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13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21
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箱体顶部的四个角上垂直固定设置有导向杆;箱体顶部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入口限位块;导向杆上活动套设有升降板;升降板上侧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丝杆;丝杆的上端穿过固定板后伸设在固定板的上方;固定板上部的丝杆上通过螺纹旋转设置有套筒,套筒的上端固定套设有一号伞齿轮;套筒右侧的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二号伞齿轮,且一号伞齿轮与二号伞齿轮啮合;箱体的内部从上至下固定设置有针身引导装置;箱体底部的四个角上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装置,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减少人工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针灸送针的效率,节约了时间,实用性更强。

A Needle Feeder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
技术介绍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但是现有技术中针灸送针一般采用的是医护人员人工送针,针灸时送针的根数一般较多,操作比较麻烦,因此亟需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减少人工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针灸送针的效率,节约了时间,实用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箱体、电控箱、固定板、升降板、丝杆、一号电机、二号电机、针身引导装置、固定装置;箱体内部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电控箱;箱体顶部的四个角上垂直固定设置有导向杆;箱体顶部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入口限位块,入口限位块的中部固定开设有通孔;导向杆上活动套设有升降板,升降板底侧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顶块,顶块设置在入口限位块正上方;升降板上侧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丝杆;导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丝杆的上端穿过固定板后伸设在固定板的上方,且伸设端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固定板上部的丝杆上通过螺纹旋转设置有套筒,套筒的底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固定板的上部,套筒的上端固定套设有一号伞齿轮;套筒右侧的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二号伞齿轮,且一号伞齿轮与二号伞齿轮啮合;所述的一号电机与电控箱内的电源连接;箱体的内部从上至下固定设置有针身引导装置;所述的针身引导装置包含一号导向轮、二号导向轮、一号转轴、二号转轴、二号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一号导向轮和二号导向轮分别设置在针灸针的左右两侧,且两者均与针灸针的侧壁相抵触设置;一号导向轮的中部固定穿设有一号转轴,二号导向轮的中部固定穿设有二号转轴,且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均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箱体的前后两侧壁上;一号转轴的后端穿过箱体的后侧壁后与二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二号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设置有箱体的后侧壁上;箱体的后侧壁与一号导向轮之间的一号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箱体的后侧壁与二号导向轮之间的二号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设置;箱体的内底部固定设置有针尖出口,且针尖出口与入口限位块中部的通孔相配合设置;箱体底部的四个角上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的入口限位块中部的通孔内侧壁上固定贴设有橡胶垫圈,且橡胶垫圈中部的直径小于针灸针上端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的针尖出口右侧的箱体的底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激光发射器,且激光发射器与电控箱内的电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装置包含吸盘、固定柱、密封套管;吸盘的上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上端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底面上;固定柱的中部为中空结构,固定柱的中部与吸盘的内部相连通设置,固定柱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出气孔;固定柱的外侧通过螺纹旋转连接有密封套管。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的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观察窗。进一步地,所述的观察窗对应的箱体的内部固定斜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中部固定嵌设有凸透镜。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减少人工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针灸送针的效率,节约了时间,实用性更强,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针身引导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箱体1、电控箱2、导向杆3、入口限位块4、升降板5、顶块6、丝杆7、固定板8、限位板9、套筒10、一号伞齿轮11、一号电机12、二号伞齿轮13、针身引导装置14、一号导向轮14-1、二号导向轮14-2、一号转轴14-3、二号转轴14-4、二号电机14-5、主动齿轮14-6、从动齿轮14-7、针尖出口15、固定装置16、吸盘16-1、固定柱16-2、密封套管16-3、出气孔16-4、橡胶垫圈17、针灸针18、激光发射器19、观察窗20、支撑板21、凸透镜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箱体1、电控箱2、固定板8、升降板5、丝杆7、一号电机12、二号电机14-5、针身引导装置14、固定装置16;箱体1内部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电控箱2,电控箱2内部设有控制器和移动电源;箱体1顶部的四个角上垂直固定焊设有导向杆3;箱体1顶部的中部固定焊设有入口限位块4,入口限位块4的中部固定开设有通孔,方便针灸针18穿过;导向杆3上活动套设有升降板5,升降板5底侧的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顶块6,顶块6设置在入口限位块4正上方,顶块6采用的是橡胶材质,顶块6能够将针灸针18慢慢推送到箱体1内;升降板5上侧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丝杆7,轴承的内侧壁与丝杆7固定连接,轴承的外侧壁与升降板5固定连接;导向杆3的上端固定焊设有固定板8,丝杆7的上端穿过固定板8后伸设在固定板8的上方,且伸设端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