管(3)、气囊(4)、出液口(5)和握持部(6),所述的双层导管(3)外管为通气管,内管为通液管,通气管一端与进气口(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4)固定连接,通液管一端与进液口(2)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出液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4)设置在子宫宫颈管内壁位置,气囊(4)与双层导管(3) 的通气管相连通,气囊(4)表面设有多个凸点或褶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包括进气口(1)、进液口(2)、双层导管(3)、气囊(4)、出液口(5)和握持部(6),所述的双层导管(3)外管为通气管,内管为通液管,通气管一端与进气口(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4)固定连接,通液管一端与进液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暴忠坤王洪柱徐雪芬邹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