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00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05
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15‑50份、白头翁20‑50份、马齿苋30‑60份、大黄15‑50份、黄连10‑30份、黄柏15‑50份和仙鹤草30‑60份,还提出了一种直肠炎灌肠方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称量好的原料加入水中煎制后,过滤,去除药渣,并得到药液,备用;给药时;病人应取侧卧位,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肛门;再通过导管加入药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肠炎灌肠方,针对肠道粘膜损伤这一主要矛盾,提炼中药止泻剂中的主要用药,配合清热解毒、止血有效药物,成方精炼,取材便捷,煎煮方便,药效浓度高,且药价低廉,方便病家使用。

A recipe for rectitis ene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肠炎灌肠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外科的中医肛肠专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肠炎灌肠方。
技术介绍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或其他不明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水样便或脓血便。病变多见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逐渐加重,其表面片状黄色渗出物,呈弥漫性形成;粘膜皱壁层糜烂面加深或出血量大;表层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更加严重,因粘膜血管损伤严重伴出血,更明显可见血浆外渗,粘膜下层有出血,水肿甚至穿孔,或发现肠粘膜紊乱、肠痉挛、肠曲缩短,胃肠或肠曲之间瘘管、结肠袋形成加深或消失、充盈缺损等等,有时可伴发肠憩肉,或直肠恶变、结肠恶变病变。由于慢性肠炎的病因不同,有的尚无明确病因,因此,目前西医对慢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并不稳定。中医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调节全身状况,达到缓解局部症状的目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内治与外用,本方使用的灌肠方法属于外用法,通过药液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达到促进肠道粘膜修复,缓解症状的作用。现有的中药肠炎灌肠方种类繁多,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清热解毒、止血、止泻为主要治则。现有的灌肠方多以配方多较复杂,由于内服与外用药在全身代谢途径不同,根据内服药的配方原则调配外用药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灌肠药的配方以精炼、药效浓度高、方便使用为原则,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直肠炎灌肠方。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肠炎灌肠方,针对肠道粘膜损伤这一主要矛盾,提炼中药止泻剂中的主要用药,配合清热解毒、止血有效药物,成方精炼,取材便捷,煎煮方便,药效浓度高,且药价低廉,方便病家使用。(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15-50份、白头翁20-50份、马齿苋30-60份、大黄15-50份、黄连10-30份、黄柏15-50份和仙鹤草30-60份。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15份、白头翁20份、马齿苋30份、大黄15份、黄连10份、黄柏15份和仙鹤草30份。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32份、白头翁35份、马齿苋45份、大黄32份、黄连20份、黄柏32份和仙鹤草45份。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50份、白头翁50份、马齿苋60份、大黄50份、黄连30份、黄柏50份和仙鹤草60份。优选的,包括秦皮、白头翁和马齿苋,以及包括大黄、黄连、黄柏和仙鹤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直肠炎灌肠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确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原料;S2、将原料依次进行加水煎制、过滤和去除药渣工序,以得到药液,药液备用;S3、给药时,最好睡前给药,病人侧卧位,将导药管插入患者的肛门,再通过导药管向患者的肛门加入药液;给药后,患者静卧一小时;S4、患者用药两周为一个初段疗程,初段疗程每日用药一次;患者使用药液一个初段疗程后,间隔二天,再次用药一个初段疗程;患者初始使用2~3个初段疗程后,将用药期延长至一个月为一个终段疗程,终段疗程每周用药两次;患者使用2~3个终段疗程疗程后,停药。优选的,S3中,导管插入深度为15-20cm。优选的,药液保留4小时以上。优选的,患者给药选着睡前。优选的,S3中,给药时,将药液加热至4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方针对肠道粘膜损伤这一主要矛盾,提炼中药止泻剂中的主要用药,配合清热解毒、止血有效药物,成方精炼,取材便捷,煎煮方便,药效浓度高,且药价低廉,方便病家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实施例1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15-50份、白头翁20-50份、马齿苋30-60份、大黄15-50份、黄连10-30份、黄柏15-50份和仙鹤草30-60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秦皮、白头翁和马齿苋,以及包括大黄、黄连、黄柏和仙鹤草中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2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15份、白头翁20份、马齿苋30份、大黄15份、黄连10份、黄柏15份和仙鹤草30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秦皮、白头翁和马齿苋,以及包括大黄、黄连、黄柏和仙鹤草中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3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32份、白头翁35份、马齿苋45份、大黄32份、黄连20份、黄柏32份和仙鹤草45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秦皮、白头翁和马齿苋,以及包括大黄、黄连、黄柏和仙鹤草中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4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50份、白头翁50份、马齿苋60份、大黄50份、黄连30份、黄柏50份和仙鹤草60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秦皮、白头翁和马齿苋,以及包括大黄、黄连、黄柏和仙鹤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中,白头翁、秦皮、马齿苋为君药,秦皮归肝、大肠、胆经,性寒、涩、苦,可收涩止痢、淡湿清热,白头翁其归胃、大肠经,性苦寒,可止痢凉血、清热解毒,故为对血痢热毒治疗的理想用药。大黄清热解毒之功最甚,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及鞣质等,能够降低胃黏膜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从而促进出血处的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黄连泻火解毒、淡湿清热,利于将大肠脾胃湿热去除,为对泻痢治疗的理想用药;黄柏泻火除蒸、燥湿清热,善将大肠湿热清除,以对泻痢进行治疗;仙鹤草为凉血止血要药。全方发挥凉血止痢之效,以迅速缓解泄泻。实施例5根据上述实施例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直肠炎灌肠方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确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原料;S2、将原料依次进行加水煎制、过滤和去除药渣工序,以得到药液,药液备用;S3、给药时,病人侧卧位,将导药管插入患者的肛门,再通过导药管向患者的肛门加入药液;给药后,患者静卧一小时;S4、患者用药两周为一个初段疗程,初段疗程每日用药一次;患者使用药液一个初段疗程后,间隔二天,再次用药一个初段疗程;患者初始使用2~3个初段疗程后,将用药期延长至一个月为一个终段疗程,终段疗程每周用药两次;患者使用2~3个终段疗程疗程后,停药。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S3中,导管插入深度为15-20cm。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药液保留4小时以上。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患者给药选着睡前。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S3中,给药时,将药液加热至40℃。实验结果,以直肠炎灌肠方治疗慢性肠炎患者40例,并以西药治疗患者40例做对照,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试行)》中的症状评分标准,腹泻:无症状,正常,计0分;3—4次/d,属于轻度,计1分;4—6次/d,属于中度,计2分,6次/d以上,属于重度,计3分。黏液脓血便:症状,计0分;少量,计1分;中等量,计2分;大量,计3分。腹痛里、急后重及下坠、指诊体征以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表示,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15‑50份、白头翁20‑50份、马齿苋30‑60份、大黄15‑50份、黄连10‑30份、黄柏15‑50份和仙鹤草30‑6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15-50份、白头翁20-50份、马齿苋30-60份、大黄15-50份、黄连10-30份、黄柏15-50份和仙鹤草30-6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15份、白头翁20份、马齿苋30份、大黄15份、黄连10份、黄柏15份和仙鹤草3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32份、白头翁35份、马齿苋45份、大黄32份、黄连20份、黄柏32份和仙鹤草45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秦皮50份、白头翁50份、马齿苋60份、大黄50份、黄连30份、黄柏50份和仙鹤草60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炎灌肠方,其特征在于,包括秦皮、白头翁和马齿苋,以及包括大黄、黄连、黄柏和仙鹤草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直肠炎灌肠方,还提出了一种直肠炎灌肠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