9;固定板8上部的丝杆7上通过螺纹旋转设置有套筒10,套筒10的底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固定板8的上部,套筒10的上端固定焊接套设有一号伞齿轮11;套筒10右侧的固定板8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一号电机12,一号电机12的输出端上固定焊设有二号伞齿轮13,且一号伞齿轮11与二号伞齿轮13啮合;所述的一号电机12与电控箱2内的电源连接,一号电机12驱动二号伞齿轮13转动,使得二号伞齿轮13带动一号伞齿轮11转动,一号伞齿轮11能够使得丝杆7开始向上转动;箱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固定设置有针身引导装置14;所述的针身引导装置14包含一号导向轮14-1、二号导向轮14-2、一号转轴14-3、二号转轴14-4、二号电机14-5、主动齿轮14-6、从动齿轮14-7;一号导向轮14-1和二号导向轮14-2分别设置在针灸针18的左右两侧,且两者均与针灸针18的侧壁相抵触设置;一号导向轮14-1的中部固定穿设有一号转轴14-3,二号导向轮14-2的中部固定穿设有二号转轴14-4,且一号转轴14-3和二号转轴14-4均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箱体1的前后两侧壁上;一号转轴14-3的后端穿过箱体1的后侧壁后与二号电机14-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二号电机14-5通过电机支架和螺栓固定设置有箱体1的后侧壁上;所述的一号电机12和二号电机14-5均采用的型号是60ktyz;箱体1的后侧壁与一号导向轮14-1之间的一号转轴14-3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14-6,箱体1的后侧壁与二号导向轮14-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箱体(1)、电控箱(2)、固定板(8)、升降板(5)、丝杆(7)、一号电机(12)、二号电机(14‑5)、针身引导装置(14)、固定装置(16);箱体(1)内部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电控箱(2);箱体(1)顶部的四个角上垂直固定设置有导向杆(3);箱体(1)顶部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入口限位块(4),入口限位块(4)的中部固定开设有通孔;导向杆(3)上活动套设有升降板(5),升降板(5)底侧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顶块(6),顶块(6)设置在入口限位块(4)正上方;升降板(5)上侧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丝杆(7);导向杆(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8),丝杆(7)的上端穿过固定板(8)后伸设在固定板(8)的上方,且伸设端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9);固定板(8)上部的丝杆(7)上通过螺纹旋转设置有套筒(10),套筒(10)的底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固定板(8)的上部,套筒(10)的上端固定套设有一号伞齿轮(11);套筒(10)右侧的固定板(8)上固定设置有一号电机(12),一号电机(12)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二号伞齿轮(13),且一号伞齿轮(11)与二号伞齿轮(13)啮合;所述的一号电机(12)与电控箱(2)内的电源连接;箱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固定设置有针身引导装置(14);所述的针身引导装置(14)包含一号导向轮(14‑1)、二号导向轮(14‑2)、一号转轴(14‑3)、二号转轴(14‑4)、二号电机(14‑5)、主动齿轮(14‑6)、从动齿轮(14‑7);一号导向轮(14‑1)和二号导向轮(14‑2)分别设置在针灸针(18)的左右两侧,且两者均与针灸针(18)的侧壁相抵触设置;一号导向轮(14‑1)的中部固定穿设有一号转轴(14‑3),二号导向轮(14‑2)的中部固定穿设有二号转轴(14‑4),且一号转轴(14‑3)和二号转轴(14‑4)均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箱体(1)的前后两侧壁上;一号转轴(14‑3)的后端穿过箱体(1)的后侧壁后与二号电机(14‑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二号电机(14‑5)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设置有箱体(1)的后侧壁上;箱体(1)的后侧壁与一号导向轮(14‑1)之间的一号转轴(14‑3)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14‑6),箱体(1)的后侧壁与二号导向轮(14‑2)之间的二号转轴(14‑4)上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14‑7),且主动齿轮(14‑6)与从动齿轮(14‑7)相啮合设置;箱体(1)的内底部固定设置有针尖出口(15),且针尖出口(15)与入口限位块(4)中部的通孔相配合设置;箱体(1)底部的四个角上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装置(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箱体(1)、电控箱(2)、固定板(8)、升降板(5)、丝杆(7)、一号电机(12)、二号电机(14-5)、针身引导装置(14)、固定装置(16);箱体(1)内部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电控箱(2);箱体(1)顶部的四个角上垂直固定设置有导向杆(3);箱体(1)顶部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入口限位块(4),入口限位块(4)的中部固定开设有通孔;导向杆(3)上活动套设有升降板(5),升降板(5)底侧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顶块(6),顶块(6)设置在入口限位块(4)正上方;升降板(5)上侧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丝杆(7);导向杆(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8),丝杆(7)的上端穿过固定板(8)后伸设在固定板(8)的上方,且伸设端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9);固定板(8)上部的丝杆(7)上通过螺纹旋转设置有套筒(10),套筒(10)的底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固定板(8)的上部,套筒(10)的上端固定套设有一号伞齿轮(11);套筒(10)右侧的固定板(8)上固定设置有一号电机(12),一号电机(12)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二号伞齿轮(13),且一号伞齿轮(11)与二号伞齿轮(13)啮合;所述的一号电机(12)与电控箱(2)内的电源连接;箱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固定设置有针身引导装置(14);所述的针身引导装置(14)包含一号导向轮(14-1)、二号导向轮(14-2)、一号转轴(14-3)、二号转轴(14-4)、二号电机(14-5)、主动齿轮(14-6)、从动齿轮(14-7);一号导向轮(14-1)和二号导向轮(14-2)分别设置在针灸针(18)的左右两侧,且两者均与针灸针(18)的侧壁相抵触设置;一号导向轮(14-1)的中部固定穿设有一号转轴(14-3),二号导向轮(14-2)的中部固定穿设有二号转轴(14-4),且一号转轴(14-3)和二号转轴(14-4)均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箱体(1)的前后两侧壁上;一号转轴(14-3)的后端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宝贤张羽廖越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