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13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包括针体,还包括套管,套管长度大于针体长度且一端设置有供针体通过的通孔,套管背离通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套管中设置有能在套管中移动的推射器,针体端部固定在推射器上且伸入套管中。平常存放时,推射器位于套管中背离通孔的一端,此时针体完全位于套管内,由于此时针体完全存放于套管中,因此也便于存放、便于携带不便担心针体伤人,同时可在通孔处设置活塞或盖体,使套管中呈密封状态,可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即避免细菌沾染;使用时,将套管抵接在皮肤表面,推射器向套管内部推动,针体经过消毒囊后从通孔中伸出,刺入皮肤;使用一段时候后,更换设置在通孔处的消毒巾以及消毒囊中的消毒液。

A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iliform Needle Ho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针器,特别涉及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
技术介绍
目前针灸学中毫针针刺法大致有:1、指切进针法;2、夹持进针法;3、提捏进针法;4、舒张进针法;5、针筒进针法。以上传统的进针法法,虽然操作简便易行,但违背无菌操作原则不科学之处显而易见,它们都有悖于无菌操作的要求,船用进针方法中前四种对1.5寸以上的毫针进针时,操作者的押手(即左手)和刺手(即右手),虽然亦消毒,但很难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特别是操作者直接用手指夹持或碰或扶针体,必然会造成针体的污染,有造成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可能;而针筒进针法,在无菌操作方法,虽略优于前四种,但进针透皮时不如前四种易操作,再者毫针长短不一,针筒的长短相应变化较困难,特别是斜刺或平刺,它更显不便。再者,世界医学虽然认同中国针灸的临床疗效,但由于质疑中国针灸的无菌操作,致使其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中医学者在多年的临床医疗中经长期探索,专利技术了一种毫针夹持进针器。如申请号为“200620006248.X”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在上述专利所公开的结构中,主要包括弹性夹、夹动体,夹动体同弹性夹连为一体并装于弹性夹的前端,夹动体由上夹动体和下夹动体相对应组合而成,在上夹动体和下夹动体相对应的面上均装有毫针夹持板;但是在上述专利中,右手握持在进针器上,但需用力夹紧,但初学者掌握不好握持的力度,容易造成针体的掉落,因而使用不便。因而在此,我们提供一种使用更为方便的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包括针体,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长度大于针体长度且一端设置有供针体通过的通孔,所述套管背离通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套管中设置有能在套管中移动的推射器,所述针体端部固定在推射器上且伸入套管中。作为优选,所述推射器包括手柄以及插接在套管中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为抵接在套管内壁上的橡胶块。作为优选,所述套管内设置有消毒装置。作为优选,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囊,所述消毒囊与通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消毒囊中填充有消毒液。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内壁上设置有消毒巾。作为优选,所述消毒巾由无纺布制成。作为优选,所述套管由亚克力树脂板制成。作为优选,所述套管上设置有刻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平常存放时,推射器位于套管中背离通孔的一端,此时针体完全位于套管内,由于此时针体完全存放于套管中,因此也便于存放、便于携带不便担心针体伤人,同时可在通孔处设置活塞或盖体,使套管中呈密封状态,可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即避免细菌沾染;使用时,将套管抵接在皮肤表面,推射器向套管内部推动,针体经过消毒囊后从通孔中伸出,刺入皮肤;使用一段时候后,更换设置在通孔处的消毒巾以及消毒囊中的消毒液。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等轴测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中部分结构剖视图。图中,1、针体;2、套管;21、通孔;22、第二通孔;3、推射器;31、手柄;32、抵接部;4、消毒巾;51、消毒囊;52、第三通孔;53、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针体1以及套管2,套管2由亚克力树脂板制成,因而透明且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如图1和图2所示,套管2长度大于针体1长度,且套管2的一端设置通孔21,针体1可从通孔21中伸出,另一端同样设置有第二通孔22,推射器3一端从第二通孔22中伸入套管2,针体1一端固定在推射器3伸入套管2的一端。如图1和图3所示,推射器3包括手柄31以及抵接部32,抵接部32与套管2内壁截面形状相同且四周抵接在套管2内壁上,抵接部32由弹性橡胶制成;随着推射器3向套管2内推动,固定在推射器3上的针体1从通孔21中伸出。如图3和图4所示,套管2内还设置有消毒装置,消毒装置主要包括消毒囊51,消毒囊51中填充有消毒液,消毒液可采用消毒酒精,或采用吸收有消毒液的消毒棉;消毒囊51外设有若干杆体,通过杆体连接在套管2内壁上;消毒囊51与通孔2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通孔52,第三通孔52中设置有橡胶密封圈53,橡胶密封圈53可采用硅胶,针体1从第三通孔52中进入消毒囊51后在从通孔21中伸出,使得针体1在使用之前被消毒。如图2所示,通孔21处设置有消毒巾4,用于擦拭沾附在针体1上的消毒液,消毒巾4由无纺布制成。工作原理:平常存放时,推射器3位于套管2中背离通孔21的一端,此时针体1完全位于套管2内,由于此时针体1完全存放于套管2中,因此也便于存放、便于携带不便担心针体伤人,同时可在通孔21处设置活塞或盖体,使套管2中呈密封状态,可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即避免细菌沾染;使用时,将套管2抵接在皮肤表面,推射器3向套管2内部推动,针体1经过消毒囊51后从通孔21中伸出,刺入皮肤;使用一段时候后,更换设置在通孔21处的消毒巾4以及消毒囊51中的消毒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包括针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2),所述套管(2)长度大于针体(1)长度且一端设置有供针体(1)通过的通孔(21),所述套管(2)背离通孔(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22),所述套管(2)中设置有能在套管(2)中移动的推射器(3),所述针体(1)端部固定在推射器(3)上且伸入套管(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包括针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2),所述套管(2)长度大于针体(1)长度且一端设置有供针体(1)通过的通孔(21),所述套管(2)背离通孔(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22),所述套管(2)中设置有能在套管(2)中移动的推射器(3),所述针体(1)端部固定在推射器(3)上且伸入套管(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射器(3)包括手柄(31)以及插接在套管(2)中的抵接部(32),所述抵接部(32)为抵接在套管(2)内壁上的橡胶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灸毫针夹持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内设置有消毒装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雄何兴凤魏云雪刘访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